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3/26 23:14:59瀏覽489|回應0|推薦0 | |
雖然榮格學派也強調他們的治療方式可以用在年輕人甚至於兒童身上, 但是,說真的,我還是覺得有點施展不開。 對於兒童, 我目前蠻傾向於阿德勒學派的處理精神。 好朋友的女兒最近每天早上要進小學上課的時候, 開始出現抗拒的情況, 一開始是會要求不要上學, 後來開始會哭泣, 接著開始不肯下車, 最後是整個抓狂,兩三個大人都不一定拉得住, 而她才小二而已。 ********************************** 阿德勒學派關心的是,對於當事人來說, 她心中出現的故事是怎樣的? 從當事人敘說的故事版本當中, 我們可以知道有哪些當事人? 這中間有甚麼互動方式? 當事人這樣做對她來說得到甚麼? 對她來說,她所知覺的付出的代價又是哪些? 換句話說,對於這個小女孩來說, 她現在這麼用力抗爭,所要爭取的是甚麼? 所要維護的是甚麼? 這是阿德勒學派在助人的時候,首要的關心點。 我很喜歡這樣的態度, 就是存而不論,同時,貼近當事人的內心世界。 ******************************** 對於好朋友習慣用說理的方式教導孩子, 似乎,小女孩嘗試使用跳出論理的方式,全然使用情緒的力量, 來和媽媽做一個抗爭。 問題在於,這樣的抗爭,在她心中的故事是怎樣的呢? 她想要維護的生活方式又是怎樣的? 在目前的生活當中,有甚麼事情會威脅到她原來的自我概念嗎? 這是我好奇的, 期待和小女孩的見面。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