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8/29 02:14:08瀏覽1590|回應0|推薦0 | |
我思考了很久,我還是給了「負雷」這個標題。 父後七日在得獎後我就拜讀過原文章,那毋庸置疑的是一篇非常好的散文 我沒想到他居然能夠改編成電影,而且預告片剪得十分吸引人。 於是在上映的第二天就找了幾個朋友一起到京站買了早場的票。 一個女生同學還帶了包面紙,說道:「等等我哭的時候不要攔我~」 讓我們來聊聊電影吧 與原文不同的,電影裡頭加入了幾個新角色,並且也為了這幾個新角色鋪陳了新劇情 這不能說是蛇足,甚至以原文來說這是必要的。散文的寫法改編成電影最欠缺的是什麼? 就是情節。電影要用「影像」來表現出心裡頭的轉折、內心獨白等等是很需要功力的畢竟說太白了就流於露骨,說少了觀眾一頭霧水。 而「父後七日」這次用了許多新人物以及新角色來充實整部電影,但也因為如此而削弱了整部片子的生命力。 整部戲裡頭阿琴嫂是非常有力的存在,這個角色在整部戲有著重要的一角----演得十分出色。但我實在是不知道她在「父後七日」中所代表的是什麼,她佔戲份太多,卻沒有著明顯的存在理由。如果阿琴嫂是道士哥哥--美鳳(表弟媽)--阿琴嫂這條情節所湊進來的話,那她的存在理由就有了。但這條感情戲的存在,老實說除了娛樂觀眾以外,我起不了任何的共鳴。我甚至不明白美鳳出現的意義,她作為婆婆媽媽談笑的材料,以及撐起道士的背景設定;關鍵的是,我不懂她為何出現在這部電影當中。 表弟的加入倒是不錯的,他前頭模仿道士的敬煙、在溫室裡頭念詩等等,都讓人會心一笑。 我個人最有感觸的地方在於阿梅騎機車背著爸爸的畫像時,畫面切換著爸爸以前載著她的光影,一顆肉粽的生日禮物、半胡鬧著要阿梅騎車,坐在後頭開始唱起生日快樂歌…… 鏡頭一轉,阿梅背後爸爸的畫像,雖然經過了表弟的合成,看起來卻依舊那樣栩栩如生像是在高歌一般,就像那天生日唱著生日快樂歌的爸爸一般。…… 不過整部戲我最有感觸的可能也就只有那一段了,「父後七日」中有著許多我抓不著頭緒的鏡頭,簡直像是學生作品剪接沒剪好一般(ex.阿梅背畫騎到橋上停住,鏡頭卻到前面才"靠邊"停下。ex2.一開始阿琴嫂在里民大會唱歌時的數分鐘鏡頭,照照阿琴嫂,照照吃飯中的里民們,就這兩鏡頭切換好幾次。)有著許多新加入的角色以及新加入的情節,但整部電影卻因為這樣而更顯得鬆散,方向不一(ex.王議員的存在,除了鋪罐頭塔的梗,他是出來作什麼的? ex2.美鳳那段三角情節。) 不過,由散文改編成電影真的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但困難歸困難,作為電影的本身我還是要給他一個「負雷」,這也是對於我自己以及導演的一個尊重。 至於我那同學,衛生紙沒抽兩張,爆米花倒是吃完了。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