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18西安秋遊D2.1世界最大地下古代軍事博物館_兵馬俑
2023/01/18 22:16:24瀏覽531|回應0|推薦4

 瓶子已經跟大家報告過,我是在九月底網上買了便宜機票,即買即行來不及做功課,所以第一天黃昏在網上找靠譜(價位約400,含交通門票與講解)的專業團隊報名,來一個兵馬俑一日遊!

小團一日遊第一站安排的當然名不虛傳的兵馬俑博物館,結論先行:真是“世界第八大奇跡”,考古史最偉大的發現之一!一定要找付費找導遊講解才不會走馬看花白來一趟

0925上午九點,前一天和領隊約好時間,時間一到車子準時到酒店往臨潼兵馬俑博物館出發!

領隊一邊開車(客人只有三小只) 邊分享有趣的歷史故事,約莫一個多小時我們抵達了一日遊的第一站_兵馬俑博物館!

開始看圖說話啦,左上一你會在下車後遇見秦始皇,然後專業的導遊師傅幫我們去買票,等待的時間在售票大廳看到一整團外國遊客參觀兵馬俑博物館,人說西安很容易碰到老外此話誠不欺我

兵馬俑如何被發現的?

導遊是這麼介紹的:19743月,西楊村民楊志發抗旱打井時,在陵墓東三裏的下和村和五垃村間,發現規模宏大的兵馬俑坑。經考古工作者的發掘,才揭開了埋葬於地下的2000多年前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寶藏

秦始皇兵馬俑是考古史最偉大的發現之一,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1987年,兵馬俑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200多位國家元首參訪過兵馬俑博物館位於西安市臨潼區,是秦始皇陵的部分陪葬坑!

跟著瓶子踏入兵馬俑第一展覽館吧兵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個類別,就是製成兵馬(戰車、戰馬、士兵)形狀的殉葬品。

 一號坑是戰車和步兵的主力軍陣,左上照片正中間是戰馬!

 最早發現的是一號俑坑也是最大的,呈長方形,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深約5

 領隊說一號坑裏有8000多兵馬俑,各不相同,他說在8000多個兵馬俑中你找不到兩個一模一樣的,厲害!

 這是未修復的兵馬俑考古工作仍舊持續辛勤的考古工作人員努力修復當中......

陶俑陶馬多是由幾十個或幾百個破碎陶片黏接修復從破碎到完整從倒臥到站立,你可以想像是多麼偉大又勞心勞力的工作!

秦始皇兵馬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古代軍事“博物館”。

 接著繼續前往兵馬俑展覽館,話說三號俑規模較小,平面呈凹字形

 三號坑是軍陣指揮系統好比是司令部,也就是將軍運籌帷幄之處!

兵馬俑展覽館,一般稱之為二號坑是由戰車、騎兵和弩兵組成的海陸空聯合作戰部隊

來此必不可錯過二號俑坑的跪射俑,你來看兵馬俑若沒好好看跪射俑等於是入寶山空手而歸! 

照片左半部就是著名的跪射俑跪射俑高128公分 ,出土於兵馬俑二號坑。

跪射俑穿戰袍披鎧甲頭頂綰髮髻左腿曲蹲右膝著地跪射俑雙手置於身體右側作握弓弩待發狀。

導遊特別提醒大家注意:跪射俑的精細鞋底,你仔細看看那鞋底的紋路可絕了!

接下來跟大家介紹左邊的是中級軍吏俑中級軍吏高189公分(秦朝人可真高),出土於秦兵馬俑一號坑中級軍吏右手握弓左手握劍

仔細的看倌們可能會跟瓶子發出一樣的疑問:中級軍吏後面的鐵架是啥功用?

是的,你們猜對了,這是後代製作的支撐中級軍吏俑之堅強後盾

右邊是高級軍吏俑高級軍吏俑俗稱將軍俑將軍俑頭戴鶡冠身材高大

秦俑坑中極少出土不足十件所以彌足珍貴!

 繼續觀賞鞍馬騎兵俑秦陵區內發現大量陶馬真馬陪葬可見秦朝極重視馬

 鞍馬騎兵俑塑造了秦代騎兵和戰馬的形象短小精悍的騎兵

 導遊特別提醒大家認真看陶馬,瓶子拍了照的,你看看這精細程度,連馬的菊花都

 一清二楚......

 最後再來看立射俑立射俑出土於二號俑坑東北角的弩兵方陣內,他們是不穿鎧甲的輕裝步兵俑,造型準確,形象逼真

 即使是兵器展品也不容忽視,導遊說秦代的兵器製作需符合標準製作兵器的工匠

需留製作人的大名,這也是對自己產品的自信與負責!

 告別二號俑,接著移步到青銅館!

  青銅館的鎮館之寶如上:這是中國考古史上出土體型最大結構最複雜系駕關係最完整

的古代車馬被譽為青銅之冠!

 一號銅馬車是立車,古代單轅雙輪車並按秦代真人車馬1/2的比例製成

 整體用青銅鑄造,用鑄造、鑲嵌、焊接、子母扣連接、活鉸連接等多工藝組裝成,大夥兒說說這古代匠師沒有現代化工具卻能有此巧奪天工的工藝,真真是了不起!

  二號銅馬車關鍵要看車廂窗戶,三窗戶都有菱形紗窗,設計使得裏面的人能看清外面的狀況但外面的人看不清窗戶裏的人......

  二號銅馬車開紗窗通風透氣,關紗窗就會變得暖和,體現秦時工匠的聰明智慧!

得和兵馬俑博物館說再見了,出口要到停車場得一大圈才能出

沿途有小販問要和兵馬俑拍照嗎?不用了,謝謝!

告別奔騰的銅駿馬下一站,導遊要帶我們去臨潼吃午餐與體驗製作兵馬俑啦!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nhuiping999&aid=178078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