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2/03 08:58:16瀏覽2086|回應0|推薦39 | |
Day 7 2007/8/2 (Thur.) 布拉格 ~我找到擺盪迷網心情的出口處。 在咖啡般濃郁的晨露喚醒這個城市、喚醒這一天。上午前往布拉格近郊的高城 (Vyšehrad) 參觀,從這裡您可以遠眺百塔之城—布拉格,同時參觀布拉格最著名的名人墓園,這裏是捷克著名的音樂家史麥唐納的長眠之處。下午我們在市區內 區內自由踩著石板路閒逛。或參觀布拉格大學、欣賞街頭藝人表演,或許靜靜聆聽市街上流洩不絕的笑聲與香味;也許在浪漫的情懷裡採購世界有名的水晶玻璃及藝術精品。 今天,披著薄霧,或踩著斜陽,布拉格靜靜的為我們伴奏。 午餐:主廚推薦特餐 尖峰時段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往往是旅途中貼近當地生活最簡單也最直接的方式…。今晨,就難得地撇開遊覽車,搭乘地鐵前往傳說中布拉格的發源地-高城。進入站內,才發現古老的布拉格城下方,竟然也有著錯綜複雜的網絡支線…,走進車廂,原已五六成滿的空間裡,在我們加入後,開始顯得擁擠,這是種熟悉卻又不願憶起的感覺,因為,一切像極了平時的台北捷運,而此時捷克假期也正值尾聲…。車裡並沒有太多的喧囂,乘客們大多只是默默地坐著翻閱書報,或是打量著我們這群外來的陌生面孔…。而令人意外地,生活步調並不算快的捷克,卻有著疾速的車門開關速度,當地鐵停靠月台後,也就十幾秒的時間,警示音即開始響起,接著便毫不留情地關閉車門,哪管我們有一整個旅行團要下車,幸好有團員機警地即時將車門撐開,否則還真不知道有多少人要流浪到下一站,破壞了這一整天的遊興…,雖然,代價是換來了同車乘客略帶不屑的眼神…。 散步在宛若公園般綠意盎然的高城區裡,走過載滿歲月痕跡的聖馬丁圓頂教堂 (Rotunda sv. Martin),與宏偉壯觀的聖彼得和保羅教堂 (Kostel sv. Petra a Pavla),二棟位於該區內最主要的觀光建築,但卻引不起想在此逗留的慾望,只因聖馬丁圓頂教堂略嫌矮小不起眼,聖彼得和保羅教堂顯得樸實低調 (沒辦法,遊布拉格城堡後,也讓人胃口養大了不少)…,當走近老舊的城牆邊,才發現原來高城區同樣地令人驚豔,這兒竟是鳥瞰流經布拉格段的伏爾他瓦河最佳位置之一。此時,陽光仍是暖暖地,天空也幾乎不帶有一朵雲彩,照映著如鏡面般的河水是一片澄澈的靛藍,選擇暫時遠離團員與嘈雜,躲在這個才發現的隱蔽角落,遠處的布拉格城鎮是如此清晰,但卻又分外寧靜,要不是偶爾拂來微醺的清風,讓河岸邊的枝椏翩然搖曳,也掀起了河面一片皺折般的漣漪,還真會讓人恍神,誤以為這一刻,時間因眼前的美景而凝結停止…。 回想起學生時代購買的第一片古典音樂CD,『史麥塔納-我的祖國 (Bedřich Smetana-Má Vlast)』交響詩中的『莫爾島河 (Die Moldau)』 (即文中伏爾他瓦河),曲目前段以管樂為基調,譜出輕盈蜿蜒的流水,並參雜著撥弦來比擬時而在岸邊激起的水花,那似曾相識的感覺,是在庫倫洛夫時的旅遊經驗,而樂曲後段康莊、澎湃的合奏,終於也在高城區得到了印證,河水曲折而下,流抵布拉格時,河道愈形平坦開闊,這條曾孕育著神聖羅馬帝國的伏爾他瓦河,迄今亦象徵著捷克世世代代的永恆命脈,正偶合『莫爾島河』雄偉壯盛的樂曲結尾…,高城旁的維思哈瑞迪墓園 (Vyšehradský Hřbitov),史麥塔納的墓碑始終遙望著這條伏爾他瓦河,而德弗札克 (Antonín Dvořák) 也長眠於此,守護著他最心繫、思念的故鄉,二位音樂家譜出了無數傳世、不朽的樂章,也毫不掩飾地歌頌著高貴偉大的民族情操,在觀光布拉格高城區的同時,我,更向史麥塔納與德弗札克等人,致上最誠摰和崇高的敬意與悼念…。 【Best Listen】捷克相關古典樂曲-與捷克之間,似乎有一股魔力般的奇緣!『史麥塔納-我的祖國 (DG 427 340-2)』是我人生中收藏得第一張古典音樂CD,『楊納傑克-小交響曲 (Janáček-Sinfonietta)』和『德弗札克-大提琴協奏曲 (Concerto for Cello & Orchestra in B minor; DG 474 780-2)』是首次踏進國家音樂廳所欣賞的曲目,『德弗札克-第九號交響曲《新世界》 (Symphony No. 9 "From the New World"; DG 457 651-2)』更是我至今最愛不釋手的古典樂專輯,這些同樣源自於捷克作曲家的曲目,無論是描繪出捷克的山水地理與人文風情,甚或是展現著對這塊土地的思念與熱愛,都絕對值得細細聆聽、品味,尤其,在旅遊捷克過後,它們更是進一步地加深及發掘出不同捷克面向的最佳管道。 【附註】相關導讀,請參考『那一夜,我聽見了麥斯基的鄉愁』一文。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