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糊達人陳錦秀(左),中元節前和兒子陳慶龍趕製土地公、大士爺、山神神偶。 記者祁容玉/攝影 |
苗栗縣大湖鄉南湖村66歲紙糊達人陳錦秀,從小跟著祖父及父親用竹編及彩紙,糊製觀音大士、山神、土地公等神祇,民國60到70年代因各地建廟風氣盛,作醮、辦法會時訂單接不完,如今只剩中元普渡前還有零星訂製,見證紙糊工藝的起落。
陳錦秀說,道教信仰每當寺廟建醮、法會時,總有四方鬼神齊聚,為避免法會現場有鬼魂搗亂,就會以紙糊製作土地公、山神、大士爺、四大金剛等神偶,再由道士作法開光,請來神明維持秩序,法會結束後再將神偶火化,紙糊行業因此應運而生。
陳錦秀製作的神偶,最大可到4公尺高,神偶臉譜比小孩的臉還大。 記者祁容玉/攝影 |
他解釋,土地公就像各地方的「管區」,山神管的是山林,大士爺是觀音大士的化身,農曆7月化身為青面獠牙的猙獰相貌,下凡鎮住「好兄弟」,為民間消災解厄,他製作的大士爺也遵循傳統,藍臉、長舌外露,手持四角令旗,兇惡威武。
陳錦秀製作的神偶,早期自製臉部泥模,現在則購買現成模型,自製漿糊將紙層層糊上,乾燥後脫模,再手繪臉譜表情,加上鬍鬚,個個維妙維肖,根據神偶的大小,臉部尺寸也不同,大型神偶高達4公尺,小型神偶還會搭配老虎等坐騎,服裝配件也非常細緻,十分講究。
紙糊達人陳錦秀,中元節前和兒子陳慶龍趕製土地公(左起)、大士爺、山神神偶。 陳錦秀提供 |
他近年也將紙糊手藝傳授給兒子陳慶龍,傳承四代,陳慶龍說,紙糊神偶最困難的地方就是用竹子編出骨架,得剖削出厚薄適中的竹片,竹編時若經驗不夠,一個小地方比例抓得不對,整個神偶就會走樣,至今他糊製時,父親還是會在旁指導。
陳錦秀說,民國60到70年代,各地盛行興建廟宇,常有建醮、法會活動,是紙糊業的全盛期,那時不僅在家裡製作,還常要奔波到各鄉鎮的寺廟,現場糊製大型神偶,如今寺廟法會少,加上火化神偶不便,僅剩中元節前,苗栗市及大湖鄉幾間義民廟會向他訂製。
陳錦秀見證紙糊行業起落,他說,紙糊神偶製作辛苦,加上現在訂單少、練習機會不多,幾乎沒有年輕一輩肯學,只能夠透過中元節前的神偶製作,延續這門傳統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