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9/02/26 01:47:06瀏覽982|回應0|推薦1 | |
朋友轉來一篇朱炎先生寫的—『餓是今生最深的記憶』—他是山東省安邱縣人,父親是個讀書人,在亂世裏這種人最可憐最難生存,更別說要照顧一家大小的溫飽。 朱炎先生民國二十五年生,十三歲隨軍來臺。在文中敘述著他生活在戰亂動蕩生活困苦的童年,讀後令人為之鼻酸而慶幸我們今日生活的安逸。然而他卻在那樣坎坷的生活環境和品質之下,自立自強完成員林實驗中學、臺大外文系畢業,西班牙馬德里大學文哲博士,美國克來蒙研究院研究美國小說。曾任中研院美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現任臺大外文系教授兼文學院院長、中研院美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同時有許多著作,實在令人欽佩。 現代生活的條件,相信多數人是很難想像及體會飢餓是甚麼滋味....當文中敘述『狗與我不愉快的遭遇繫在一起』也不是當今寵物店和動物醫院林立的現代人可以理解的.....狗會這麼兇嗎?也決不會有發生和狗搶食的經驗的....牠們不是有特製的食物嗎?....我們是幸運的一代。 記得小時候我家後門口放有一個餿水桶,家裡吃剩的飯菜都收集倒在桶內,每天都有養豬戶來收回去混合飼料去餵豬,雖然現在已看不見這種養豬方式,我們也沒有經歷戰亂,但是相信很多在那一代長大的人都養成了不浪費的習慣,也深受『...始信盤中飧,粒粒皆辛苦...』的教誨。 文中最能觸動我的是,『我就是這樣從我那個時代裏走出來的。每當我跟學生或與朋友再聊起過去的點滴時,總覺不值得自誇,也不覺自豪,好好壞壞,全都是我們那個時代的寫照。在那種篳路藍縷的時期,受苦的不光是我一個人,貧困、落後、節食縮衣是每個人共同的記憶。 』 『總覺不值得自誇,也不覺自豪,好好壞壞,全都是我們那個時代的寫照。』 是的。沒有埋怨沒有自豪。 每個時代不同的背景孕育不同的人、物、事,相信每個人的感受都不同也都有自己的故事。無論環境如何,生活如何,思緒要清楚的把握自己的方向,創造生活走出自己的一條路。如果盡是活在過去,脫離不了過去的陰影。一昧的埋怨大環境對自己命運造成的影響,內心裡滿是辛酸委屈,而不鞭勵自己,就如同一個事件發生確一次又一次重複受到傷害,如果不積極去面對,非但於事無補,事實無法改變也建立不了新的自己,甚至會影響對待周遭一切人、物、事的看法和做法。 全文最後說『而這一代的年輕朋友雖然不再受物質拮据之苦,但是在精神上卻承受著比我們那時要沈重得多的壓力。時代在變、人心在變,各種價值的混亂和理念的變質是他們這一代的困境,不管這些壓力是藉什麼樣不同的形式在考驗著年輕人,我只有一句話送給他們:心中一定要堅持理想。 --我一直都相信:希望是人性中的善和人生中的苦所孕生出來的。 』 這是給我們這輩人最珍貴及真誠的鼓勵。大家共勉之。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