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輩子的金字招牌
木雕職人 陳文才
|
|
細膩斟酌每次下刀的功夫,木雕職人陳文才總是如此期許自己。 |
|
文/葉佳慧;攝影/游家桓
木匾、金字、藝術雕刻、翻砂木模……琳琅滿目的說明,
是印刷在「陳彫刻處」名片上的營業項目,
每一項,幾乎都不離彰顯、表揚、或歌頌他人的功績,
然而這掌聲背後的鼓掌者陳文才,卻是用四十多年的累積,
用時間證明他千金不換的「金字招牌」……
陳文才坐在「陳彫刻處」的大門口,心無旁騖地刻著桌上的一塊大匾;原木、原色的溫潤質感,映襯陳文才專注沈穩的表情,彷彿四十多年來,時間都不曾造訪過這裡,以一種寧靜、持續、永恆的氣氛存在著。
|
|
陳文才一輩子與木雕為伍,執著在他一生摯愛的行業。 |
|
八十年老店 客製化的先驅
摘下眼鏡,陳文才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年長,但因六十四歲的年紀卻有四十多年的職人生涯,讓人無法不心服口服地稱陳文才一聲「陳老師」。身為「陳彫刻處」的第二代傳人,陳文才從來不敢獨攬陳彫刻處所擁有的聲望與榮耀,他總要提及先祖,也就是阿公那一輩,所立下的家學淵源。
追溯家族歷史,陳文才的祖父陳栢樵,是鹿港當地著名的詩人,不但開設私塾教授文史經典,亦曾出版詩詞相關書冊,或許就從那時開始奠定了陳家與文化、藝術不可分割的關係;陳文才的父親陳高峰,因為生計關係,選擇成為一名木雕師傅,並在臺中市區落地生根開設了「陳彫刻處」營業處所,業務範圍包含了刻雕花、佛像、木魚、匾額等,舉凡所想像得到的,各式各樣千奇百怪的木雕需求,陳彫刻處一律接應就辦。因為興趣與天份使然,身為么子的陳文才,從小就喜歡跟在父親身旁雕這兒、刻那兒的,順其自然也就成為陳彫刻處的「接班人」。伴隨陳彫刻處的業務廣泛,陳文才也練就了一身處理各種問題的本領,不管從木料的選擇、木工榫接的處理、雷射雕刻的應用與包裝紙材的設計與切割等,從平面到立體、從傳統手工跨界到現代機械,陳文才處理疑難雜症的本領無所不包,在「客製化」這個詞彙普及之前,陳文才早已經落實,並應用在陳彫刻處的經營上。
|
|
改變傳統式樣,陳文才的佛龕雕刻典雅精緻且不落俗套。 |
|
傳統技藝 逗點之後再出發
然而,本領再高,卻抵擋不了大環境的轉變:木料短縮是全世界共同面臨的窘境,再加上傳統木雕替代品的推陳出新、成本考量、產業出走……等問題,即使是臺中市歷史最悠久的手工木雕店,陳彫刻處的經營也面臨了轉型難題。因此,近年來,陳文才除了因應老客戶的需求而聚焦在木匾雕刻之外,陳文才的兒子與媳婦亦心疼父親的手藝、傳統工藝的失傳,於是夫妻倆即使在百般忙碌之下,仍於2011年創立了「COMMA」文創品牌,希望融合經典工藝與創新設計這兩道血脈,讓溫潤、自然、手作的素樸溫度,重新回到現代人緊湊壓迫的生活裡;而命名為「COMMA」,為英文「逗號」之意,正是期待每個人都能夠從生活裡獲得短暫片刻的歇息,進而獲得前往下一步的動力,同時也是父親陳文才的手藝,與陳彫刻處這塊金字招牌,職人工藝精神的延伸。
|
|
貓咪疊疊樂是COMMA大受歡迎的療癒系文創小物。 |
|
字印雕色 匾額裡的大學問
「走純藝術創作的,看不起從事生活工藝的技師,而神像雕刻師,也看不懂我們做木匾雕刻的,雖然大家同樣取材木頭雕刻,但領域不同,技法、觀點也就差之千里了。」陳文才感嘆說道,匾額是中華民族最獨特的一門藝術之一,其匯集了字、印、雕、色等的大成,匾額上所呈現出的文字,不但講求文句凝練、寓意深遠之外,更飽含了書法、篆刻等的技巧,因此賞析評鑑一面匾額的好壞,鑑賞者也必定得俱備一定的文化素養,否則充其量只是「觀形,不觀神」罷了。陳文才說,他雕過的匾額不計其數,客人要什麼他就刻什麼,鮮少細問記憶匾額、作品會懸掛何處、收者是誰,因為這些繁雜瑣事並不會讓他有「大小眼」的心態:大客戶就慎重其事,小客戶就草草了事;任何一個只要是從陳彫刻處裡拿出來的作品,都絕對是他當下最好、最用心的呈現。因此,當陳文才發現,臺南孔廟「全臺首學」的匾額,竟然就是出自陳彫刻處的作品!以及當他知道義大利的傳教士獨鍾他這個黃面孔的陌生人,對十字架上耶穌像的詮釋,還特別訂製了好幾個拿回義大利的教堂懸掛時,那種千里馬遇上伯樂的感動與榮耀,就支撐他持續在這個傳統工藝產業裡耕耘的最大動力。
|
|
雕刻雕鑿的不但是作品,也雕琢了心性:要慢、要穩、細心。 |
|
兼容並蓄 老技藝與新設計
「爸爸一輩子在他的專業領域努力,我們真的不希望這門工藝就此失傳,但是生活形態的轉變也是不爭的事實,所以唯有先要求自己蛻變,才能讓老技藝活出新生命。」陳文才的媳婦韓惠菁,知道新創品牌起步最是不易,而他們也沒有強大的經濟後援,因此與先生陳希彥決定夫妻倆還是各自保有工作,再利用下班後的空檔來經營「COMMA」這個新品牌,其工作之辛苦自是不在話下,但當「COMMA」終於開始嶄露頭角、在各種設計精品比賽中奪下大獎,且經營出有銷售成績的設計產品之後,陳彫刻處的設計實力與技術也獲得國際企業的關注;當國際企業進而請陳文才替他們量身訂做週年紀念商品時,能夠重回戰場、揚眉吐氣的感覺,陳文才終於還是等到了。
|
|
雕刻木魚還需考量木頭掏空的寬度、深度,所有細節足以影響敲擊的聲調。 |
|
有價值的事物,或許都得經歷時間的磨練,才能更顯淬煉與光芒。不管是傳統木雕的技藝如此,陳家父子的傳承之路亦是如此;詩人曾祖陳?樵的文學素養,歷經二代祖父陳高峰的實技磨練,來到三代陳文才的新舊融合,終於是替第四代的陳希彥尋找到了「COMMA」路徑;而這條技藝傳承之路,或許面臨了一些考驗,也或許需要一個「逗點」休憩一會兒,然而逗點之後所鋪陳的,或許就會是更瑰麗的文章,也期待會有更盛大的綻放!
職人小檔案
陳彫刻處 陳文才
地址:臺中市中區仁愛街8-7號
電話:(04)2223-7764、0936-827189
時間:星期一至五 09:00~12:00、14:00~17:30;週六採預約制、週日公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