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糖尿病&肝臟保養…
2009/06/15 14:55:51瀏覽1382|回應1|推薦12

糖尿病&肝臟保養



以上↑取自《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


根據衛生署最新調查顯示,台灣糖尿病罹患率
逐年增加,幾乎十個人當中就有一個人得病

尤其65歲以上的男士,平均有四分之一的機率。
身材肥胖腰圍過粗者,更是高危險群

  男生腰圍超過90公分
(34.5吋)的大翁、
  女生腰圍超過80公分
(31.5吋)的小婆,

  以及BMI身體質量指數》超過標準太多者,
              請特別留意喔!

身材肥胖不是罪過,除了影響外表美觀之外,
    
(糖尿病可導致眼盲…看不見了→彩色人生從此變成黑白)
卻因此危害身體健康、引發許多相關疾病,
這樣致命的因素,絕不可掉以輕心。

如果等到臥病在床,甚至危害生命,
屆時才想要節食運動,可就後悔莫及了!

談到「減肥」,理論上很簡單→少吃、多動
       
(實務上,可是一點都不「簡單」!)
若無法降低食慾,好歹要增加運動量。
若無法增加運動量,最好能克制食慾。

雙管齊下
(減少食量、增加運動),效果當然最好。
如此隨著時間的流逝,自然而然,逐日清瘦。


「減肥」減的是「脂肪」,食量減少、運動增加;
個人體重的數字便會相對下降。

「儲蓄」存的是「現金」,支出減少、收入增加;
銀行存摺的數字就會與日俱增。

想要讓支出減少,少花些錢購買食物也是個方法。
想要讓收入增加,多花些體力與心思也是個管道。

若無法減少支出,只好增加收入;
若無法增加收入,就要減少支出。

以上的道理,淺顯易懂、人盡皆知。

問題是:大家都知道,通常做不到。


  唉,胖子難免怨嘆:
你又不是我,怎知道我的難處?

你永遠不懂我傷悲,像白天不懂夜的黑;
像永恆燃燒的太陽,不懂那月亮的盈缺。
         
(以上↑歌詞取自「那英--白天不懂夜的黑」)

瘦子不懂胖子的悲哀,怎知胖子
有顆脆弱敏感的心容易受傷害?

若是家族中有肥胖基因者,更要加強控制體重。
千萬不要亂吃偏方減肥藥,以免傷身、適得其反。

胖子若本身意志力不夠堅強,
受不了食物的誘惑,節食減肥就很難成功。

這時候,就必須仰賴身邊的親朋好友,
隨時耳提面命,不可破了「吃戒」

可以參考市面上減肥成功作者的出書心得;
否則,只能尋求正派專業醫師的健康減肥門診了。


  聽過電視廣告這麼說「肝,是沉默的器官…」

若平日生活作息不正常
(早睡早起身體好,是真的!)
加上菸酒、飲食習慣不佳、容易暴怒…

這類型的族群,都要小心自己的「肝」。
最好抽空去醫院檢查一下。

預防勝於治療!



  祝福您:身心保養!平安健康!





65歲以上男性 四分之一有糖尿病

體重、腰圍年年升高 罹病率也攀升

預防良方:均衡飲食 多吃全榖類和蔬果

【20090613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台北報導】


衛生署最新調查顯示,台灣糖尿病盛行率節節升高,幾乎每10人就有1人罹病。


尤其是65歲以上男性,平均每4人就有1人罹病,而且罹病情況明顯與體重、腰圍增加趨勢一致。


根據衛生署最新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研究,國家衛生研究院副研究員張新儀分析,糖尿病盛行率隨著人口老化而增加,目前已達9.2%,較2002年調查提高近3%,平均每10人就有1人有糖尿病。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男性的糖尿病盛行率一路攀升,從15年前的5.4%逐漸上升,前兩年調查已超過11%
,65歲以上男性更嚴重,其盛行率由1成3、升到1成7,再度超過2成8,平均每4人就有1人得糖尿病。


從調查也可見,糖尿病盛行率與體重、腰圍年年升高趨勢一致,特別是男性腰圍比10年前平均增加7公分
,而各項研究顯示,腰圍過粗者,罹患糖尿病風險比一般人高3倍


女性糖尿病盛行率則為7.4%,體重、腰圍的增加幅度相對較小,平均腰圍比10年前增加2到6公分,張新儀表示,這可能跟女性較注意身材、控制體重有關。


根據2007年統計,台灣每10萬人就有44.6人死於糖尿病,在10大死因中排名第4,死亡率較5年前增加了1成4,其中男性增加約1成8、女性增加1成。


健保資料也顯示,糖尿病相關醫療費用支出名列第5
,洗腎患者中有近4成原發病因就是糖尿病,可見糖尿病是不容小覷的健康危機。


張新儀說,男性腰圍高於90、女性高於80公分就是腰圍過粗,與體重過重、飲食不良都是糖尿病的危險因子。


衛生署食品衛生處簡任技正許景鑫說,控制體重、培養運動習慣,以及均衡飲食是預防糖尿病的良方
,在飲食建議上,最好多吃全穀類每天五分新鮮蔬果


他特別提醒,1分蔬果大約是100公克,而市售綜合蔬果汁,雖然常以可取代天然蔬果為號召,但因要配合口感調味,糖分過高、纖維過低,營養根本不足。


※延伸閱讀》‧糖尿病患最怕「3不知」

      ‧糖尿病早期徵兆


上文↑《65歲以上男性 四分之一有糖尿病》
取自【20090613聯合報d2健康版】



眼睛也會得糖尿病

【20090529聯合報/陳瑩山/新竹國泰醫院眼科主任】


門診常聽患者問:「視力不好,應該是白內障,怎麼會是糖尿病?眼睛怎麼也會得糖尿病?」


的確!眼睛也會得糖尿病。因為糖尿病會導致全身血管內糖分增加,影響血管功能。


血管主要功能是運送養分、氧氣至全身,當血管功能不好,養分還沒到目的地就「溢」出血管外,加上氧氣又因小血管阻塞,因此就會造成缺氧。


因眼睛血管的構造相當豐富,當糖尿病造成血管病變時,眼睛血管也易病變。


糖尿病患失明的最大原因是視網膜病變,是一種小血管病變,主要表現就是血管功能不好,血管內物質溢出至血管外,如血液、蛋白質及水份。


當這些物質佔據視網膜黃斑部時,
就會造成視力減退


另外血管容易阻塞,造成視網膜缺氧,使得視網膜不能正常發揮功能,促使視網膜分泌新生血管生成物質
,在視網膜、玻璃體、虹膜等處造成血管增殖,這種血管極易出血,一出血視力馬上下降。


當這種血管造成眼內前房通道阻塞,就會造成青光眼,使眼壓偏高,形成視神經纖維的損害,是極難處理的問題。


事實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與糖尿病控制有絕對關係
。視力不佳的糖尿病患者,首要即是加強血糖的控制,再找眼科醫師。


30歲以下糖尿病患者,在診斷出糖尿病的5年內,需接受第一次眼科檢查,以後每年一次。


而30歲以上糖尿病患者,當經診斷罹患糖尿病時,需馬上接受眼科檢查,以後每年一次。


糖尿病女患者最好在懷孕前及懷孕頭三個月接受眼科檢查,以後每三個月一次。


如果糖尿病患者,突然有飛蚊症、眼前閃電、眼前一片看不見,這些都是嚴重警訊,應立即找眼科醫師檢查,找出病因。


糖尿病小檔案

患者胰島素分泌不足或作用不良,不能將糖份轉化為日常生活所需熱量,過多糖份積聚在血液中,使血糖增高、腎臟負荷增加,並經由尿液排出,故稱為糖尿病。


血糖數據(空腹)
  80-100mg/dl正常
  100-125mg/dl糖尿病前期
  126mg/dl以上異常


糖尿病飲食原則

 1.均衡飲食
 2.定食定量
 3.高纖低脂(減少油炸食品)
 4.少糖少鹽
 5.少酒戒菸
 6.保持標準體重
(資料來源: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上文↑《眼睛也會得糖尿病》
取自【20090529聯合報】



愛肝:少怒、別信偏方

【20090613聯合報╱廖桂聲/桃園廖桂聲中醫診所院長(作者為中、西醫師)】


根據統計,國人有90%曾經感染B型肝炎,其中有46%有肝硬化趨勢。


肝癌患者的血清和病理組織切片中,有80%被證實有B型肝炎病毒的表面抗原,讓人談「肝」色變。目前國內的慢性肝炎以B型肝炎最多,C型肝炎次之。


1.保持樂觀人生

中醫強調,肝主情志,肝為將軍之官,主謀慮,藏魂
,與大腦邊緣系統功能有關,病則狂妄、多怒、易恐
、驚駭(肝火上炎、肝氣上逆),
交感神經功能亢進。

大怒一次至少死亡白血球20萬個以上及T殺手細胞、淋巴球會減少,說明暴怒傷肝,這點與現代醫學所謂免疫功能下降頗一致。


2.生活起居規律

人臥則血歸於肝。」膽經循行,晚上23時至隔日凌晨1時,肝經循行,凌晨1時至3時。

肝臟含血量,占全體所含血液總量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維持肝臟的功能如維生素、荷爾蒙代謝、廢物的解毒及免疫保衛作用。


3.不要誤信偏方

曾有不少病患接受親友或鄰居好意推薦而試用一些偏方,因病情、體質及併發症不盡全然相同,亂吃藥,祗會增加肝臟之負擔。

如部分觀光區把「黃藥子」當「何首烏」出售,實在有害人體。據國內資料,未炮製中藥如黃藥子、川烏
、草烏等,可能會引起肝臟損害。


4.切莫迷信偏方進補,切忌任意吃藥

進食中藥如四物湯、人參雞、當歸鴨、十全大補湯等滋補強壯之藥物,叫做「火上加油」,這些使體質亢奮,且高熱量的食補,皆有可能損害肝臟。

肝病屬於濕熱毒性質,患者應注意日常生活中的營養
,以防增加肝臟負荷。


5.戒酒、戒菸

有肝疾病者,如長期大量飲酒將無異於自殺,一旦肝臟有病,最好滴酒不沾。

吸食香菸時,血液中的尼古丁濃度便會提高,而這些尼古丁又需要由肝臟解毒,無形中造成負擔。


6.飲食均衡、清淡

減少食用醃漬、煙燻食物,以及容易發霉食物(如玉米),注意營養均衡,養成七分飽的習慣,多吃綠色蔬菜及水果含維生素A、C食物及地瓜葉,對排便、減少肝臟負擔,有相當大的幫助。

防止體內產生過氧化脂質(抗氧化作用之一),並加以排除自由基,以達防止肝臟發炎的效果。


7.防止感染

除預防注射外,避免共用針筒注射毒品、捐血之血液要嚴格篩檢、避免紋身、紋眉及牙醫器具徹底消毒。


8.定期追蹤肝功能指數

每年應抽血檢驗一次,已罹肝病者應服從專科醫師指示,耐心服藥,不可因數據下降過慢而胡亂換醫、
換藥。


上文↑《愛肝 少怒、別信偏方》
取自【20090613聯合報d2健康版】



Thanks for Browsing my Blog...Have a Nice Day!!


( 知識學習健康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otos802&aid=3042957

 回應文章

梅花居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腰圍影響健康
2009/06/16 11:58
腰圍影響健康的原理,拙作《內經呼吸養生法》有較深入的論述,並提出一個消除腰圍的簡便方法。「肚為肉之土」,腹部壓力夠、有彈性,乃是健康象徵。  
白面書生(lotos802) 於 2009-06-16 20:31 回覆:

非常佩服您的修為與莫測高深的功力!

雖然凡人無法長生不老、超凡入聖,
但是運動健身、飲食養生卻是自己的責任。

但願大家都保有健康的身心,
做些對人群、對社會、對國家有益處的事情。

感謝梅花居士來訪留言!
祝福您:新書暢銷!桃李天下!
Best Wishes for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