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8/31 11:50:10瀏覽937|回應0|推薦0 | |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266/article/1788「監察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日前通過監察委員高鳳仙、前監察委員趙榮耀糾正教育部提案,指教育部無視立法院決議,且違背公務員請假規則及教師請假規則之規定,准許教師會幹部得以固定時數之公假處理會務,致101學年間,有12個地方政府核給教師幹部每週固定節數之會務假,且多由地方政府負擔部分或全部代課費用,有嚴重違失。 表面上,此糾正文看似糾正教育部,可實際上卻是對準教師組織的會務假,教師組織如何運作並非不能議論,但由職司「整飭官箴」、「澄清吏治」的監察委員出手,實不宜等閒視之。 監院糾正文直指教育部無視立法院決議云云,惟檢視該糾正案全文,監委似乎更無視教師集體勞動權遭長期壓制的歷史事實,無視教師法交付教師組織的基本任務,也全然無視國會通過兩公約落實人權保障的決心,全案實有小題大作、見樹不見林之憾。 一、無視國家長期箝制教師的歷史: 在國家統合主義管制下,台灣的教師運動長期遭到黨國機器壓制,在1995年8月9日教師法公布實施前,教師之集體勞動權,幾乎處於戒嚴狀態,主管機關與私校管理階層打壓教師人權,時有所聞。 事實上,教師法的立法過程,已然充分呈現教師組織定位的兩難,在各方角力下,三級教師會雖然被定位成兼具部分工會性質之專業團體,但徒具產業工會及專業人員公會之外部特徵,組織運作卻無工會與公會的實質內涵,整部教師法關於教師組織的條文甚至僅有三條,可見一斑。 質言之,在工會法解除禁令以前,教師會相當程度扮演工會的角色,主管機關同意給予教師會會務假,既符合教師法立法意旨,也是維護工會安全的正確舉措,監察委員無視國家長期箝制教師運動的歷史事實,竟煞有其事對教師會會務假指三道四起來,用管闚天,用錐指地,監委的格局與識見,不亦小乎? 二、無視教師會必須執行法定任務: 在法制保障殘缺不全下,教師法卻又交付三級教師會以下任務:一、維護教師專業尊嚴與專業自主權。二、與各級機關協議教師聘約及聘約準則。三、研究並協助解決各項教育問題。四、監督離職給付儲金機構之管理、營運、給付等事宜。五、派出代表參與教師聘任、申訴及其他與教師有關之法定組織。六、制定教師自律公約。 試問提案兩監委,不給予教師會一定比例會務假,教師組織如何執行法定任務?一個無法運作的三級教師會,究竟如何達成「明定教師權利義務,保障教師工作與生活,以提昇教師專業地位」的教師法立法意旨?或者,教師法只是校園民主法治的點綴,不必當真? 應該看到,不僅一般產業工會明文有會務假,就連公務人員所組成的「公務人員協會」都有基本會務假保障,監委無視國家法制刻意壓制教師會,無視教師會負有法定任務必須執行,也不去糾正各種影響深遠的錯誤教育施政,反而以最嚴厲標準檢驗教師組織會務假,難道沒有本末倒置?難道沒有輕重失衡? 三、無視會務假係協商而來: 糾正案文直指,有12個地方政府核給教師會幹部每週固定節數之會務假,且多由地方政府負擔部分或全部代課費用,洵有嚴重違失。殊不知,會務假不是讓組織幹部平白減課,而是用以執行教師法明訂之任務,何況,這些給假均非無據,以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給予教師會之會務假為例,就是雙方依教師法授權協商議定的「台北市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聘約準則」而來,在雙方協商下,也有縣市是由地方教師組織自付代課費用的,完全符合教師法明訂的聘約準則合意精神。 提案監委不去糾正各級政府大量借調學校教師,不去理解勞資自治協商的意義,竟然對經雙方合意的會務假大做文章,竟然以「教師請假規則」的角度理解工會運作,這樣曲意維護行政部門的心態,要如何「整飭官箴」?「澄清吏治」?這樣敵視勞資協商,又要如何保障勞動人權?輿論所以時有廢掉監察院之議,難道沒有原因? 四、無視馬政府落實兩公約的決心: 由於歷史與法制的原因,教師組織並未獲得合理運作空間,教育部願意正視教師會存在,給予教師會基本運作所需之會務假,其實是以積極行政作為稍稍彌補了法制的缺憾,應予肯定。 此次糾正案最為嚴重處在於,完全與我國教師組織發展脈絡,以及保障教師勞動基本權的法制進程背道而馳,在國會完成兩公約國內法化,行政部門積極檢視違反人權的法令與行政措施,甚至連監察院都設有「人權保障委員會」,並在官網架起「人權保障主題網」專頁的此刻,通過這種水平的糾正案,更顯時空錯亂、直教人不知今夕何夕? 即便回到最狹隘的法律觀,教育部基於教師法立法意旨,基於協商教育政策之必要,基於教師法明訂之聘約準則協商精神,同意教師會一定時數的會務假執行法定任務,就算教師法尚無明文,也絕非什麼了不得的失政,遑論這些會務假係由雙方協商而來,根本就屬於勞資自治的範疇,哪裡有勞監察委員糾正? 再清楚不過,當監察院通過這種檔次、這等格局的所謂糾正案,也只能再次印證:社會對這個機關的評價確實恰如其分,絲毫沒有冤枉。(20140828天下獨立評論)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