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8/31 16:56:46瀏覽1196|回應1|推薦25 | |
這次遊花蓮經過瑞穗有個北回歸線公園,走了一圈後看一些說明稍懂了一些,雖然我對天文陌生,不過還是有一點興趣,所以也詳細看了看,回來再查查資料。太陽與地球真不簡單。
維基百科資料顯示:北回歸線是看不到的線,不過它是是太陽在北半球能夠直射到的離赤道最遠的位置點,將這些點連起來的假想線便叫「北回歸線」,以西元2014年夏至日為準,其位置約在北緯23度26分14點675秒。相對的,南緯23度26分14點675秒則為「南回歸線」
因為地球會進行自轉,所以會產生晝夜更替的現象,但地球的自轉軸其實並不是正的,而是與繞太陽公轉的軌道面(黃道面)呈約66.55°的夾角,稱「黃赤交角」。 由於「黃赤交角」的存在,太陽在地球表面的直射點並非一直正對著赤道帶,而是在北回歸線和南回歸線的區間之內移動,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左右)太陽直射點位於位於赤道,此後北移 夏至日(6月22日左右)到達約北緯23°26′,然後轉而南移 秋分日(9月23日左右)回到赤道,並繼續南移 冬至日(12月22日左右)到達南緯23°26′,然後立即再度向北移動 次年春分日再度回歸赤道。所以太陽直射點看起來就像是在到達北回歸線和南回歸線之後,立即掉頭往赤道的位置回返。(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C%97%E5%9B%9E%E5%BD%92%E7%BA%BF)
我們常說立竿見影,但是北回歸線在夏至這天的正午時間卻是立竿不見影。是個獨特現象。
由於黃赤交角的存在,導致地球公轉時,在一年之中,太陽直射在地球表面的位置不斷變換,才形成了四季更迭。 無論北半球或者南半球,只要接受太陽直接照射的時間比較長,就是該半球區域的夏季。北回歸線就是北半球能夠受到太陽直射的緯度上限,具有重要科學和人文意義,因為地球大部分位於海平面以上的陸地都集中在北半球,所以北回歸線與人類接觸更顯緊密,它是北溫帶與熱帶的分界線。 目前的北回歸線(「南回歸線」亦同)位置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於1976年第16屆國際天文聯合會確定的,是一個為了方便教學和理解為目的的參考值。實際上,受歲差、章動和極移等天文因素的影響,南、北回歸線位置並非確定不變。 以北回歸線為例,它的緯度上限:北在北緯24°14′39″,南在北緯22°37′56″,相差約180公里,往複周期約為三萬七千一百五十八年。 目前北回歸線正每年向南移動大約47秒,約14.4米,已於2009年夏至日經過周期中點,即23度26分17秒,並繼續南移,直到公元11300年到達最南點時才會北返。 台灣有四個地方為北回歸線通過即嘉義縣水上鄉下寮村、花蓮縣瑞穗鄉舞鶴村,花蓮縣豐濱鄉靜浦村及澎湖縣虎井嶼。 其實資料淺顯易懂,不過不出門也不會經過此地,所以悠悠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