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8/05 09:15:14瀏覽366|回應0|推薦4 | |
小孩也可能罹患口腔癌 亞洲最年幼 全球第二小的口腔癌患者 七歲廖小弟弟歡喜出院 兒童乳牙換牙時,如果傷口不癒合,小心口腔癌上身! 一名年僅7歲的廖小弟弟,今年初乳牙拔除後,傷口遲遲無法癒合,經某家醫學中心切片確診罹患口腔癌後,多方打聽後找到台灣醫治口腔癌的權威--臺北慈濟醫院口腔顎顏面中心夏毅然主任,尋求協助。 由於男童口腔癌發生位置在下顎牙齦處,接近下顎局部淋巴結,治療上具有高度困難,目前口腔顎顏面中心團隊已順利透過手術,精確地切除腫瘤,順利搶救這位亞洲年紀最小的口腔癌患者。 在台灣,口腔癌的好發族群從以前的中高齡族群(50~60歲),轉變成青壯年族群(30-45歲),兒童罹患口腔癌的案例相當罕見。根據醫學文獻記載,在過去40年間,全世界僅有6位是12歲以下的口腔癌患者,其中,年紀最小為6歲,此次臺北慈院治療的7歲男童,是全球第二年幼的口腔癌病患,也是亞洲年紀最小的口腔癌病童。 病人廖小弟弟,在今年初乳牙掉下後,傷口一直沒有癒合,當時家長也沒有特別注意,直到兩個月後發現,原先換牙處有一個膿包狀的突起,才開始求醫,期間雖然前往住家附近牙科診所檢查,但是傷口始終沒有癒合,後來,廖小弟弟先在北部某醫學中心求診,再轉往臺北慈濟醫院,被確診為口腔癌。廖小弟因此住院並接受外科手術切除口腔癌,手術後3個月持續追蹤,目前傷口穩定,沒有復發跡象。 擔任牙科與口腔外科醫師達三十年的夏毅然主任,曾經為年齡高達百歲的口腔癌患者進行手術,為國內口腔顎顏面外科權威夏主任指出,口腔癌發生在小孩子的案例非常罕見,廖小弟是全世界年紀第二小的口腔癌病人。 尤其廖小弟弟的口腔癌發生位置在下顎牙齦處,病灶接近頸部淋巴結,與其他年幼兒童口腔癌好發位置不同,在治療上有其困難度,不僅齒槽骨需要切除,同時術後左右臉頰不對稱發育的機率很高,因此必須對廖小弟進行長期追蹤檢查,也需要兒 由於國內90%的口腔癌患者,都曾經有抽煙或咀嚼檳榔的習性,甚麼原因讓不煙不酒也不吃檳榔的廖小弟弟得到口腔癌?目前還是無法確定,但夏主任特別呼籲,只要口內傷口超過2~3週沒有癒合,就會有惡性轉變的可能性,提醒民眾,特別是小孩與抵抗力弱的老人,對任何的口內傷口或是破皮都必須要有警覺心。 一般而言,正常的口內破皮潰瘍,大約7-10日左右可以癒合,如果超過2-3星期還沒有癒合,一定要去醫院找口腔外科醫師進行進一步的檢查。夏主任指出,口腔癌其實是很容易自我檢查發現的,但是目前大約有百分之六十的口腔癌病人到了第三期或是末期才來求診,因為一開始,病人都輕忽以為自己是牙周病或是普通破皮潰瘍,只要刷刷牙或是自我塗藥,傷口就自己會好,因此而忽略了治療口腔癌的黃金時機。 目前廖小弟弟已順利出院,並持續回診,目前術後一切恢復正常。爲了保護開刀部位的組織可以正常修復和生長,活潑好動的廖小弟弟,已經暫時放棄激烈的球類運動,改玩比較靜態的益智遊戲與掌上型電動玩具,不過他對運動還是念念不忘。相信在父母的愛心和臺北慈院的醫療協助之下,廖小弟弟一定可以很快找到新興趣,健康快樂的生活。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