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信任的尺度
2010/01/14 10:15:34瀏覽272|回應0|推薦0
101珠寶案【聯合報╱李湧清/南亞技術學院教授】2010.01.14 03:24 am
一個看起來發生在電視、電影中的劇情,活生生的就在我們生活中出現。日昨一個口操不甚純正英語的男性,前後兩度造訪位於一○一的珠寶店,第二次還帶了一個美眉。就在店員疏忽之際,留下美眉,搶(騙)了價值不斐的珠寶離開。電影中的劇情,讓我們瞠目結舌;生活中的故事,卻使我們大開眼界。
容筆者事後諸葛一番。
任何一個社會要進步,其實有許多要素,其中之一為信任。這包括信任某一個商家、某一個品牌,甚或某一種類型的人。這一個信任,在促進效率的同時,在某些人心中,剛好也成為漏洞。建立信任的方式,最直接淺顯的方式就是時間的投入。例如本案,針對店員,一次當然不夠,所以有時要兩次、三次;至於美眉,就先喝咖啡,更好消費美眉的友善。如果雙方皆為正人君子,效率便容易出現:你辦事、我放心。但萬一不是呢?對心無防範者而言,套句學術用語:這是二者之間高度的「資訊不對稱」啊!因此,首先簡單歸結:這不是一般搶案,而是以信任為基礎的詐騙案變體。
以信任為基礎的詐騙案變體,與其他詐騙案的手法雷同,萬變不離其宗:首先是鬆懈心防,繼之則為取得信任,最後則是動手犯案。所以,早上來了一趟,說下午還要再來(騙子真敢再來嗎?)下午不但來了,還帶了美眉來了(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自然更不可能有詐,就在這個信任之下,遭受損失。
有的人會說:事後諸葛,請問如果是你該如何自處?
借助前面所說的「資訊不對稱」概念,要請大家先思考的是:為什麼近年來「自付額」的觀念越來越流行,尤其在保險方面?簡單說,就是因為累積多年的經驗,保險業察覺因資訊不對稱而引發的道德危險無所不在,所以透過自付額的設定與對造風險分擔。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也存在同樣狀況。
因此,如果你是店員,首先該想的是:我對你的認識夠深切嗎?會有任何道德風險嗎?對這個提問,當然有人心想,若然,信任不是就不存在嗎?所以,接續的第二個問題就是:我們對對方的信任,可以到什麼程度?可以適用在什麼場合或情境?那是我能承受的損失嗎?
如果你是那個熱心的美眉,也應做同樣思考。簡言之,信任可大可小、可多可少。對方若只是單純問路,無須大費周章,自可充分信任。若真的要求陪同前往,心中定要重複前面第一個問題:我對你的認識夠深切嗎?如果真有十成把握,對對方有十足信心,那就如《孟子、公孫丑》所說:「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在此之前,容我再提醒一次,還有句俗話說:別被別人賣了,還幫他數鈔票。好嗎?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fe2008&aid=3685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