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6/24 20:04:00瀏覽2231|回應0|推薦38 | |
從海德堡古城下山,有點依依不捨,因為去了兩次,都是來去匆匆, 雖然,很想去幽靜的城堡花園Schlosshof參觀, 可是跟著團體活動,行程沒有安排去探訪,只能留下遺憾....... 想來,這個花園,應該就是從伊莉莎白拱門進去吧? 倒不是想去看什麼珍奇花卉,而是想去探訪那裏的歌德雕像! 歌德曾多次去遊歷,說海德堡是個會讓人“把心遺忘的地方”.......... 據說,花園裡歌德雕像不遠處,有一張他常坐的石椅, 椅子上雕了心型的葉子,他曾以這種植物寫了一首詩,送給心愛的人, 而這首詩也同時刻在這張石椅上........ 非常浪漫的一段故事,是嗎? 雖然看不懂德文,但依舊相信,那是一個很美的畫面........ 可惜沒有拍到照片,無法跟大家分享,很抱歉! 生活在這樣的環境,真讓人羨慕........ 除了歌德,美國幽默作家馬克吐溫Mark Twain,也很愛海德堡, 他曾經寫過文章讚美海德堡,說是他“到過最美的地方!” 文中形容“小鎮沿著河岸蜿蜒,街道閃爍的燈光有如寶石般發亮, 像蜘蛛網一樣錯綜複雜地伸展......., 城堡後方是圓頂型的山丘,上面覆蓋著茂密的森林, 而山外有山,那山之外又有更高更宏偉的山.......” 他說,“從來沒有享受過這樣令人陶醉、而滿意的風景!” 馬克吐溫這篇文章,讓許多美國人愛上海德堡, 甚至讓海德堡在二次世界大戰時,得以逃過戰火洗劫? 當然,關於這方面的傳聞不少,但我最喜歡的是下面這個: 1945年3月,美軍步兵師在德國,一路攻城掠地,無往不利, 准將指揮官威廉‧貝德林登William Beiderlinden,在接近海德堡時, 因為在高中,讀過馬克吐溫寫海德堡的文章,還聽過“學生王子”的故事, 早已愛上這個城市,不忍讓殘酷的戰火毀了它, 於是透過談判勸說,讓德國人降服,而救了這座城市! 另有一說是,英國人與德國人有一種默契, 雙方不轟炸對方歷史悠久的大學城, 所以海德堡大學、牛津、劍橋才倖免於難........ 這個說法也不錯,但最好還是別打仗,有問題坐下來好好解決吧! 回到老橋Alte Brücke,這座橋橫跨內卡河, 長200米,寬7米,是在這個地點興建的第9座橋, 目前這座橋,是1788年由貴族卡爾‧特奧多Karl Theodor修建, 所以正式的名稱就叫“Karl-Theodor-Brücke”卡爾‧特奧多橋; 它不僅是海德堡主要的、著名景點,也是最重要的地標! 內卡河上游,另一座橋........ 海德堡內卡河上最初的橋是木橋,建於古羅馬時期, 後來被洪水摧毀,之後有近千年的時間,是沒有橋樑溝通的, 直到大約12世紀末13世紀初,才有開始修橋,不過這些橋的壽命都不長, 目前的老橋也是洪水過後,1786年動工,兩年後落成。 老橋南邊的橋門,是中世紀的建築; 怎麼,看不出所以然,是嗎? 橋門兩側有雙塔,塔高28米; 這樣一看,是不是就有點中世紀騎士出沒的味道了? 不過,這兩座白色的塔, 除了有守衛的功能,當時還是囚禁人犯的監獄 ~ 很意外吧?
橋上的雕像很精緻....... 那站立的雕像,就是貴族卡爾‧特奧多Karl Theodor, 基座下方環繞的分別是:萊茵河Rhine River、 多瑙河Danube River、內卡河、摩澤爾河Mosel River河神的雕像......... 橋頭的銅雕,一個看似充滿智慧、手持銅鏡的猴子,......... 據說海德堡人很喜歡猴子,將猴子安座在橋頭, 就如同我們將石獅子裝置在大門兩邊,意思差不多! 牠的手與手中的銅鏡,被人摸得發亮, 不用多說,一定是摸某一手會幸福,另一手會發財之類的, 不過比較特別的是,那一面銅鏡,不知~ 上次來是不是摸過它?因傳說摸了它會再訪海德堡........ 於是,走過去,再好好摸它一遍! 遊人很輕鬆........ 海德堡的人口不多,2006年只有不到15萬人, 來自世界各地的海德堡大學生,就佔了其中1/5,近30000人, 平均每6人中,就有一人是海大的學生,或者是海大的畢業生........ 《找不到最新的資料,以上數字已過時,不夠準確,僅供參考》 老橋上形形色色眾生相......... 橋頭前方巷子裡,有一條很有名的狹小的登山步道~哲學家之路, 因為時間根本不允許,就算找到入口,也不可能去爬,於是放棄....... 回來查了資料,幸好沒有非去不可的遺憾! 老橋不遠,就是熱鬧的市集.......... 兩隻小熊的軟糖,柔軟香濃非常對味......... 只買了兩包,在法網期間,邊看邊吃,不知不覺都吃光了, 哇啊,不但好吃,而且吃了兩大包,沒增加體重喔! 當時怎麼就沒多買幾包呢? 市集路旁,有長椅,逛累了,可以坐下來歇歇腳,曬曬太陽.......... 聖靈教堂就在旁邊......... 教堂的建築文獻最早見於1239年,主要的建造者是海德堡市長; 由於後來不斷的增建,建築的風格非常多樣, 羅馬、歌德、巴洛克式的風格兼容並蓄......... 最有趣的是,這個教堂,曾經讓天主教徒與新教徒“同時使用”, 僅在中間用一道牆,將兩派信徒隔開.......
1936年中間的隔牆完全拆除, 當時政府則交給基督新教徒單獨使用一直到今天....... 德國的天主教徒,比基督徒多,甚至可算是天主教國家, 但兩派相安無事,真值得慶幸! 聖喬治騎士之家,屬於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屋頂有一個騎士雕像,........ 這棟大樓1592年,一個名叫查理斯‧倍利爾的德國富商所興建, 當初專門經營中國的綾羅綢緞,後來改成“騎士之家”酒店; 這棟宏偉的建築,一度還是海德堡的市政廳。 騎士餐廳,招牌使用高舉正義十字旗“屠龍的聖騎士”........ 當1693年,海德堡全城毀於法國的砲火時, “騎士之家”毫無損傷 ,躲過一劫,不知是否聖喬治在默默守護? 餐廳內部裝飾典雅....... 這樣著名的餐廳,怎麼會如此冷清? 因為是中午,只有我們20個台灣人在屋內吃飯, 其他老外,都在室外溫暖的陽光下享受午餐呢! 看到照片中央,有一對男女親吻的招牌嗎? 那就是著名的“海德堡之吻巧克力”的專賣店, 這巧克力原本是叫“學生之吻”,後來鄭華娟寫了“海德堡之吻”, 久而久之,大家就這樣跟著叫了! 這個巧克力為什麼叫“學生之吻”?背後有什麼特別的故事嗎? 話說20世紀初,去海德堡求學的女學生, 家庭多半比較富裕,離鄉背井去讀書,都會有教母或女僕隨行保護, 一旦遇到自己喜歡的人,又沒有單獨說話的機會,怎麼辦呢? 她們就會偷偷送上一種名為“吻”的巧克力, 含蓄地暗示對方,她對他有好感....... 這就是“海德堡之吻巧克力”的故事由來。 站在橋上,回望山腰上的古堡,....... 海德堡,珍重再見!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