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6/17 02:11:26瀏覽2973|回應7|推薦120 | |
這兩天翻找一些檔案,看到幾張「遙遠的那一個時代」,陷入沉思,日子好快! 其中一張是拍自 1988 年漢城奧運會田徑場上,四名蘇聯女運動員搔首、摀臉、遮嘴、難過傷悲,一付難以置信的表情;這是在女子 4X100 公尺接力決賽終點,原本一路領先的蘇聯隊,被由「花蝴蝶」葛瑞菲絲領軍的美國隊追趕,在終點前蘇聯隊痛失金牌,四名女選手看著現場即時重播畫面,自己從遙遙領先、接棒、奮力前衝然後慢慢被超前,在衝線最後一刻飲恨。 這張痛失金牌的照片,後來還得到對岸主辦的一項《 1988 年世界華文報刊通訊社奧運好照片評選【金獎】》;只是因緣際會,因採訪奧運認識的大陸同業邀參,希望有來自台灣作品參加,以符世界華文報刊比賽主題,然後唯一【金獎】給了這張照片,也算是給這四名選手另一個金牌;【金獎】除了一座手工雕刻的獎座,還有獎金人民幣一千元,在那時大陸公務人員每月薪水才一百六十元,千元獎金還算是優厚了。 那還是一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邦﹝蘇聯﹞時代,台灣與大陸之間兩岸也隔閡還對立著,給台灣人一個【金獎】,其實我反倒直覺有著統戰意味﹝或也是另一種自我謙虛之辭﹞,頒獎日子訂在「春暖花開時節的羊城」,而那些天剛好有採訪任務出差國外,突然接到台北電話特別叮嚀,可不能興緻一來轉飛進廣州去領獎,那可會把事情鬧大了!那國共互不往來的時代,敏感舉動可會被扣上高帽戴的。 頒獎典禮還是沒去,那獎座輾轉好幾手,直到第二年底才從香港處拿到,獎金呢?已過了好多手,根本不知道在誰手上,也沒追查下去,想想本來就只是要共襄盛舉;轉手的朋友說,雖是小小獎座,但這可是國共對立幾十年來「空前」交流的「成就」,為兩岸鴻溝開先河,是沒有那麼偉大,但在當年參賽可也是膽大。 事實上,第二年四月亞銀年會在北京召開,兩岸開始第一類接觸,然後九 O 年開放老兵返鄉探親,辜汪會談等兩岸談判也曾熱烈展開,直至前些年渾沌、低迷 …,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一個時代悄然來臨,然後又在噤聲中過去了 …。或我們都在等待另一個時代.......。 蘇聯呢?田徑場上那四名女選手,穿著 URS字樣 隊名出賽,那也曾是蘇聯輝煌的年代,美、蘇兩個世界強權,在運動場上也互不相讓,四個人從贏到輸的眼淚,哭著多年血汗在幾十秒間夢碎異鄉。蘇聯的變化就更大了,當時意氣風發的戈巴契夫,可是掌握半個世界的強人,但一夕間國內政權變化, 1991 年被葉爾辛一派軟禁,在年底的耶誕節黯然下臺,蘇聯於是解體,鐵幕也被開啟,一個嶄新時代也來到。 戈巴契夫下台後三年,受邀來台灣訪問,記者會上,他眉前立著青天白日滿地紅的旗幟,若非一個時代的死去,這畫面絕不可能發生連結;他額上的世界地圖還在,雖已全非,但他所到之處,還是受眾人注目,還頂著剩餘的光環。 我呢?也從懵懂的少年,擠身進入中年了;一張發黃照片,讓我跌回十八年,年輕力壯的當時,奧運期間每天扛著 800mm 長鏡頭,與來自世界各地攝影好手,搶著讓快門跳舞,快門聲也是對世界一流選手的掌聲。日子好快,下筆回憶的此時,對我來說,也是一個時代的結束,還是另一個《想當年》時代的開始 ……. 。 再註:主辦單位以【金獎】稱,但獎座上刻的是【一等獎】,相同否?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