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4/18 07:22:48瀏覽1209|回應1|推薦1 | |
【其一】 這是我在2009年,為了〈台東台坂部落瑪拉拉佛史家族的年度祭儀參與觀察〉旅行所寫的前言: 2007年夏天,台東台坂部落的納貢祭儀舉行之前,驚傳瑪拉拉佛史家族的大頭目吳久星因病住院,不久後竟不幸因病過世了,子民們傷悲地為大頭目辦過隆重地喪禮後,這一年,部落裡所有的歡慶祭儀全部停止,以表達對逝者的哀悼…,但總令許多人擔心的是,大頭目生前努力保存的納貢祭儀,會不會隨著大頭目吳久星的過世,也隨之凋零了呢? 大頭目吳久星領導的瑪拉拉佛史家族,只是台坂部落中的三個家族之一,但台坂部落並不能代表整個台坂村,行政區域中的台坂村,共由三個不同的部落所組成,如此一個東排灣族的小小家族,卻因為堅守著最古老的納貢祭儀,不只吸引了各界人士的關注,更讓這個小小的家族,有了屬於民族榮耀的名字。 許多朋友的關懷與不捨,不僅讓大頭目吳久星的喪禮備極哀榮,更讓家族的成員深刻感動於大頭目生前努力保存納貢祭儀對部落的貢獻,接任的代理頭目,也是以傳承家族歷史,繼承納貢祭典為職志,就這樣,2008年的夏天,停辦一年的納貢祭儀,立刻恢復舉辦。 2009年,瑪拉拉佛史家族籌備了半年,納貢祭儀又要舉辦了,傳承古老傳統的納貢,在台灣原住民的社會中,是一種非常古老的經濟活動,尤其是排灣族的社會組成,本就屬於階級社會,部落中只有頭目有財產權,其餘的貴族、勇士與平民,都只是頭目的子民,所耕作的土地,並沒有所有權,因此必須向頭目租借,每年則繳納小米或其他糧食給頭目,稱之為「納貢」。 族人在每年小米收成之期,繳交小米給頭目,頭目並非獨得所有的貢品,他必須將所有子民的貢品,分成許多等份,除了自己的一份,還有一份給貴族、巫師,更大的部份則是將貢品分配給窮困的族人們。這是維繫傳統部落社會結構最重要的儀式,只是到了二十一世紀,族人仍維繫著這項祖先的智慧實屬難得。 這些年來,儘管大部份的貢品,都由原來的小米變成現金或是小米酒,但大多數的家族成員,都依舊相當重視這個祭典,只是部落中種小米的人少了,納貢的貢品也不得不改用其他物品,這是社會變遷中不得不然的結果,但最重要的應該是納貢儀式所代表的傳統家族認同,以及部落文化的綿延傳承。 【其二】 2010年6月,我收到了台坂部落的瑪拉拉佛史家族,即將接任頭目的故頭目長子吳清生,寫信我的一封信: 劉叔叔您好: 真的很高興能聯絡上您,在父親吳頭目與舅舅林文川主任相繼投抱祖懷無至親在旁主導豐年祭之時,很希望叔叔能給予指導與關懷,如您去年豐年祭對我的訓勉,"您與家人一樣親,稱您叔叔一點都不為過",如今,這句話對我真的很溫馨及感動,讓我覺得仍然有長輩在關心著我及族人。因此在小米收穫祭籌備會議時,我提議訂製原住民襯衫並鏽上"瑪拉拉佛史榮譽會員"由我代表父親及族人授予穿戴,並請巫婆賜予家族原住民名字視同家人,以感激叔叔歷來對我們的關懷與照顧。 今年豐年祭為遵循傳統,我希望從自己當頭目開始,回復傳統小米收穫祭祭儀與正名,屏除昔日官方式的豐年祭,並遵照您去年的指導,鼓勵族人將家族特有的納貢活動揚棄以金錢來代替貢品,要求各家準備小米兩把及小米酒兩瓶做為Satja貢品,避免負面觀感。且擴大範圍至學校上方部落,打破地域禁忌,完全照顧部落家族。另吳久明叔叔也提議將所收貢品於巫婆循古禮分發祖靈及各頭目後,集中家族將所剩貢品先期獻祭瑪拉拉佛史祖先後再行分享,使旅居在外的族人能有機會祭祖,進而重視自己的文化並受祖靈護佑。 活動方面除了保有尋根及迎賓舞外,我整理了歷年豐年祭活動相片做成看板供族人分享,俾回憶過去並展望未來,同時剪輯95年辦理五年祭紀錄片與今年元月一日巫婆頭目問卜儀式,希望喚起族人向心力並積極配合籌備明100年的五年祭。其次今年媽媽跟巫婆種了小米,收成也都不錯。因此為延續傳統美食及小米技藝, 以上即為今年小米收穫祭活動規劃,叔叔您原住民部落看了很多,也研究不少,是不是有更好的想法望您給予指教。最後,期待小米收穫祭暨頭目登基大典與叔叔相逢。 敬祝:龍體安康、家庭幸福美滿 清生敬上99.6.6 【其三】 吳清生講的「去年豐年祭對我的訓勉…」,原是酒後的醉語吧,年輕的頭目卻一五一十地記下來了,並且為台坂部落瑪拉拉佛史家族的祭典,做了第一個改革,誰能不支持他呢?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