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2/06 05:30:21瀏覽4393|回應17|推薦0 | |
《老盤子一枚》 家裡客廳玻璃櫥櫃裡,一直「珍藏」著一個六吋小的圓磁餐盤,很普通很貧俗,上面大筆繪就沒骨山水,又有日本和風的媚味,遠山在雲裡隱約露出,近石有屋帶樹,帆影停歇依傍的詩樣風景,細看瓷盤表面佈滿磁燒留下的網形裂紋,約略判斷應是產自早年的鶯歌,它其實大筆揮就很平凡世俗,在過往鄉村或都市人家,不過只是平民家用三餐的「廉價」餐盤。 為何珍藏?因為它是我孩提時,家中日常裝盛食物的器皿之一,在那困苦年代,盤子裡盛著炒青菜、鑲著若隱若現的風景,記憶味蕾裡還飄浮著豬油香味,年節或也能裝著半隻雞,那盤裡風景雖頓時隱沒,也代表著餐桌上難得的豐盈。 當美耐瓷器餐具普及,慢慢這些似陶似磁的小餐盤也被閒置,好多年後回到鄉下,在破舊餐櫃中發現僅存的它,竟也完好無缺,兒時記憶霎時翻騰而來,它曾裝載著讓我兒時飽實的食物,雖未必每餐都是豐盛,卻都扎扎實實盡了托盛供養的責任,孩時靠近餐桌吃飯時,第一眼總是看著這餐盤的食物,也該是它轉換成被欣賞被奉養地位,主人沒能是世界名人讓它風光進入博物館,讓它被供在客廳櫃裡留傳給我的子孫,應也是不錯絕美依歸。 《老鋼筆一隻》 惜福、念舊,彷彿是改不了的習性,我讀國中時期以高價狠心購買的一隻「 PAKER 派克 45 」型鋼筆,記得沒錯筆尖是 14K 金〈當年應都叫做金筆,要價上千元台幣,可是小小公務員一整個月的薪資 …. 應也是當年家裡最貴重的物品了〉,當年學生服胸前口袋能插上一隻派克鋼筆,如同你今天帶著 I-Phone4 或 i-Pad2 出門般,立即跟上時代尖端。 至今三十多年了,這隻「派克 45 」型鋼筆從沒損壞過,如今依舊是我每天必定書寫的工具,每天我用它工作上筆記、也勾勒 30 年來胡思亂想;以現在眼光衡量它不過也只是粗俗無比的鋼筆,但意義完全不一樣,當年懵懂我用它練字、用它塗鴉、用它憧憬寫夢想、用它寫第一份履歷表、用它書寫過好多的情書,如果說今天自己書寫的字沒落人後,也都要歸功這隻鋼筆所帶來,因為它讓我一直喜歡硬筆書寫,再沒喜歡過後來原子筆的流利,鋼筆尖的彈性有如毛筆的毫尖,只要懂得陰陽頓挫運用,揮灑出的墨韻與線條,也可以有如毛筆書法充滿神奇的韻味。 我的書寫也有「三筆一生」,鋼筆、鉛筆與毛筆就是我沒脫離的書寫工具。 一隻鋼筆寫了半生,未免太節省?我想不是金錢問題,是念舊與惜福。跟老朋友說老故事,說老掉牙的笑話卻都很新鮮,老日子老是感覺老記憶卻日益彌新,老筆如今也可以寫出新意,老筆如同老友不會遠離、不會拋棄,除非你自己拋棄不珍惜。 《老茶壺一只》 說到國中時期鋼筆,那時還曾懵懂重金買進一隻「港壺」,所謂港壺就是當年從香港冒險透過管道到台灣的茶壺,說白一點就是走私的「匪貨」;那 70 年代對「共匪」的認識應在七、八歲開始,都來自強大寒流後的清晨,東北季風將對岸空飄的傳單灑落滿田野,一大清早總在住家周圍撿到心戰傳單,越撿越多越遠越廣,甚至耐著寒流涉入冰寒水田裡撿拾,直到手腳都凍僵了也沒停止,然後晾乾帶去學校交給老師,換得:「很好!」兩字,記憶裡這些傳單都很粗糙,彩色印刷但很樣板,小小年紀就感覺很假。 茶壺,我是存了大半年零用錢、午餐費的積蓄購得,賣的人鬼鬼祟祟,我也買得提心吊膽,從說要買到交易完成足足有半年時間存錢,當時還在戒嚴時期,買港壺就是買匪貨,交易匪貨就算沒什殺頭大罪,一個十幾歲鄉下的國中生買匪貨被抓,套句現代話:也夠嗆的了。 那只茶壺買來時,壺底填滿著黑墨之類黏膠,泡水洗刷好久才看見有長方形鈐印「中國宜興」四字,它不是宜興著名的紫砂壺,而是另外也產的紅泥茶壺,都是後來才慢慢懂得。 這只茶壺不大,應該也算是當年的貿易壺,就是外銷爭外匯的產品,製作它的師父應是老手,換成今天應該給予的名稱 …. 絕對是國家級的高級工藝師,只可惜當年大陸動盪時期,老工藝師也不能在作品上鈐印吧? 這只壺,壺身線條渾圓優美,厚度適中平均,壺嘴與壺把對正且重量相符,所以空壺放在水面幾乎平穩,壺蓋造型配壺身接近完美,壺嘴出水成拋弧線,蓋頂透氣孔手指一壓,出水即止,可見壺蓋牆與壺身之緊密。 這隻茶壺只可泡出兩小杯茶,適合與好友對飲,但大多是我自己一個人泡茶時使用,泡到壺身茶垢發黑發亮,當年養壺不時興也不懂,一日莫名以菜瓜布加熱水用力洗刷,誰知原有美麗扣掉三分,才明白自然生成的美不必刻意雕琢,過份干涉適得其反。 現在忙碌下,能抽得半日泡茶之閑機會已不多,彷彿冷落這只茶壺,但它依然是最愛,這些年還留著洗刷過後新樣,失去一些多年使用茶垢漬痕。 1990 年大陸剛開放去上海出差,為一睹宜興茶壺如何燒製,還曾風塵僕僕顛簸去荊溪﹝宜興別名﹞,那時出上海沒多久就只是碎石路,路況甚差 ….. 經無錫、蘇州繞了太湖大半圈,只為了去宜興廠看茶壺的製作。 我手邊的茶壺,最多的時候將近兩百隻,並非都是名家所製,常是路邊遇見喜歡就買,然後一隻隻送人,現在留下的少數,也都是順手、喜歡幾隻而已。 泡個老人茶、功夫茶,一直是自己喜愛,說茶 …… 又得從頭說起 …. 說不完,但只說現在 …. 日常大杯泡了 …. 就知退化的心情是如何無奈了,懂一些茶,我說的是懂得品茗真味,當一切都是商品被亂炒價,我又回歸有茶就好的年歲。 《老地方何其多》 老朋友何其多,難得碰面總說老地方見。 隨著年紀增長,識得的老地方越來越多,三兩回去過,都當老地方了。所以,好多的老地方都讓我留連再流連,像候鳥般、或亂了時序的南遷北飛,總不定時走了又走,一次次感受老地方的新味。 老朋友好久不見,能有機緣再會,都是人生真味,能一起去我熟悉的老地方,感覺真好。 我珍惜 ……. 老酒新茶不也都各具風味? ..........................................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