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5/06/06 02:48:16瀏覽2538|回應1|推薦4 | |
. 平心靜氣論六四事件 一九八九年的發生在北京的學運不是民主運動,不是以「推動民主改革,結束一黨專政」為其發起的訴求,而是到了運動後期才在天安門廣場上架起自由女神,希望引起國際媒體更大的關注,以得到更多的國際主持。 那麼,學運的原本訴求是什麼﹖或者說,是什麼背景因素使得學運竟然得到那麼多市民的支持,學運領袖也敢據理力爭﹖答﹕是反官倒,反腐敗,反通脹﹗ 八九民運的背後,是鄧小平的經濟改革到了一九八八出現了危機,大家把情緒整個投射在一九八九年四月十五日過世的胡耀邦身上,才爆發出來的。四月十五日正好是柴玲的生日,所以,冥冥中她有一股使命感,豁出去,挺身而出發動學運。 胡耀邦是在一九八六年的「反資產階級自由化」運動中下台的,很多人於是擔心經濟改革的路會走不下去。接胡耀邦當總書記的趙紫陽在八七、八八年通貨膨脹的壓力下,還要硬著頭皮闖物價關,當時也不知還有什麼路可以走下去。經濟改革的問題很複雜,從「計劃經濟」轉成「市場經濟」沒幾年,趙紫陽也沒有辦法了,準備放手讓物價一次漲個夠。以權謀私很嚴重,貧富差距兩極化,民怨已在快速累積。在這個背景下,八九民運是被經濟改革所帶來的危機所觸動,也因此才會迅速贏得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因為大家都感同身受。 趙紫陽最後才決定掀鄧小平的底,並站到學生這一邊,已經勢單力孤。 鄧小平為了避免以後有軍頭起來搞翻案,所以下令七大軍區全部要派出部隊參與鎮壓,不可有人自命清高。鎮壓時,據說北京有一飛機待命,上有七千萬美元,預備鎮壓失敗時給鄧逃亡海外之用。 還有,天安門廣場上的學運組織已遭中共國安部門滲透,對於學運領袖內部會議早有掌握,滲透者甚至還為強硬路線加溫加料,讓學運想收都難,以為鎮壓鋪路。 從事後來看,八九民運可類比為中共的二二八。國民黨在幹了二二八之後,反而搞好經濟來贖罪,共產黨也有這個味道。 一九九二年春天,鄧小平南巡廣東,發起新一輪改革攻勢,又把經濟搞得過熱,一九九四年朱鎔基在國民黨財經元老、台灣高科技之父李國鼎的傾囊相授下,推出「朱十六條」來搞經濟軟著陸,一戰成功。此後十年來,大陸的持續高成長驚動了美國,「中國威脅論」開始流行,美國決定以中國大陸為假想敵,讓李登輝訪問康乃爾大學,於是兩岸關係也急劇惡化。 我敢說,為六四事件來贖罪的心理絕對存在於中共領導層。八九民運雖不是直接因鼓吹民主而發生的,但是仍然留下巨大的歷史動力,使得由經濟自由而政治自由成為一種可能。 以武力鎮壓學運絕對是錯誤的,毛澤東老早講過了,「凡是鎮壓學生運動的絕無好下場﹗」。天安門廣場是應該清場,以恢復秩序,但是共產黨應該使用催淚彈,而不是達姆彈,應使用噴水車,而不是坦克車,應該使用鎮暴裝備就已足夠,而不是把人民的子弟兵、國家正規軍隊開進廣場去,對學生開槍驅離。中共的歷史將永遠擺脫不了六四﹗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