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9/04/18 19:00:38瀏覽1494|回應7|推薦7 | |
![]() 民進黨執政八年,最常做的事是把行動口號化,把價值口號化,於是「八妖洞洞全民起凍」變成笑話,「人權」「台灣話」變成一種特有的政治符號,不是生活的要素,也不是重要的生活價值。 有一回我去探望剛出院的柏楊,在閒聊時我和張老師(張香華女士)提起柏老任職國策顧問一事,她感嘆的說,那只是個頭銜,初期柏老也是剃頭擔子一頭熱,幫忙規劃一些人權相關的活動和宣言,可是送進總統府後,完全沒有下文,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結果什麼事也沒有做。 大家來翻一下舊帳吧!民進黨執政八年究竟為台灣的「人權」做了什麼事?有修改什麼人權條款嗎?連搞個「台灣人權景美園區」都是虎頭蛇尾,剛剛上網查了一下才得知那塊園區我常常經過,可是看不見任何標示,如果你從秀朗橋上往內看,那是一個空空盪盪的園區,平常人煙稀少,跟蚊子館沒什麼不同。可否建議小英主席:五一七改到景美人權園區舉行好了,不但活絡蚊子館,順便可以打打國民黨的屁股,真是摸蛤仔兼洗褲一舉兩得。 「台灣人權景美園區」因為準備改名為「景美文化園區」被拿出來談,我比較有興趣的是,一個沒人參觀的人權園區有多大的社會價值。有一年,我和妻子到香港旅遊,按圖索驥在新界的一個工業區裡找到一個小型的展覽館,介紹昔日香港的發展,和早期漁村的型態,整館空空盪盪只有我們倆人沒什東西的展覽館,二人走了不到十分鐘沒趣的離開,於是我再沒有參觀過香港的展覽,深怕自己又花了一大堆時間,結果什麼都看不到。老實說,「台灣人權景美園區」沒去過,也提不起勁去,除非有很大的誘因,否則很難引起我的興趣。反而是民進黨的諸公們,不是應該三不五時到那裡開開會,唱唱歌,打打國民黨屁股,這會比在凱達格蘭大道集結有意義的多了。 我不了解為何文建會要將「台灣人權景美園區」改名為「景美文化園區」,反在台灣到處都是蚊子館,也不多這一個,那就別改了,免得會有一群人老是睡不著做惡夢,不如擺著,任其衰敗,任其在歷史的洪流中慢慢被煙沒。對民進黨的諸位賢德而言,一個沒人去的「台灣人權景美園區」是具有回憶價值的,這個記憶是十分珍貴的,提醒大家,途經秀朗橋時記得眺望一下那個珍貴的「台灣人權景美園區」。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