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7/31 16:12:33瀏覽1033|回應0|推薦3 | |
雖然已經畢業好幾年,不過我想我也來談談我念博士班的心得。 博士班因為是念在職,所以前三年在業界奮鬥時,幾乎都沒有進度,只有完成學分修業及資格考。故我在博三升博四時,題目與方向都還沒有確定,這也讓我知道如此下去,一定是無法畢業。故我決定在博四那一年,轉往研究單位工作,雖然年薪大幅下降,但是因為有研究環境,對於要完成的博士論文,較為篤定一點,故當時就極力爭取這一份工作。 因為畢業的重點,就是要投稿SCI期刊的篇數,所以很新代表具有「潛力」,而且離產品要有一段不小的距離,讓廠商不會因為接近可以賣,而投入大量資源,離產品線越近的,兩三下就會被業界用大量的人力及資源開發光。故當時我是選擇一個看起來至少五六年內,幾乎不可能會有產品問世的題目。而且目前也很多人在做的主題。 為何要選擇一個有不少人有興趣的題目,原因是因為每一個期刊的Editor都要對於IF (impact factor)斤斤計較,如何提升期刊的影響力,是每一個Editor的責任,所以你的文章能不能被接受,其實看看有多少的研究團隊,大概就心裡有數。有越多團隊有興趣,加上你這一篇如果具有原創性,例如:些微的突破點,我想就可以比較容易的被接受。加上這個研究領域的人多,之後被引用的機會,就相對的大增。不諱言的是,這個對Editor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尤其是很多人都會想要引用的文章,很難不被接受。舉例來說:看看這幾年的「奈米」盛況,你就知道產品不多,但是研究團隊一堆,所以做起來被接受的機會,就會相對高很多。 我曾經對於博士班學弟說,做研究的題目,就跟流行服裝一樣,具有季節性。科學界也一樣,一個主題在發熱時,搭上便車來發展,具有比較高的發表機會,被引用的機會也會大增。當然也要注意,一個主題很難發光發熱好幾年,在做了幾年後,一定要轉型。不然之後就會面臨走不出去的瓶頸。而且在動手做題目之前,我是覺得要先花很多時間,進行 papers的比較工作,尤其是前人有做的,或者是類似的,除非我能有信心超越他,不然我大概都不建議去做,因為如果你的研究設計很有創意,基本上你已經贏了一半,但是如果是順著別人的研究作,你又無法有很明顯的突破,基本上就是事倍功半,幾乎很難有效益出現。 當方向錯誤,導致不正確的實驗,可能會讓你花上一個月至數個月白工,但仔細讀papers ,釐清你的研究設計,具不具有原創性?卻可能只需要花一個星期,故每次有學弟提出一個實驗設計時,想要進行實驗時,我下一句一定是「有多少人做過?目前做的研究進度如何?你如何突破?你的賣點在哪?你所需資源在哪?」。也因為這樣,我所帶領的研究團隊,做的都是很小成本,但是沒有人發表過的主題,有些實驗在一個月內就可以完成一篇 SCI,雖然品質也不是很好(大概IF在2上下),但是對於極需要paper的博士班學生來說,實在是不無小補。 當然也會遇到無法由實驗室獨力完成的實驗,我就採用SCI外加掛名的方式,來與對方老闆進行所謂的「利益」交換。當你有掛對方老闆的姓名時,就算是很後面,我想對方只需要派一兩個學生配合你的實驗,就可以掛到名,之後你如果有需要,再跟他商借實驗的設備與人力時,大概都幾乎不會被拒絕。因為我認為做研究所需要的關鍵點,就是時間的觀念,如果從架設備,調整機台等,所花時間太長,不如許找合適的合作對象,來的比較快速與便利。當然這樣到處借資源,也會使得掛名的人,常常長達七、八個人,因為當時學校的畢業規定,只有針對第一人的篇數,並沒有外加其他限制,所以我就如同「公關先生」一樣,到處與不同的實驗室打交道,使得研究的整體時間可以縮短。 我在這邊必須再強調一次我的經驗,就是我認為一個人獨立要完成的實驗,絕對要花很多時間,雖然可以獲得很多寶貴的經驗,但是也會讓你的博士班念得比較久。故我認為如何建立你的研究團隊,結交有能力的研究伙伴,將可以讓你的SCI產出數大幅增加,快速的達到畢業門檻。
|
|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