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歷史軼事-長子一定能做皇帝?
2012/11/12 08:17:26瀏覽1939|回應4|推薦20

中國歷史歷經五千年,之前的二千多年,雖是國家領導人,多以公或王稱之,例如齊桓公、楚莊王。直到公元前二百多年,秦國統一全國,才開始稱帝故曰始皇帝,其後直到清亡,歷朝歷代共有390多個皇帝,除去開國者,真正由嫡長子繼承皇位的寥寥可數,是何原因致此,值得探討。

圖左:清太宗皇太極、圖中:清世祖福臨、清聖祖康熙、清世宗雍正,圖右:清高宗乾隆

                 (圖片取自網路相片)

首先,先讓我們檢視清朝,由皇太極在關外做後金國皇帝,史稱清太宗,排行第八,在無意料中突然離世,未立遺詔,順治福臨在其母運作之下,成為清朝入關後第一位皇帝,順治排行老九,僅六歲,由叔父多爾袞攝政,執政18年後,英年早逝,傳給排行老三的康熙玄燁,是因他得過天花幸存,孝莊皇太后決定。

康熙在位61年傳給四子雍正胤禎,雖然他一直籠罩在"奪嫡、毒鳩、矯詔"的陰影下,世宗也做了13年辛苦的皇帝,58歲暴斃,由太監爬梯到正大光匾額後拿出遺詔,傳位給第四子乾隆弘曆。高宗雖在位60年,事實上又做了三年多的太上皇,成為中國歷史上執政最久的皇帝,之後傳位給第十五子嘉慶瑀琰。

圖:漢武帝劉徹(圖片取自網路相片)

撇開清史不談,排行老二做皇帝的如唐太宗、魏文帝曹丕,排行第三的有唐玄宗、明孝宗,排行老四的有明成祖朱棣、東漢明帝,排行老五的有明思宗,唐高宗李治、漢武帝劉徹都是第九子,由此看出二千多年來,長子繼承王位者實不多見,有趣的是明朝卻大多是嫡長子即位,從明仁宗、宣宗至熹宗皆是如此,可能是當初朱元璋曾說"不立長子、必生亂子",所以先將長子朱標立為太子,可惜朱標死的早,明太祖又將王位傳給了朱標的長子朱允文,是為惠帝,後雖由永樂帝奪位,但大致上是實行長子即位一則,時至清朝,並不參考明制傳位法,而是採用"立賢不立長",故除同治以長子繼位外,其他皆非嫡長子當皇帝。

真正由嫡長子繼位成為皇帝者,區區可數,西晉司馬炎篡魏成為晉武帝,他是司馬昭的長子,在位期間南下滅了東吳,一統中國,還算有點作為,但是他卻選擇第二子(其兄已死)司馬衷為皇位繼承人,史稱晉惠帝。此人除了愚笨之外,還把朝政搞得一團糟,是中國歷史上政治最腐敗的朝代,這當然與他娶了個大醜女賈南風好弄權力,和他的老爸兼宰相橫行霸道有關。另一個例子也是惠帝-西漢的第二位皇帝叫劉盈,漢高祖本中意其妃-戚夫人所生的兒子劉如意為帝,但皇后呂雉硬是希望其子劉盈當皇帝,而劉如意與劉盈私交甚篤,情如手足、形影不離,呂雉終於覓得機會將其毒死,劉盈雖當上皇帝,但終日悶悶不樂,在位8年便結束了。

由以上得知,嫡長子不一定能當皇帝,即便當了也多沒什麼成就,史上所謂的「貞觀」、「開元」、「文景」之治,沒一個是長子為之,那麼是什麼原因使嫡長子無法成為皇帝呢?本人認為理由如下:

1制度使然-堯、舜、禹、湯都是禪讓制度,長子不列入考慮,到了夏商周又遵從〝兄終弟及〞‘,老大又被排除了,以後多以立賢不立長,除非長子很賢能,否則沒份。

2健康問題-古時醫藥不發達,雖身在皇家有太醫照顧,仍敵不過傳染病或外科急症,即便是長子也不能倖免,例如明太祖之長子朱標因病早死,康熙的哥哥也死於天花,都沒當皇帝的命。

3人格、智慧問題-長子是否一定比其他諸子聰明、賢德?答案是否定的,有長子已被立為太子,理應當皇帝,最後卻不成功,與本身賢德人格有關,例如唐太宗早就將其長子李承乾立為太子,但李承乾卻因人格異常喜歡著胡服、說胡語、扮胡人,最後被廢,隋文帝也是將長子楊勇立為太子,後因楊勇本身奢靡、浮華、品德不佳,難逃廢立之命,康熙長子胤禔不賢,也未列入考慮之人選。

4政治運作-秦始皇死後,本欲立長子扶蘇為帝,扶蘇人品、才幹也都佳,可惜在李斯、趙高的政治運作下,硬下矯詔,賜死扶蘇,改立胡亥,以達掌權、榮華富貴之目的。順治也是在其母莊淑妃矯發遺詔,將最有希望當皇帝的皇太極長子豪格擠掉,成為清入關第一帝。

其實自古立儲雖為皇家家務,但也事關國家,歷代君主莫不為此傷透腦筋,皇帝本意不見得都能實踐,常有枕邊人、寵妃、王公大臣加入意見,立儲太早,常衍生太子黨,結黨營私之事屢見不鮮,立儲太晚,諸皇子明爭暗鬥,大搞政治小圈圈,國政也受影響,最糟糕的是宦官把政,皇帝廢立,全憑他們好惡,唐末、明末都是如此,最後都走向滅亡之路。

由此觀之,當皇帝是許多複雜因素牽連、妥協下而成的,當了皇帝也不見得是件輕鬆的事,以清朝而言,如果皇帝勤政,大臣往往五點鐘就要趕到皇宮,皇帝則會在一個時辰內,在大殿理朝,遇大事,議事12個時辰是常有的事,之後有懸而未決之事,再找近臣討論,一上午就沒了,下午批閱奏章,稍晚還得應付後宮佳麗, 臨睡又得翻牌,看看到那一位嬪妃那裡渡夜,故而,皇帝的壽命大多不過六十歲,老大如無幸當皇帝,自有榮華富貴,每日溜鳥、聽戲、狎妓逍遙自在,未嘗不是福。

後記:我喜歡歷史,本文多得自史書或電視,應離史實不遠,格友請多指正,謝謝。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thowu2012&aid=7004592

 回應文章

紹小丌all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所言甚是
2012/11/17 00:53

文章內容果然精闢.

上一期的中國旅遊雜誌專題"穿越北京做格格".內容裡的一些掌故.亦可當欣賞電視劇的嗑牙零嘴

吳sir(lithowu2012) 於 2012-11-19 20:32 回覆:
一向喜歡皇帝事,除非史有記載,或書有介紹,我對後宮皇后、妃嬪之事少有涉獵,熟悉者不過數位而已,日後多指教。

海豚灣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慘,我常看電視,難怪沒知識 ~"~
2012/11/13 18:39

  以前讀歷史是為了應付讀書考試,現在讀歷史是為了滿足求知的欲望。尤其現在電視劇非常流行清宮廷劇,為了瞭解劇中人物在歷史上的評價、定位以及電視劇的背景脈絡,這才會認真去讀歷史。害羞

  所謂看電視學知識,倒不如說是好的電視劇啟發了民眾想要進一步瞭解歷史的興趣,所以看《孝莊秘史》可以知道大玉兒與太宗、世祖、聖祖三朝皇帝的愛恨糾葛;看《後宮甄嬛傳》可以瞭解雍正後宮妃嬪如何無所不用其極地機關算盡、勾心爭寵…。

  歷史不只是歷史而已,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Ruru~憂傷與你同感,快樂比你開心!與你同吟苦樂,互為心情知己!
吳sir(lithowu2012) 於 2012-11-13 21:13 回覆:
我父有司馬光文言文版的資治通鑑,小時候一直都不知書名其意,只當作是古書一系列,多年後才知是藉由治亂,明瞭歷史,通古鑑今,也就是妳説的最後一段話,如今他已作古,古書依舊,或許遺傳自他,喜歡歷史,電視是知歷史方式之一,由演員演出,較為生動易記,但挺費時,若以小說方式寫出,讀起來較為有趣,至於史實,且由讀者自判,孝莊密史一書,為了順治,委屈下嫁多爾袞及世祖出家,是為增添戲劇性而寫,無須盡信。

貝拉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原來多看電視是對的
2012/11/12 09:13

跟著吳ㄅㄟㄅㄟ一起穿越時空分析長子的皇帝命~

超有趣的,尤其正當本人展開歷史的回顧時,文章尾聲又說明是參考史書和電視……

【啥?電視?!吳ㄅㄟㄅㄟ坐在客廳看歷史劇的畫面想像ing……^^奸笑(呵呵、嘿嘿)


吳sir(lithowu2012) 於 2012-11-12 22:02 回覆:
因為沒有知識,所以我以前常看電視。

路過ing...
太有趣了....
2012/11/12 08:42

很棒的分享~

跟著您的文字一起穿越歷史

真是挺有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