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慈航天使 點燃希望明燈
2012/03/31 21:52:23瀏覽142|回應0|推薦0

◎ 專題企劃 ◎ 慈航天使 點燃希望明燈
作者:軍文 期數:687

青年日報社圖片

專題企劃被譽為「海鷗慈航」的空軍救護隊,對全體隊員們來說,每次的搜救任務都是未知數與險境,但他們始終全力以赴,火速馳援,完全不顧自身飛行的 安危,助民脫險、守護家園,我們從他們的親身經歷與信念,更能充分了解國軍忠誠守護人民的愛民義行。  新型救護機提昇救護能量  救護隊不管是空、地勤 人員,都是抱著「救人第一」的奉獻精神,全力投入救援的工作,每次看到待救者或是受傷的人員,在失望、祈禱之際變成希望的眼神,那時成員們所有的苦累也都 變成甜蜜。   現在擔任EC-225救護隊飛行種子教官的張建偉中校表示,機齡20多年的S-70C須仰賴前艙飛行員的操作,而EC-225配備自動飛操系統與人性化 電腦介面,讓飛行員可仰賴電腦,尤其進行夜間或危險科目時,藉由電腦操作,人員只須監視相關螢幕與飛機發動機,飛行員可以有更多精力關注飛機馬力與待救者 狀況,大幅提昇救護能量。  擔任正駕駛的林錦堂少校談到讓他印象最深刻的救援是「八八水災」,期間幾乎每天凌晨3點多就展開整補作業,山 邊微露曙光時便起飛搶進災區執行任務,一架架直升機起飛,深入對外交通中斷的災區運補物資、人員撤離與傷患後送,當徬徨無助的民眾獲救後的欣喜表情,讓機 組員覺得不管任務再艱辛、再辛苦,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這也是他們持續向前的原動力。  落實檢查 確維飛安  「我們 不輕易放棄任務!」擔任S-70C直升機機工長的吳明憲士官長堅定的表示,記得八八水災那次的救援任務,由於山區能見度不佳、雲層很厚,但是在所有機組人 員通力配合下,找到了可以進入災區位置的時候,就會下降高度並在允許的範圍,盡全力的把物資送到災民手上,並且把需要接送出來的民眾及時送抵安全處所,希 望讓他們早日恢復正常生活。  而在運送災民的過程中,親眼目睹了親人間離別情景的感傷,讓吳明憲更加堅定要努力去落實飛機維安的檢查工作。他說,唯有飛 機高妥善及在天候允許的狀況下,才能出動更多的架次,救出更多的受災民眾,希望能為他們增添一分希望,少一些遺憾。  「只要有機會就想多飛幾次,因為還 有許多災民等待救援」,這是多年執行救災任務的空軍救護隊正駕駛王慧蓉少校的心聲。   嘉南藥專畢業後考上飛行專業軍官班3期的王慧蓉,自民國89年結訓,就分發至空軍救護隊,飛行時數接近二千小時,八八水災、梅姬颱風蘇花公路的搜救,她 都全程參與。王慧蓉還記得八八水災隔天,她是在臺東志航基地執勤,接獲命令後立即出動,颱風當時還未離開臺灣本島,所以在實施滯空吊掛時,必須在強風中維 持直升機的高度,而在機組人員密切的配合下,終能順利完成救援任務,這次的經驗讓她永生難忘。  航空救護 永不放棄   「熱忱、勇氣、信心、不放棄」,這是每一位空軍救護隊「航空救護士」的共同信念,擔任救護士有十多年經驗的廖國年士官長,已經不清楚自己執行過幾次搜救行 動,但他始終秉持不論是山搜還是海搜,都視同是在找尋自己的親人一樣,當救起待救者那一剎那,那種喜悅心情無法形容。  至於「搜救」這種在外人眼中高危 險性的工作,廖國年輕鬆的說「還好啦!」,因為受過充分的訓練,在執行任務時,不論是正、副駕駛的飛行技術,機工長吊掛技能,機組員之間已具備良好的默 契,才能使他安心面對任何狀況,將待救者救上飛機。   從地勤轉任空勤救護士的黃秋耀上士認為,要達成救援任務,平日除了救援課程的訓練外,體能訓練也很重要,因為要上山下海,如果沒有體力,搜救任務就無法 順利完成。事實上,每次出任務都是一種挑戰,黃秋耀說,因為現場情況不明朗,往往都是直升機到了援救區的上空才會知道,但可以確定每次的救援地點,都是往 險境飛。經常和大自然搏鬥,問他怕不怕?黃秋耀強調,顧著救人都來不及了,哪裡會想到怕和危險!  黃秋耀認為,家人是他從事救護士工作最佳的後盾,由於 家人的全力支持,救援行動無論是在高山或海濱,他都能無後顧之憂的全力以赴、永不放棄。

引用http://news.gpwb.gov.tw /book.aspx?ydn=f2KgAkk4mpLkKacMaa%2B0zITBHLB99xnyw1Uw6ryvreYdou1W%2BIX4gNePqoVDTst76YXrUkT8ywoXj38SoJtc1Qlqr%2Fcm8Q0DEt4spr%2F%2BzB4%3D


引用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v=414896761870688

回文:

人們只想到自己,而往往都忘記有一群救難英雄(雌)在無私的付出,在救難過程,只想到要救的人,而都忽略在救難的人,那怕你一聲謝謝,也可以讓救難 英雄(雌)感到溫心,在此感恩所有救難人員的辛苦付出(每一個人都是每一個家庭中的重要成員,救難人員也有自己的家人,當你們在指責救難人員時,也想想他 們辛苦,不要因一時口誤,而傷到一個願意為社會無私付出的人)....在此感恩全國所有的救難人員...有他們的付出才能搶救一個個完整的家庭。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jich168&aid=6282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