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12/13 13:09:21瀏覽2395|回應2|推薦40 | |
這次北歐四國之旅,會挑選這個行程,主要有三個誘因,其一是斯德哥爾摩的地鐵藝術畫廊, 其二是挪威的北大西洋景觀公路,第三個吸引力,是去參觀奧斯陸的孟克美術館....... 膽小如鼠,一向對陰暗面的事物與藝術創作,都不敢碰觸, 包括黑色電影、鬼片、懸疑恐怖片,甚至連推理、殘暴的武打戰爭片等等; 對孟克的認識很淺薄,只知道他的“吶喊”創過藝術拍賣市場的天價,但並不喜歡那幅畫...... 不過對於到北歐旅行,在挪威欣賞峽灣壯麗風景之餘,能去孟克的美術館參觀, 有機會深一層認識這位被譽為“20世紀表現主義之父”的大畫家,還真是充滿了期待的...... 真沒想到,在奧斯陸這麼幸運,我們不但去了孟克美術館,拜訪了孟大叔, 而且,還遇見美術館隆重邀請來的荷蘭貴客~梵谷先生! WOW~WOW,展出的主題,居然是“VAN GOGH+MUNCH ”呢....... 美術館將兩位大畫家的作品,很費心的、有系統的對照整理後展出, 梵谷的真跡畫作算看過不少了,但意外在挪威相遇,確實是此行最美麗的驚喜了! 當然,參觀孟克美術館後,對孟克確實有更多的認識,也很高興知道, 他的畫風在後期已經改變,色彩豐富明亮,也生動活潑多了,...... 他生在1863年,1944年逝世,活了81歲,雖非一生平順,但晚年衣食不愁, 比起梵谷過著孤獨混亂的一生,在37歲正是創作巔峰時期就離開人世,孟克是有福多了! 那天去美術館時,下著不小的雨,參觀的人熱情不減,穿著雨衣撐著傘,安靜地排隊等候進場...... VAN GOGH+MUNCH 這是多麼誘人、美麗的穿越時空的約會啊! 如果世界上能有更多熱愛藝術的人,相信這個世界,應該會有更多的愛與和平吧? 而對我來說,VAN GOGH+MUNCH =一個浪漫而難忘的奧斯陸邂逅呢...... 這就是孟克的“吶喊”!它是一幅版畫,而且有幾個版本,所以有許多美術館都有收藏; 一個穿著黑衣的男子,睜著大小不一的空洞眼睛,讓人聯想到的是骷髏頭與死亡吧? 他兩手捂著耳朵,一張蒼白驚恐扭曲的臉,嘴巴成大叫的形狀,...... 雖然聽不見他吶喊的叫聲,但可以感受到畫家要表達畫中人物內心的不安與巨大的恐懼, 天空、流水與橋面的光影和線條,都是彎曲扭動的,和橋的欄杆的直線成了對比, 而橋的後方有兩個寧靜的行人,似乎外在世界一切都是正常的, 但他的孤獨,他的恐懼驚嚇,是內在心靈引爆的.......和外界又有了強烈的呼應..... 孟克曾這樣形容這一幅畫,在“孤獨和被苦悶所戰慄的一刻時,感受到自然界有浩瀚無盡的吶喊”, 一般藝術評論者則認為,“吶喊”是“工業現代化後人們產生極度痛苦的象徵”...... 儘管如此,它的市場經濟價值卻非常驚人,果真世上需要釋放壓力和吶喊的人,這麼多! 但對我而言,還是不想盯著它細看......怕會傳染到那分驚慌和恐懼不安..... 孟克童年很不幸,不但飽受肺結核疾病折磨,還與死神擦身而過, 他的母親在他五歲時,因肺結核過世,14歲時和他很親密的姐姐蘇菲,也因肺病離開人間, 父親雖然是個醫生,但受不了喪偶喪女的打擊,性情變得很古怪, 他焦躁不安甚至得了精神病,瀕臨崩潰邊緣;而孟克,就在這樣的家庭背景下成長, 為了釋放壓抑的情緒,他初期的作品,難免充滿了陰暗、驚恐詭譎、籠罩死亡的獨特風格....... 孟克著名的作品,除了“吶喊”之外,還有“生病的小孩”、“死亡中的少女”、“馬拉之死”等等, 就像所有藝術家那樣,他的畫也多為述說自己的經歷,自己的內心世界和掙扎...... “生病的小孩”,就是他描繪姊姊和母親在病榻前和死亡與病魔拉鋸的痛苦記憶, 整幅畫的基調是冷色處理,窗簾和被子用墨綠的,母女的衣裙,也以黑色著墨....... 通常是白色的枕頭,也不是純白,而是塗了多層顏料,經過一次次的刮擦,塗抹形成的混雜.... 母親悲傷低頭牽著病床上女兒的手,......女兒可能怕媽媽痛苦,處之泰然的安詳..... 那是一幅越看越動人的畫,非常生動地描繪了我們熟悉的生活場景; 因為不能拍照,也沒有複製給朋友們欣賞,有興趣的話,請自己上網去搜尋吧! 這是禮品店販售的,孟克作品“Spring Day On Karl Johan Street ” 的複製品, 它的色彩與題材都很賞心悅目,乍看之下,還有幾分法國點彩畫派畫家喬治‧秀拉的風格呢! 孟克20歲進入素描學校學畫,受到童年生活的影響,初期畫風是陰暗深沉的, 他21歲到巴黎,接觸到印象派畫家秀拉、梵谷、高更等人的作品, 發現色彩、線條、光影的不同處理方式,會有迥然不同的特性和效果, 受到這樣的啟發後,他開始思考要放棄原來的繪畫主題與風格, 他要畫“活生生的人們,他們呼吸、感覺、受苦受難,同時也彼此相愛”....... 但他畫風的改變,是在46歲以後,資料上說他因“得了神經衰弱症,找到前所未有的心靈平靜”, 他開始畫風景畫,也把生活當作繪畫的主題,而掙扎探索內心世界本質的畫,則大幅減少了。 “得了神經衰弱才找到平靜?”此話當真? 醫學知識淺薄,真讓我大惑不解啊, 我還懷疑看錯呢,是不是應該是“治好了神經衰弱,才得到心靈平靜”呢?得好好求證一番。 孟克的情路崎嶇,吃足了苦頭,對女人是又愛又恨,他終生未娶,應是自己的選擇........ 也許這跟他懂事時的初戀,沒選對對象有關?他的她,是一個有夫之婦,結局可想而知了! 後來他遇上朵拉,兩人吵吵鬧鬧、分分合合的,朵拉還曾逼婚,但他下不了決心, 他不但不願給予承諾,還用槍打傷了自己的手,.....後來朵拉嫁給一個醫生,婚姻並不美滿, 朵拉不安於室,醫生不甘戴綠帽,最後竟然舉槍把妻子給殺死了...... 孟克得知情人的不幸,真實反應不得而知,但他畫出另一幅名畫“馬拉之死 Death Of Marat 1”...... 相對來說,梵谷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朋友,我說“朋友”完全沒有絲毫對大師不敬的意思, 反而是對他,有更高的與真誠關心的認同態度.......以及由衷的愛; 他一生混亂潦倒、孤獨窮困,那麼有才華,卻連好一點的顏料都買不起, 每當我畫畫隨意揮霍油彩時,都會感覺對不起他,甚至想穿越時空把顏料全部送給他..... 除了是藝術家,他也是一個需要溫柔情愛的普通男人,可是他總是愛錯對象,變得更寂寞..... 記得他曾形容自己,有如一個燒著熊熊烈火的壁爐,默默地守候著, 可是那些匆匆經過的人,都視而不見,沒有稍稍停下腳步,坐下來取一下暖....... 啊,多麼讓人心碎的話啊! 好吧,......無論是梵谷或貝多芬,你們注定是屬於世界的、偉大的情人, 沒有一個女人或男人配得上你們,獨佔你們, 也沒有誰,能把你們溺死在一個小小的溫柔鄉之中......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