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8/09/28 18:24:18瀏覽505|回應0|推薦0 | |
有網友說:去了謀財的,來了害命的...一語中的! from: 中時電子報 【黃天如/特稿】
換了一個署長,衛生署的三聚氰胺檢測標準又有新說法了!不同於前次造成輿論譁然,只因葉金川公布的「未檢出始得上架」是民眾要的安心答案;基本上,看似不致再有人跟政府計較相關政策三天內兩度丕變的事實。 事實上,新任署長葉金川公布的新措施,骨子裡跟前任署長林芳郁的二.五ppm並沒有什麼大差異,差只差在葉金川學乖了,他不再把實驗室的「儀器檢測極限」、「儀器靈敏度」等科學用語搬到檯面上來講。 然而,避開不談的事是不是就代表不存在了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林芳郁之所以要訂二.五ppm為三聚氰胺檢測標準,是因凡是含有中國大陸製乳製品、奶精及植物蛋白都須下架送檢,而衛生署認證實驗室普遍用以檢驗三聚氰胺之高效率液相層析儀(HPLC)的檢測極限,平均為二至二.五ppm之間,為免同一產品送到A實驗室檢驗合格、送B實驗室卻不合格的爭議一再發生,故有必要訂定統一判讀標準。 但多數民眾無法理解學者實事求是的思維,他們不能接受政府一方面告訴大家三聚氰胺是不能吃的化工原料,一方面又允許我們吃的食物中含有微量,即使醫師一再保證如此微量對人的身體沒有危害,民眾還是難以接受。 民意的強大壓力,林芳郁只好辭職下台,新署長葉金川在上任不到一天內,就以「未檢出」取代二.五ppm的說法來解套。 但是衛署認證實驗室雖然擴增到廿一家,受檢的儀器極限依舊存在,低於二或二.五ppm以下的三聚氰胺也還是驗不出來。 講白了,沒有任何一種儀器可以百分之百做到完全無毒檢測,所以所謂的「未檢出」並不能與「零含量」劃等號。以HPLC的三聚氰胺檢測為例,未檢出有可能是一.九、二.○,也有可能是二.三或二.四ppm,但對儀器來說它就是「零」。 這樣說起來,林芳郁豈不走得冤枉?其實也不盡然,既然為官,就該多少懂得官場文化與民眾感受,怪只怪他說了一個「不能說的秘密」。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