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牛背鷺遷徒秀 正在阿里山區上演
2017/09/15 22:44:36瀏覽465|回應0|推薦4

文/邱淑玲

生長在鄉村的孩子,對牛背鷺必然不陌生。牠們經常跟隨水牛一起出現,或在耕耘機、割稻機附近覓食,因此稱「牛背鷺」。這尋常的農村景色,對於都市孩童可是新鮮經驗,尤其機械取代了牛,使水牛逐漸消失在鄉村,此景更難得一見。

常出現於牛背上的黃頭鷺。吳崇漢/攝影

牛背鷺(學名Bubulcus ibis),又稱黃頭鷺,為鸛形目鷺科牛背鷺屬的一個種。牛背鷺屬,為Bonaparte於西元1855年命名,此屬僅牛背鷺一種,並有三個亞種。 牠們身長約51cm,較其他鷺科體型粗壯,主要特徵為嘴黃腳黑、頸短頭圓,嘴較短厚。繁殖期的牛背鷺,一身白羽,頭頸部會出現橘黃色飾羽;非繁殖期僅部分鳥額略帶橙色。

在鄉間草地覓食蟲子的牛背鷺。劉定穎/攝影

黃頭鷺在濕地中較乾的地方,常出現在水牛背上,倒不是為了站高看遠,此乃因水牛背有寄生的蟲子,水牛吃草時,也會驚動草叢中的蟲子,牠們便可吃掉蟲子,因此,水牛和牛背鷺是互利共生關係,牠們常結群營巢在水上方。

雖屬鷺科夏候鳥,黃頭鷺在台灣卻是終年可見,還有奇特的島內遷移現象。每年秋冬季節,北部的黃頭鷺會移居到溫暖的南部渡冬,到來春才返到北台灣繁殖。在台灣見到的黃頭鷺,兼具遷徙與留鳥特性。繁殖季節,牛背鷺常與小白鷺、夜鷺等其他鷺科鳥類,共同築巢竹林、木麻黃林中,成群行動,集體繁殖。

成群飛過嘉義鄉間的黃頭鷺。中華鳥會提供

每年白露時節,成千上萬的黃頭鷺便往南遷徙,途經嘉義縣梅山鄉太興村,牠們一群群沿清水溪河谷進,在山谷順著氣流往上盤旋,再飛越山頭向南方飛去。每年農曆八月,即進入牛背鷺遷移期,成群黃頭鷺便飛來太興生毛樹溪山谷盤旋,當地居民相傳該處即是鳳凰穴,而有「萬鷺朝鳳」之說。

成千上百隻黃頭鷺盤旋空中,這特殊的生態景致,宛如翻飛於山谷的美麗銀龍。為期一個月的黃頭鷺飛越秀,每天於下午四到六時上演,成群結隊的黃頭鷺飛進太興村山谷,村落空曠處均能見到,最佳景點在朝旭茶廠旁廣場和泰興嚴。

正向南方遷徒的牛背鷺。中華鳥會提供

中華民國野鳥學會去年接受委託,於8/15~10/15進行太興黃頭鷺調查,2個月共記錄近6萬隻次黃頭鷺,當北風或東北風吹起的晴朗日子,牛背鷺遷徙數量便明顯增加,也是欣賞黃頭鷺的最佳時機。

太興村位處一千公尺山區,中秋前後一個月是黃頭鷺遷徒期,每天超過30個黃頭鷺族群飛過,每群至少在數百隻,9月中旬進入遷移最高峰,可別錯過。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