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宋明話本
2007/06/28 22:19:35瀏覽861|回應0|推薦4

《拍案驚奇》故事背景

    明朝社會生產得到進一步的發展,使得農村和城市的經濟得到一定程度的繁榮。農業、手工業等產品的大量生產和商品化,社會從單一農業生產經營逐漸走向多種經營的經濟,紡織業也成了明代一個很有代表性的行業,商業貿易不受地域的限制,流通更加廣大,與國外的貿易也在發展,不管是明王朝的官商貿易,還是以「走私」、「小市」形式進行的私商外貿,都對國內產品生產起促進作用。

    隨著手工業,促使唐宋就已開始發達的城鎮空前繁榮。市民階層既是民間文學和通俗文學的愛好者,也是這些文藝形式的促進者。

    社會意識也有其自身的特點。文學、藝術、社會思潮方面,都流派眾多,不斷發展、變遷和萎縮。除了儒家正統思想佔據主導地位外,道學成了整個社會政教風俗的準則和金科玉律。以李、袁氏兄弟、湯顯祖、王陽明、王艮等為代表的諸家學說紛起,各領其風騷。

  「二拍」是市民文學的代表作,是明代社會生活一面很形象的鏡子。

作者:凌濛初

    凌濛初(15801644) 明末小說家。字玄房,號初成,別號即空觀主人。浙江烏程(今湖州)人。12歲入學,18歲補廩膳生,55歲以優貢授上海縣丞,63歲任徐州通判,並分署房村。明末農民軍起,他與之對抗,最後嘔血而死。

    凌濛初著作有擬話本小說集《拍案驚奇》初刻和二刻(簡稱二拍“)。戲曲《虯髯翁》、《顛倒姻緣》、《北紅拂》、《喬合衫襟記》和《驀忽姻緣》等,還有《聖門傳詩嫡塚》、《詩逆》、《詩經人物考》、《左傳合鯖》、《倪思史漢異同補評》、《蕩櫛後錄》、《國門集》、《國門乙集》、《雞講齋詩文》、《燕築謳》、《南音之籟》、《東坡禪喜集》、《合評選詩》、《陶韋合集》、《惑溺供》和《國策概》。

    在凌濛初的所有著作中,以“二拍”影響最大。“初刻”、“二刻”各40卷,其中“二刻”第23卷《大姊魂游完宿願,小姨病起續前緣》與"初刻"重複。二刻的第40卷則是《宋公明鬧元宵》雜劇。因此,二拍實有小說78篇。凌濛初是中國創作擬話本小說最多的一個作家。

    從“初刻的序言中,可以知道凌濛初是由於看到馮夢龍所編輯的“三言”行世頗捷,因而在“肆中人慫恿下寫了“二拍,在小說的取材上,淩蒙初所見的宋元舊本,已被馮夢龍“搜括殆盡,剩下的只是“溝中之斷蕪,略不足陳“的東西,所以就“取古今來雜碎事,可新聽睹、佐談諧者,演而暢之。在序言中,作者對於“一二輕薄惡少,初學拈筆,便思污蔑世界,廣摭誣造,非荒誕不足信,則褻穢不忍聞的現象,表示十分憤慨,但在“二拍中這類描寫還是很多。

    二拍的部分作品具有積極意義。首先是有些作品反映了明代市民生活和他們的思想意識。

《二刻拍案驚奇》與中國小說之興起
   
《二刻拍案驚奇》為中國古代最具原創性的小說,亦為中國具有現代意義小說的鼻祖。《二刻拍案驚奇》的誕生,代表中國文學從集體神話創作轉而到個人創作。從明朝後期至清朝,為小說創作的精華時期。
  
中國文明至明朝,文化南移底定,從『邊陲論』看中國歷史發展,可以看到隨著隋唐開始的中原大亂,原本奠基於洛陽、長安的政經中心,逐漸朝南方遷移,南方也藉此興起偏安。南宋時,宋朝人口超過百萬,城市組成結構為25%為官僚,75%為市井小民,隨著中產階級的增加,城市從以官僚為主,進化到以經濟、生活為主的綜合型現代都市。

   
自宋朝起,隨著印刷術的發達,經史之外『筆記小說』也隨著文人關注事物的轉移而崛起,《四庫全書》中『子』集蒐錄文章多為宋朝筆記小說。而中國的官僚體系至宋朝發展到極致,官僚專業而細密的分工,使得文人有更多時間觀察生活瑣事。

“二拍”基本上是凌濛初個人獨立創作的擬話本小說集,作者“取古今來雜碎事可新聽睹、佐談諧者,演而暢之”;其思想內容廣泛反映了各階層人們的現實生活,但所有的生活圖景都是透過凌濛初的視角,濃重地染上了他個人的觀念和性格的底色。凌濛初沒有志得意滿的平和,也沒有與世無爭的閒逸,他是帶著強烈的憤世嫉俗的不平之氣,尖銳地審視當時世界的。因此,“二拍”反映的世界與人心幾乎處處瘡痍,故事敍述間充滿著深刻的憂憤與尖刻的諷喻。“二拍”的主要內容表現在三個方面。

  其一,“二拍”對商人、商業給予了相當的肯定和關注。商人的地位提高了,不僅認為官宦人家與商人通婚是門當戶對,而且商人甚至高於讀書人。《疊居奇程客得助,三救厄海神顯靈》說到這樣的情況:“……徽州風俗,以商賈為第一等生業,科舉反在次著……得利多的,盡皆愛敬趨奉;得利少的,盡皆輕薄鄙笑,猶如讀書求名的中與不中歸來的光景一般。”“二拍”對商人的活動不以“義”來評價,只是單純地敘寫和讚頌商人追求暴富的商業活動。

  “二拍”以肯定的態度描寫了商人無限膨脹的發財欲望。《拍案驚奇》的首卷是《轉運漢遇巧洞庭紅,波斯胡指破鼉龍殼》,描寫命裏“有巨萬之富”的文若虛,偶然間揀著個好玩的破龜殼,竟然使他眨眼之間雲裏霧裏成了巨富,無本萬利的奇妙好運正反映了商人牟取暴利的夢想。商人不僅在物質上成為社會的主人,而且,在精神上也代替了原來的文人,商人的主角地位,成為小說的主人公。

  其二,“二拍”還描寫了官吏的昏庸無能,暴虐殘酷與貪財受賄。在《惡船家智賺假屍銀,狠僕人誤報真命狀》中,惡船家設計使王生蒙受不白之冤,而知縣明時佐不加勘訪,就把王生痛打一頓,投入大牢;官府的昏庸,反助惡人奸計的實現。《偽漢裔奪妾山中,假將軍還姝江上》寫江湖大盜柯陳,“專在江湖中做私商勾當,與官府勾結,“上司處也私有進奉,盤結深固,四處回應,不比其他盜賊,可以官兵緝拿得的”。官府不但不為民除害,還與強盜結夥害民。“二拍”尤為深刻的是揭露了當時官府徑直為盜的罪惡,《進香客莽看金剛經,出獄僧巧完法會分》中常州柳太守聽說洞庭山某寺藏白香山手書《金剛經》,價值千金,索取不成,便吩咐強盜告此寺住持窩贓,監了住持,詐取了《金剛經》。

  《賈廉訪行府牒,商功父陰攝江巡》寫諸路廉訪使賈謀貪財無行,探知商知縣富厚,與商家結成兒女親家,商知縣亡後,賈謀欺孤兒寡婦沒有主意,假擬公府關文,把商家財物騙歸己有,淩濛初在小說中憤慨地說:“官人與賊不爭多……卻又施在至親面上,欺孤騙寡,尤為可狠!”

  其三,愛情與婚姻也是“二拍”中最重要的主題。“二拍”中同樣肯定“情”對於人生的至高價值,但更多把“情”與“欲”即性愛聯繫在一起,並且對女性的情欲多作肯定的描述,這對傳統道德觀的衝擊更為直接。如《聞人生野戰翠浮庵》寫女尼靜觀偷偷地愛上聞人生,後與聞人生同宿一船,就主動去招惹他,最終得成完美婚姻。作者對此評述道:“這些情欲滋味,就是強制得來,原非他本心所願。”《通閨闥堅心燈火》一篇更具代表性,羅惜惜與張幼謙自幼相愛,私訂終身之盟,後惜惜被父母許嫁他人,她誓死反抗,每日與幼謙相會。小說中寫道:如是半月,幼謙有些膽怯了,對惜惜道:“我此番無夜不來,你又早睡晚起,覺得忒膽大了些,萬一有些風聲,被人知覺,怎麼了?”惜惜道:“我此身早晚是死的,且盡著快活,就敗露了,也只是一死,怕他甚麼?” 

  青年女子為追求個人幸福而對封建禮教所作的大膽抗爭,在這裏被描述得具有悲壯的意味,體現出作者對自由婚戀的積極主張。

  二拍”中的故事,大多寫的情節生動而語言流暢,大量運用活潑的口語、注意人物心理活動的刻畫,更應格外值得注意的是,凌濛初對小說反對偏重傳奇性的看法及其在創作中的表現,如《韓秀才趁亂聘嬌妻》、《惡船家計賺假屍銀》、《懵教官愛女不受報》等篇,非但沒有神奇鬼怪或大奸大惡之類,而且也沒有過于巧合的事件。情節的生動,主要靠巧妙的敍述手法,這就更向“無奇”的方向發展了。小說擺脫傳奇性,這是藝術上的重要進步。因為這樣它就更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而更有利於對人性內涵的深入開掘。後世《儒林外史》、《紅樓夢》等優秀作品,就是朝著這一方向發展而獲得更大成功的。

多元共生的文化生態

    宋元話本小說中市井空間的人物移動、社會空間、文化現象多樣,因為「市井」本身就包含多樣、複雜的社會文化、人文空間。所以從市井空空間的內容與現象中,可知人物和空間互動、發展的文化生態。雖然市井可以包含所有的人文空間現象,但並無注入一定的道德觀念來決定生活內容,它僅反映其中生活的人物、文化、習俗,也塑造了一個沒有限制、固定的空間範圍,因此其中呈現出來的空間現象具有多樣的生活面。

僧侶形象

    「三言二拍」分類為三,一為「淫行公案」,其中有「以姦淫死」的姦僧淫尼形象,貪財狠毒的淫媒尼姑形象,以及既好女色又狎玩道童的淫邪道士形象。二為「劫殺公案」,則有強盜一般殺人奪財的兇殘和尚,以及四處流蕩、伺機犯罪的殺人遊僧。三為「詐騙公案」,則寫以詐騙手段謀奪非法財色的各類型僧尼道士。從社會法律的角度來看,這些人是社會的一份子,理所當然須接受制裁;犯行同時違反戒規,話本除了讓他們自身受到懲罰外,不時在敘述間對他們的方外身分表達諷嘲,對他們行為不稱身分不以為然。這類型的人共相是建立在世俗與方外的對立關係上,除了世俗對方外之人的偏見所造成的觀念對立外,又加入違法亂紀的因素,更加重了這類佛道人物的負面形象,也加深在世俗觀念中對僧尼的某些刻板印象所造成的心結。

偽善破戒的釋道末流

    隨著國家社會的穩定發展,城市經濟日漸繁榮,財富大量湧現,人民生活富足。

    社會方面,經濟的高度發展的結果,開啟的奢靡之風,金權腐蝕人心,善良風俗不再,道德慘遭毒化,整個社會籠罩在淫邪的烏雲底下。在頹廢世風的浸染下,佛門淨土、道觀尼庵藏污納垢,宗教的清規戒律受到無情的衝擊。

    將矛頭指向罩上高潔、神聖光環的儒、釋、道;所批判的並不是其本質理念或教義有任何不妥,而是針對佛道僧儒的種種劣行,通過對他們行跡的具體描寫,毫不留情地揭露其庸俗、虛妄、偽善的醜態,目的在使社會、人民能有所省思而警惕。

進香客莽看金剛經 出獄僧巧完法會分

前言:

世間字指藏經同,見者須當付火中。

或置長流清淨處,自然福祿永無窮。

    上古倉頡造字、孔子作春秋,又如子產鑄刑書,以至後世以詩文取士,可見字的關係,非同小可

翰墨因緣法寶流,山門珍祕永傳留。

從來神物多呵護,堪笑愚人欲強謀。

一指飛空大有緣,反因失去得周全。

拾來寶惜生多福,故指何當浪棄捐。

傖父何知風雅緣,貪看古蹟只因錢;

若教一卷都將去,寧不冤他白樂天!

人物介紹

僧:辨悟

僧:住持

糴米買櫝還珠:嚴都管

真心作功德:嚴妻

教鄉學假斯文、一傅眾咻:黃丹山

不好古董,極貪:柳官人

盜:腳頭陀僧

姚漁夫

沈將仕三千買笑錢 王朝議一夜迷魂陣

引文:

    詞云:風月襟懷,圖取歡來,歡場中盡有安排。呼盧博賽,豈不豪哉?費自家心,自家力,自家財。有等奸胎,慣弄喬才,巧妝成科諢難猜。非關此輩,忒使心乖。總自家癡,自家狠。自家呆。——詞寄《行香子》。

   首篇就點出世上諸般戲事皆可遣與陶情,惟有賭博一途最是危害不淺。

    錢財有分限;靠著賭博得來,便贏了也不是好事。

風流誤入綺羅叢,自訝通宵依翠紅。

誰道醉翁非在酒?卻教眨眼盡成空。

漫道良朋作勝游,誰知胠筐有陰謀?

情閨不是閒人到,只為癡心錯下籌。

人物介紹

沈將仕:揮金如土、壯年攤色、心性不常

鄭十哥、李三郎:愛坑人錢財

古代騙術

    賭博騙術最常見的是扎局行騙。騙子們結成一夥或欲擒故縱,先輸後贏,或以色相誘,請君入甕。

    在宋明野史稗乘、筆記小說中隨處可見。臨安城,到處都有所謂“櫃坊局,以博戲關撲,騙賺錢財”。宋人《夷堅志補》中《王朝議》一節,就是這種以色相誘,欲擒故縱的騙人把戲。淩蒙初據此演衍成一篇擬話本小說《沈將士三千買笑錢,王朝議一夜迷魂陣》,騙賭經過更詳細的藝術處理。對宋明時期的種種賭博騙術頗為了解,他列出數種騙術,告誡世人切莫貪心,以免上當受騙:“錢財有分限,靠著賭博得來,便贏了也不是好事。況且有此等近利之事,便有一番謀利之術。一夥賭中光棍,結一班党羽,專騙少年子弟,俗名謂之‘相識’。用鉛沙灌成藥骰,有乾有重。將手指捻將轉來,捻得得法,拋下去多是贏色;若任意拋下,十擲九輸。又有慣使手法,拳紅坐六的;又有陰陽出法,推班出色的。那不識事的小二哥,一團高興,好歹要賭,俗名喚作‘酒頭’。落在套中,出身不得,誰有得與你贏了去?奉勸人家子弟,莫要癡心想別人!” 

    明代賭博騙局較之宋代更多,更老道。有人曾編撰過《鼎刻江湖歷覽杜騙新書》,其中即有引賭騙。一位福建徐姓富商,赴京做買賣途中被同姓紙商張鄂設賭騙去銀錢的故事。張鄂所玩弄的也是那種欲擒故縱的老套路。與徐下棋時,先輸些小賭注,使徐認為自己棋藝很高明,當張提出下大賭注時,不知是圈套,欣然應允,“華勝益熱,再對銀十兩而賭”。可想而知,“不數局,共輸數十兩”。晚清時期,近代城市文明勃興。津、滬、穗、漢大城市中賭場遍地,靠設賭行騙的“專業人士”頗多。“遊閒惰民,縱酒博賽”,“沿街設局,名曰寶場,鄉民負擔入市,百計誘騙,一經入局,寶具藏機,照珠揭面,移紅變黑,公然肆奪”。所謂“麻將郎中”、“牌九司務”、“番攤老千”等成團結夥,騙術高超。關於“牌九司務”的行騙手法,滬上文人黃式權的《淞南夢影錄》中有一段描述:“牌九司務者何?無賴少年,習成五木訣,呼盧得盧,呼雉得雉。日裝作富商大賈,往來于歌樓妓院中。翩翩裘馬,照耀途人。一遇少年子弟之可欺者,多與引誘,獻媚殷勤,或邀入青樓,或誘來酒館。往還既稔,漸不知鳥之離林,魚之上餌,然後脅其賭博,通宵達旦,負至數千金或數百金,則逼勒嚇詐,反顏若不相識。”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kepigss&aid=1055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