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兩萬種蜜蜂” 人有百百種?松菸春之夜
2024/05/07 11:47:09瀏覽738|回應3|推薦61

這是放在草稿夾多時 沒有完成的稿子

松菸園區春之夜 如今立夏轉眼就是仲夏夜了

還是趁早讓它誕生.....難不成 還真要拖到明年嗎

 

與上次用的松菸夜景相較

這一組照片 內容更多樣豐富些

也不應該被冷落對待啊~

 

 

 

“兩萬種蜜蜂” 是西班牙的電影

一向很喜歡歐洲電影

包括東歐和北歐的在內~

最近對西班牙電影尤為關注 覺得風格與義大利近似

非常寫實 卻輕鬆幽默不落俗套

同樣重視家族生活 熱情奔放 但沒有那麼聒噪

又沒有黑手黨 少了幾分恐怖的暴力.....

 

去年春天有一部 “桃子樹的最後豐收”

講述桃子園面臨被徵收種太陽能面板的果農悲歌

 很能反映現代社會潮流亂象的戲

很喜歡的電影 卻一直沒有寫

似乎應該找機會 好好聊一下才是......

今天就先介紹“兩萬種蜜蜂”吧!

 

 

 

導演烏雷索拉Estibaliz Urresola 1984年出生

 她是西班牙的新銳女導演

擁有西班牙電影導演和影視商業雙碩士學位

2013年出道 拍攝的短片也曾獲獎肯定~

10年後拍的“兩萬種蜜蜂”是她的第一部長片處女作

她不但擔任導演 也是電影的編劇~

並且一舉揚名國際!

 

故事是述說一個八歲孩子的性別與自我認同......

 她的創作靈感 來自一個真實的自殺事件~

主角跨性別的16歲的少年艾凱

因為身分認同極度困惑 又得不到諒解與幫助

最後選擇自殺 了結他痛苦的一生!

 

這個悲劇 當時震驚了整個西班牙 也觸動了烏雷索拉

因而創作了“兩萬種蜜蜂”......

暗喻如果蜜蜂可以有兩萬種

那麼人類 為什麼那麼多框框架架自我設限

為什麼不願接受別人的不一樣呢?

 

 

 

八歲的艾托 那是證件上的名字~

他留著一頭漂亮的飄飄長髮

 外表像個美麗的女生

家人說他是男孩 叫他剪掉長髮 留個像男生的髮型~

雖然他也像男孩一樣 站著小便.....

他不喜歡被叫艾托 也不喜歡哥哥姊姊叫他“可可”

他喜歡穿裙子

喜歡被叫“露西亞”.....

 

他的性別認同不但困擾自己

連同親友也十分為難 不知應該如何對應......

他的父母感情疏離 婚姻出現問題

母親是個事業心很重 卻自顧不暇的雕塑家

對孩子的性別認同 沒有放在心上

甚至堅持那只是暫時性的困惑.......

她帶著三個孩子 回鄉下娘家度假

想從雕塑家父親成名的天使系列作品中 尋找創作的靈感

用新作證明實力 謀取一份安定的教職

有穩定的經濟來源養育孩子.....

 

 

 

像多數的西班牙家族  他們有濃厚的向心力

重視家庭生活 熱愛親朋好友......

他們在鄉下過得非常熱鬧開心

媽媽帶著他去姨婆的養蜂場取蜂膠作創作素材

姨婆是個思想很開明體貼的老太太

不但會用蜜蜂給人治病

也告訴他許多 聞所未聞蜜蜂的有趣故事

艾托非常喜歡她 而養蜂場從此成了他逃避現實的天堂!

 

 

 

近年社會潮流已經很開放

討論第三性問題 和同性戀的電影也不少

但是當問題發生在自己親友身上時

能有多少人 會用包容的同理心去對待呢?

還是故意視而不見 避而不談?

 

艾托的媽媽 藝術天賦有限

那是作為父親成功經紀人的母親 對女兒的評語

對女兒平庸的創作直言不諱

讓她信心深受打擊 最後竟盜用父親的作品去應徵工作.....

 

 

 

 

 

姨婆鼓勵艾托勇敢做自己 說他是“獨一無二”的.....

她也提醒艾托的媽媽 多關心孩子的問題

但她不以為然 反駁說 :

“他只是個八歲的小孩 能有什麼困惑呢?”

“他是比較敏感 還在探索自己 那不是困惑!”

聽起來好像也很合理 沒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

 

可是當艾托一臉疑惑地問姨婆:

“如果我死了 可以重生變成一個女孩嗎?”

多麼讓人心酸的話 但是能否讓人感受到他深層的痛苦?

感受到他的無助與徬徨呢?

 

 

故事最後 艾托在蜂場失蹤了

一家人出動尋找

起初聽到一片呼叫“艾托”的名字

慢慢有人叫“可可”的聲音

在林子裡 遍尋不著 他的媽媽開始焦慮不安

 最終有點不習慣的嘗試著呼喊~

“露西亞~露西亞”

“露西亞~露西亞”你在哪裡?

~露西亞 你聽到了嗎?

 

 

 

都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何嘗不是人人有個難過的檻 有門難修的課呢?

導演沒有說教 沒有嚴厲的批判

只是讓故事很生活化 很細緻溫暖的呈現

她負責提出疑問 也沒有解題

答案如何 全由觀眾自己去尋求.....作答!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llianyi&aid=180402013

 回應文章

lillian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重讀舊作“丹麥女孩”......
2024/05/09 09:44
謝謝澳森的留言
讓我有機會去重讀八年前的舊作“丹麥女孩”
並就原來是反白版面的文字色彩約略調整~
https://blog.udn.com/lillianyi/48841104#prettyPhoto

當年寫“電影筆記”
就是興之所至信手拈來
沒有多花什麼心思~
應該也算是成長的紀錄吧

特別要感謝澳森
讓我想起回頭檢視自己!

Awesome 澳森
等級:4
留言加入好友
2024/05/09 01:49

我的好友認識一對挪威母女,女兒變性成為男人,結婚對象是一位變性成為女人的人。大家相安無事過日子,挺好的。

多樣「性」是生命如此有趣的根由。

 

lillian(lillianyi) 於 2024-05-09 08:49 回覆:
無論性別 婚姻 生育.....等等
北歐人一般來說 觀念是比較開放的
但有性別認同之類困惑問題的人
還是免不了有痛苦與煩惱
曾有一部電影“丹麥女孩”The Danish Girl
就是根據丹麥畫家莉莉艾爾伯的故事改編
“他”是最早接受變性手術的“女孩”.....
也是經歷了許多痛苦與掙扎.....

所以 澳森朋友的朋友
能夠過得“挺好”的家庭
真是非常幸福
值得慶幸啊!

謝謝分享~
日安
lillian(lillianyi) 於 2024-05-09 09:09 回覆:
找到當年寫的舊作“丹麥女孩 我見猶憐”
https://blog.udn.com/lillianyi/48841104#prettyPhoto
僅供參考
請分享指教
謝謝

早安

陳正華 牧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4/05/07 12:43

說起性別的煩惱,

女紅之類,是我年幼時最恨的玩意兒,

因為,我小時候非常不高興自己是一個女孩。

奇妙的是,隨著生命的成長,我竟逐漸散發出女性的光輝...害羞

算了,親愛的lillian, 還是讓我說說為什麼我喜歡您的攝影作品吧;

今晚我盯著您的作品思考良久,終於發現,是因為它們在我眼中好像是一幅幅隨興的畫兒!

lillian(lillianyi) 於 2024-05-08 08:25 回覆:
敬愛的陳牧師~
謝謝慷慨的美言鼓勵
可讓我一天過得樂陶陶的啊~
感激不盡喔!

其實我的照片若有一點點可取
大概要歸功於平日喜歡欣賞名畫
多少學習了一些構圖
觀察了一點光線的運用
慢慢受到少許的美感薰陶吧?

至於性別的問題~
人的個性非常複雜
所謂“一樣米養百樣人”
男女性別的差異
也不適用一刀切的二分法
對嗎?
所以陳牧師的“女性光輝”
若更精準的說
應該就是“人性光輝”了
令人佩服 讚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