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養工夫,積極而言是要成賢成聖;消極而言,是要避免沉淪墮落。人們何以在具備善端的情況之下,還會沉淪墮落呢?若用水作譬喻可以說水勢就下,有如人性的趨善,這是水的本性,也是生命本質的實情。但是若受到外力刺激後,也許就無法保持常態,那麼水勢就下的本性就可能改變。生命的情形也是如此,平時如果沒有受到任何威脅,我們依此善端,大都願意作個老實人,願意付出愛心,表現人間關懷,這是心靈自然的流露。但是當生命受到威脅,動物的求生本能就可能出現,此時若只是靠著原始生命來承擔,極有可能為了保護自己,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可是這麼做真的是我們的本意嗎?這就是本心受到外力壓迫時,一種不正常的反應。所以人人雖然具備善端,但還是會沉淪犯罪。譬如考試作弊,試問在正常狀態之下,有哪一個人願意作弊呢?但是艱深的教材、繁瑣的考試等沉重的功課卻逼得人喘不過氣來,再加上家人過度的期待、社會畸形的價值觀以及自我虛榮心的作祟之下,不少人的心失常了,一個用來檢測、確認自己能力的好機會卻變成了爭著造假的比賽。這裡並不是要為作弊的人脫罪,只是在說明大多數的人其本心是如何的脆弱,一旦遇到惡劣的環境,生命是很難保持正常的,這就突顯出修養的重要性了。
人生何以會沉淪墮落呢?歸納其原因不外乎是:
(一)環境因素
俗諺說:「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環境對於人的影響是蠻大的。當人心無法作主時,我們行事總會隨著周遭的情勢起伏翻轉,要一般人能夠堅守原則,實在是不太可能的。就像如今飆車街道的暴走族,對於這些血腥的行徑,我們在震驚之餘,如果想到他們是生活在種種家庭暴力、社會暴力、政治暴力環伺之下,我們又如何能期待這些年輕朋友們能夠有一顆溫馨和善的心靈呢?還有在台灣,從國中開始學英語,到高中整整學了六年,到底有多少人開得了口呢?這種學習語言的失敗經驗,正可道出環境對人的影響是多麼大。?
(二)不明大體
曾國藩說:「不為聖賢,便為禽獸。」這話說得嚴厲,但人生真的就只有這兩條路可走,若不能體認「善端」的價值所在,那麼養了小體就失去大體。愈是用力修養,也就差得愈遠。在醫院中,當一些臨終病患被問到:「如果還能有一次人生,您最想做什麼呢?」很奇怪,大多數人的答案不是想要再多賺一百萬;也不是想要擁有更大的權力、更高的地位;而是想要做個好爸爸、好媽媽、好兒子、好丈夫、好妻子等等。原來人生真正的意義,並不是在世俗爭得頭破血流的權勢財位上面啊!每一個人都知道「因小失大」是件相當荒謬的事,但是不少人還是為了滿足感官物慾,喪失了良知大體,以致一生沉淪,實在矛盾。
(三)本心失養
本心雖具善端,但若是不能好好護持養任,那麼這種善的意志是很難發揮出它應有的力量。對於違逆本心的念頭若不能加以處理,任它一再發生,當情欲的力量愈來愈大,本心受到傷害也就愈加嚴重,時間一久,一旦習氣養成,本心就無力、麻木了。宋朝王安石〈傷仲永〉一文便是一個失養的好例子。仲永本是個天資卓越的孩子,可惜父親卻不懂得好好栽培他,只是帶著他到處作秀誇耀,沒幾年下來仲永就跟平常人沒兩樣了。天資好的小孩沒有好好栽培,到頭來頂多是個平常人罷了;本心若是失養,那就向下沉淪了,豈可不慎。
(四)心意不堅
好不容易,本心有了自覺,可以發揮作用,怕的是沒有毅力,不能堅持到底。這情形就像初嚐考試敗績時,每一個人都會痛心疾首,下定決心,發誓用功。但曾幾何時,等到三分鐘熱度一過,便又依然故我,逛街遊蕩去了。也許下次失意時,又會來個誓師大會,但等到次數一多也就習以為常了。還有三心兩意的人也是無法避免墮落沉淪的。修養最忌諱的便是這種為德不卒的情形。
(五)自暴自棄
就能力而言,道德實踐是每一個人都能勝任的,孟子曾引用顏淵的話說:「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滕文公上〉,1)意思是說我們與舜都是同樣的人,但是為什麼還是有人會陷入罪惡淵藪呢?關鍵就在能不能有為。這情形就像禮貌上,行走時晚輩應該走在長輩的後頭一樣,是件何等容易的事,但偏偏有人做不到。‘這個做不到是不為,不是不能,不能是能力的問題,不為則是意願的問題。這種情形就像考試,能不能考滿分,不是每一個人都有把握,因為每個人的能力有高有低。說謊有時是因為自保或是利益所致,這是因外面因素介入而違反本心意願。
人生罪惡來源最主要還是來自人事的不齊;換言之,人類之墮落,可說泰半乃咎由自取。比如當這條滄浪之水清時可拿來洗布,水濁時則用來洗腳。’對滄浪之水而言,是清是濁,是無法自己選擇的。然而就人類來說,在擁有自由抉擇意志的能力下,卻走上邪門歪道,倘若受到什麼侮辱,這就是活該了。因為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自己既然都不愛惜自己,那能怪別人不愛惜呢!這叫做自作孽。總之,人是須為自己負責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