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國減碳40%?
2009/11/30 20:22:53瀏覽4096|回應73|推薦20

引用文章中國減碳額度 將佔全球四分之一

  有時真的要承認自己很壞,因為一看見這個報導時,直覺上如果未來中國不增碳百分之四十,那就算是德政,全球要對中國政府頂禮膜拜,感謝老天爺有眼,算是中國爭氣。如果中國要在2020年減碳百分之四十,根本是痴人說夢話,減碳彷彿是「易如反掌」之事,跟小孩在玩辦家家酒差不了多少。這個標準可以導致全球先進工業國家的總統+總理,全部一死以謝天下,我看乾脆中國統一全球算了,減碳百分之四十真是個世界級笑話。

  這件事陳文茜的節目還做了專題報告,我的天啊!小老兒先招認一件事,雖然小老兒一向不太認同陳文茜的許多說法,但是能用這麼愚蠢的方式去看待這件事,還真是讓人眼鏡掉滿地,節目一直誇讚中國的綠能技術,心想陳文茜是缺乏科學知識,還是她自大到缺乏判斷能力。

  綠能科技真的是那麼簡單嗎?各位有沒有想過,為什麼美國總統換來換去,就是沒人敢簽東京議定書,原因是什麼?不知道有沒有人曾經仔細想過這個問題,原因何在!如果你能想通問題的癥結點,那麼就會知道接下來的哥本哈根會談結果會是什麼。這是一個知識判斷的問題,不是隨便憑著空口白話隨便說兩句就可以解決。

  至今,不論東西方,所有的綠能技術都還非常不成熟,加上設備更新需要更龐大的資金,絕非隨便說兩句就可以解決的,還有太多的問題需要解決,至於中國提出的減碳百分之四十,那就當笑話看看就好,因為反正小老兒完全不知道中國政府所提出的數據,有多少是真的,又有多少是假的。例如:中國政府為了振興經濟提出家電下鄉的政策,如果這個政策是成功的,那麼代表中國的電力使用將上升,而非減少;如果電力使用量沒有增加,那麼我們看到的數據是什麼意思,應該是中國人民為響應政府的德政,把家電買回家當裝飾品用對不對,真是令人感動!

  五月時,和網聯的一群部落格前輩們聚會,談到中國經濟成長保八時,小老兒有夠不認識字的,獨排眾議認定保八是沒有意義的,並提出中國的經濟成長一定會破八,至少會在9到10之間,要不然溫家寶和胡錦濤豈不是要一起提人頭去見老毛和老鄧,話沒說完早已一大排的衛生丸迎面而來,真是有夠白目。(這是政治判斷,不是經濟判斷,小老兒完全不懂經濟,連股票都看不懂。)

  不論是保八也好,或是減碳百分之四十也罷,小老兒一直不相信中國政府提出的數據,因為只要溫老大和胡老大聯袂認定必須保八,請問誰敢不保八,有哪一項資料沒保八,真是壽星公上吊。

  至於減碳百分之四十,如果可以達成,那麼可以算是世界級奇蹟。那些教經濟學和研究能源政策的專家學者們,是不是該表演一下如何集體切腹,中國政府每年以兩位數的經濟成長快速增值,可是碳的排放量卻逐年下降,請問一下這是發生什麼事?小老兒愚魯的緊,腦袋一下子就打了八百多個結,真是要命。講這話的人,如同當年六四天安門事件過後,中國官方提出「經濟朝右轉,政治朝左轉」,現在提出「經濟向上發展,碳拚命向下修正」,請問又有哪位質疑過,政治人物的公然說謊,真是臉不紅氣不喘!不被他們打敗都很難。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oster&aid=3546196

 回應文章 頁/共 8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Odyssey
AChou
2009/12/03 22:48

[ 中國共產黨以經濟成長做為其專政的背書工具,全球暖化、氣候變遷是次要。
因為如果中共沒把經濟搞好,會有上億人起來造反。
這樣根本是本末倒置。]

不能說沒道理。但是如果共產黨能以人民的需求為念,那也是個很好的專政政黨了。問題是誰來決定什麼是人民的需求。 是你嗎,還是,照中共的話說:「廣大人民群眾」。

暖化問題吵了不少年,絕大多的碳都是全世界多年來排放的,中國排放的碳,從工業革命後到現在,總數絕對比不過西方國家。中國只有改革開放後才開始。 要是論改革開放前,說不定台灣都比中國大陸多。 但是,現今的排放量,中美兩國佔前兩名。 已排出去的碳,早已收不回來。 要減碳,中國的合作是不可少的。

再說美國,真談大力減碳,要美國人坐公車,坐小車,讓大車每年加個五千元稅,再把發電廠改核發電,在民主制度下選民會把你選下台,根本做不到。


岐客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哭了半天,連死了誰都不知道,你蠢不蠢?
2009/12/03 20:41
這位 cjs,你前邊說:

增加GDP,不增加排碳量,連美國都做不到.……

問問你,這裡有人討論增加GDP,不增加排碳量的方法了麽?

中國的減碳目標,是要增加GDP,不增加排碳量麽?

哭了半天,連死了誰都不知道,你蠢不蠢?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来了cjs!来了宝贝儿!哈哈
2009/12/03 16:19

咱不聊减碳了哈!说真的我看了你的发言,我觉得你真的很聪明,很有潜力!你前面那个朝三暮四、朝思慕三·,赞一个!算的真好!我前面跟你说了,我儿子的算术也特别好!不过你的算术也好,你跟我儿子一样!我就不行,我当年的算术很差!哈哈

咱们啥也不说了!台湾自由民主真好!自由民主就象初生的红日!最后我愿把下面的话送给你:“这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就象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宝贝儿!再赞一个!哈哈!


cj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2009/12/03 13:45

岐山來的客人啊,

看您也是個好客,

給您良心的建議,

別相信您們報上報的,

有空趕快去打疫苗吧!

雖不是很安全,但總比沒有好.

寫文章不急啦!

您越寫,碳排的越多ㄡ.


cj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2009/12/03 13:35

咦!奇怪囉,

反方怎麼偃旗息鼓了?

傳奇呢?怎麼不見了.

您還沒說清楚,實行細則這部分呢?

我在等著看啊!


岐客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你們這些人何時能改變小鼻子小眼的視野呢?
2009/12/03 13:32

AChou:  中國共產黨政權要靠中國的經濟成長以維持其統治的正當性,
減碳問題只是它在國際上美化共產黨形象所玩的把戲!

————————————————————————————————

某些人就是習慣這麽胡咧咧,中國共産黨的統治需要玩弄這種伎倆才能維持麽?他需要弄點減碳問題來美化自己麽?你們這些人何時能改變小鼻子小眼的視野呢?

除非共産黨下台中國四分五裂,否則你們這些人是一句好話也不會說的,仇恨已經矇住了你的雙眼,扭曲了你的判斷力,和自由時報一樣,完全由屁股來決定你的嘴,不過這有用有益麽?


Odyssey
回應 aChou
2009/12/03 11:51

從   引用文章中国的气候目标:以攻为守 一文中看來,中國政府的作法是負責任的。

1。維持了中國的發展權,使經濟發展的影響降底。但是有多少影響還不知道。

2。要求工業減碳,同時也可以提昇能源效率,同時發展新能源。

3。增加自主能源產量,降底對國外能源的依賴。 中國從四面八方有石油進口的油管和港口,但是在發生戰爭時,能源通路總是個重大缺點。

美國的想法也是一樣的。 民主黨想減碳,共和黨要賺錢所以不想減碳。 老美拉了中國一起減碳,和中國各取所需。 澳洲國會也否決了碳交易。

所以,各國有各國的利益考量,中國政府的作法是負責任的。


啥啊?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明天把你在台大附近的房子全拆了,蓋小巨蛋。朋友整個傻掉,因為是拆別人的房子,有什麼關係,等把你的房子給拆了,叫你搬到二十公里外時,那老子不跟你拚命行嗎!
2009/12/03 10:54
你講的都是屁話。

如果政府拆我的房子,我會跟政府拼命,你會幫我拼命嗎?

事實上所有鬧事的,都只是在爭少數幾隻小貓的私利。但是為什麼旁邊會跑來幾千隻閒閒沒事幹的瘋貓?如果沒有旁邊幾千隻閒閒沒事幹的瘋貓,幾隻小貓鬧得起來嗎?

你會去參加旁邊幾千隻閒閒沒事幹的瘋貓嗎?

所以道理很簡單,台灣這個福佬人的社會,本身就有很強的聚眾鬧事傳統。就算是沒錢好拿,就算是名不正言不順,只要高叫警察打人,都可以瞬間聚集幾千隻閒閒沒事幹的瘋貓開始鬧事。這就是台灣人真實的性格。也許七成的人不會參加,但是只要有三成可能參加,這就是個無藥可救的廢社會。

中國人也有類似性格。但是至少 PRC 政府把這種惡質性格壓抑下來。這就是對的。
高雄市是亞特蘭提斯大陸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老譚(loster) 於 2009-12-03 12:03 回覆:
你打電話給我,鐵定幫你拚命,不打電話的是小狗,不去的也是小狗。
老譚(loster) 於 2009-12-03 12:07 回覆:
鴨老大要不要考慮移民中國,他們的行政效率這麼好,這麼人道,小老兒理當燉鍋鴨湯幫您送行,以示慶祝。

kengod0072001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減碳百分之40要看分母
2009/12/03 10:28

中國是一個排碳大國

所以自然可以減碳的空間就大

另外中國是非附件1國家

基本上沒減碳壓力

所以中國這個宣稱

是希望有許多附件1國家到中國作CDM機制來作減碳

一來附件1國家可拿到碳權

二來中國本身實際上就減碳了

累積下來百分之40不是問題

另外減碳不只是綠能技術

他有很多方法論

種樹也算是一種

中國那麼大

應該可以種一堆樹

和設一堆太陽能板吧

而且都不是中國出錢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別減
2009/12/03 09:32

我認為完全沒有必要減炭

那以後不是烤肉都不能考了?

頁/共 8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