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5/08 18:23:26瀏覽167|回應0|推薦2 | |
簡說陶瓷 在唐朝以前,陶瓷除了是生活用品外,還有明器(冥器)等功能,在唐朝發展了近百年的唐三彩,主要用途便是明器,此外,風格承襲唐三彩而有變化,還有遼三彩及宋三彩,遼三彩是遼國攻打長安等地,擄獲的陶匠在遼國發展出的磁器,在今內蒙古林東一帶有出土文物證明之,英國學者格雷(Bail Gray)曾表示唐代瓷器是兼具厚重與雄偉的特色,色彩燦爛,造型雄厚有力,學者譚旦冏進一步表示唐代瓷器之所以璀璨,是因為瓷器發展到唐代以後,無倫是白瓷或者是青瓷都已發展成熟,並且多彩的應用,也是一項很大的進步。宋三彩也是承繼在唐三彩的基礎上發展出來,以磁州窯為中心,日用品為主,極具民間圖案與色彩。唐三彩是以藍、綠、褐、白四色為主的軟彩釉,經由低溫燒成,其器物有時僅上單色釉或二、三色釉,通稱為「唐三彩」,釉色的變化流動性極強,釉料溶化。除此之外,唐代有名的祕色瓷,按清人朱琰的說法為越州窯所產之瓷,「後人因祕色當時燒進之名,忘所由來。」此外朱琰還摘錄《高齋漫錄》的說法,因為秘色瓷是御用之物,一般臣子庶民不得用,充滿了神秘色彩,故曰為祕色。 宋代為我國大放光明的時代,中國北方地區設有五窯場,著名者例如鈞窯,當時南方也有四窯場,著名者為景德鎮,宋代窯場興盛,發展出許多地方特色的陶瓷品,例如產生有芒口之器皿,多樣性的瓜瓣碗,如雨後天清之釉色、白底釉下黑花的民間美學用品,或是如青白玉般的影青磁器,或是冰裂紋理等特色。位於河南省彰德府的磁州窯是民窯體系,史書上少見記載,其濃厚的民間特質反映在器皿通體白底釉下黑花上,因當地盛產含鐵質高的磁石土,胚土色看起來十分不雅,如黃褐、灰黃等色,因此之故,磁州窯使以白土化粧當底,用以描繪、刮削等技巧,形成黑底白紋或者是白底黑紋之圖案,即具民間粗放之特質,磁州窯裡出土物裡,其中陶枕生活器皿佔很大比例。磁州窯,其民間特色,來自於民間工匠使用針狀工具、凹頭圓頭刀、鏟刀等,刻劃出深雕、剔花、淺刻、貼花等技法,加上磁州窯器善於利用土性,有時先上一層白化粧土,用筆沾泥畫出圖案,再以剔、刻等雕塑技巧,燒成有白地黑剔花、白地褐花紋飾豐富的風貌。此繁雜的表現形式與單色釉是相對的美學觀點。學者蓋瑞忠表示:「瓷器機理之美和裝飾之美是多層次的,它兼具玉石的溫潤及樸拙,也具有雕塑的陽剛之氣和陰柔的立體美,即使書畫意境之表達,與夫筆尖線條運行之韻律感,也能在釉上彩或釉下彩的裝飾繪畫中獲得滿足。譚旦冏認為在傳世的古瓷裡,只有磁州窯的閎放自在的描繪、刮削等技巧顯得特別,看慣古畫的中國人自然覺得「俗氣過重」,這看法突顯出磁州窯的與眾不同。 宋代著名的定窯位於直隸省的定州,當地土質細緻,色白有滋潤感,在政和、宣和年間燒製者最佳,通體胎薄以壓印花紋,用伏燒法使之不易變型,口緣往往無施釉,形成芒口,因而使用金、銀等鑲邊,此為定窯一大特色,此外,北宋時還生產更少量的黑定、紫定、紅定等器型。南渡以後所燒製的瓷器稱為「南定」,或是元朝時的定窯器,則不如徽宗時代所產的定窯來得優質,「南定」是以景德鎮為產地,延續燒製北定風格的器皿。 宋代另一極品為河南臨汝縣的汝窯青瓷,它是取代定窯有芒口之缺點而生產,土質潤薄有如透光,傳聞在釉料裡加入瑪瑙屑,形成瑩厚如堆脂的效果,其底部常見有燒製時留下的小掙釘。和汝窯同為河南省臨近窯為禹縣鈞窯,因此,兩窯在土料、技術等方面有互相影響,不同的是鈞窯是民窯而汝窯是官窯,鈞窯因銅釉在高溫燒製下,青磁容易產生了紫紅斑的窯變特色,因此之故,均窯通稱有五色,釉色極易產生窯變變化,「紅若胭脂者為最,青若蔥翠、紫若墨色者次之」。詩人方文山「青花瓷」裡,以天青的汝窯色與佈滿圖案的青花瓷為對照: 素胚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淡 瓶身描繪的牡丹一如妳初妝 極細膩猶如繡花針落地…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