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2/20 11:25:39瀏覽148|回應0|推薦6 | |
預防醫學概念 上醫院是人人所不喜歡的,常常在疾病發生後才尋找醫師的協助與治療,但往往無法恢復原本的健康狀態,甚至留下後遺症,造成生活的失能。 在成為醫師的過程中,我常在想如何醫治病人,但在我成為家庭醫師後,才認處促進及維持大眾的健康,阻止疾病的發生才是最基本的醫師責任。 這幾年來,常在門診遇到病人拿著一堆健康食品問是否可以吃?病人也開始詢問家屬有人中風,是不是我該注意什麼,或做什麼檢查?也曾有特殊職業的病人希望自費做特殊檢查;預防醫學似乎覺醒過來,大眾已有了阻止疾病發生,及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慾望。 什麼是預防醫學?主要包括二大項目,一是健康的促進,二是疾病的預防;今由這二大方法來阻止疾病的發生,維持生理、心理甚至是社會的美好狀態。 首先談談健康的因素主要有生活形態、環境及醫療體系,其中影響最大的即是生活形態。要促進健康,最基本的就是注意營養均衡,維持適量的運動;所以每個人都是自己最好的醫師,每天補充維他命一顆是比不上好好的吃一頓均衡的餐點,每天吃一顆深海魚油也比不上運動三十分鐘。 那麼究竟怎麼吃?怎麼運動?飲食方面,把握12345原則,每天吃一份水果,二碟蔬菜,三匙油脂,四碗五穀,五份肉魚豆蛋奶;而所謂的份、碟、匙、碗究竟多少,這就因人而異囉!一個五十公斤的人,和八十公斤的人是不一樣的,基本上,一公斤需20-30卡洛里,運動活動量大的人,當然可增加到35卡洛里,而想減肥的人,則可以少到20-25卡洛里。 如此說明,一般非醫療體系的人難以理解。在門診時,我會告訴病人每天所吃的蛋白質(肉魚蛋豆奶)約自己二個手掌這麼多,菜多吃,但注意油膩的問題,米飯每餐都吃。 運動方面,運動模式、時間依方便、安全、即順從性高為原則;一般建議是每週至少三天,每天20-30分鐘。 老年人及不喜歡運動的人,可採用簡單的散步或快走;太胖的人,可以游泳或採固定型健身腳踏車;有心臟血管疾病或其它慢性病病人,則建議輕度運動,例快步走或慢跑,且一旦有不適必須馬上休息,一般建議10分鐘就休息一下;當然,健壯的人,可以增加肌力、耐力的運動為佳,例騎腳踏車、有氧舞蹈、游泳、馬拉松式跑步,且當心跳已達220減去年齡後的百分之七、八十時,及該休息一下。 現代人常因忙碌,忽略運動的必要性,運動除增加肌力、耐力外,根據研究,運動四週至六週後,情緒及心肺功能都會感到明顯的進步;現代人要鼓起信心來打破疲勞倦怠的惡性循環。 生活除了吃、動、睡,良好的家庭生活、婚姻生活及性教育,適合的工作與娛樂環境也都是影響健康的重要因素,疾病的發生常常是生理、心理、社會三者失衡下的產物。舉例來說,誤潰瘍、高血壓、慢性筋膜炎、慢性失眠與壓力都是息息相關的。所以,新政府大力推行教育改革及人文素養的提升是有道理的,從居家生活到工作,都是得靠智慧及EQ,使心理處在安寧美好的狀態。 預防醫學的第二大項目-疾病的預防,利用衛生教育及定期的健康檢查來阻斷危險因子,進而阻止疾病的發生。 衛生教育包括培養個人衛生,改善環境衛生,避免職業危害,預防意外事件及攝取特殊營養。教育的推行常常是需要政府衛生單位之協助、輔導及媒體的傳播;例如腸病毒流行時期,大家勤洗手的習慣;例燒傷的緊急沖、脫、泡、蓋、送的措施。 目前預防醫療的抬頭,我非常樂見醫師在位教育上角色重要性的提升與落實,從現在越來越多的健康網站之設立,及電視媒體的醫師訪談等等,表示了醫師在疾病預防的角色不再只是一般所知的定期健康檢查。 不過,定期檢查也是相當重要的,從幼兒的預防注射,身高體重的評估,青壯年時期的血壓、膽固醇,女性子宮抹片及乳房檢查到老年人的體能,居家自我照顧能力,視聽力及慢性病篩檢,癌症篩檢都是最基本的一般定期體檢項目。 然而定期體檢還是因人而異的;例特殊家族史或特殊族群,所需的體檢時間及項目就與一般人有很大的差別。 例如肝癌家族使者,20多歲即需找醫師篩檢即了解生活注意事項;大腸炎家族使者,30多歲即需篩檢,乳癌亦是。 又例如抽煙這族群的人,長期抽煙者,若每天抽煙包數乘上抽煙年數大於15者,患心臟血管疾病與癌症的機會已是一般人的四倍;針對這族群,建議定期找醫師體檢,醫師也會給予戒煙的治療行為。 例如肥胖的人,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膽結石、癌症、關節炎的機會很高,也必須提早尋求醫師體檢並做健康的規劃管理,包括如何健康減肥,多久檢驗及體檢一次等等。 例如經常藥物注射者,多重性伴侶者,異性戀者需注意性病的防治及病毒的感染(例B型肝炎、C型肝炎等)。 從以上定期的體檢例子來看,疾病的預防是個人化的,每個人都有其特殊情況,光依年齡別、性別就有相當不同的健康檢查模式,醫師會依訪談所知個人史、家族史、職業史規劃個人的健康檔案,倘若每個人預防疾病的觀念都能提升,將來100多歲可能視常態,人瑞的定義可能必須改為120歲。 疾病的發生,必然是致病因子、宿主、環境三者共同造成的,要阻止疾病的發生,最重要的還是個人的努力,尤其是促進健康方面,透過營養的注意、運動、合適的工作、休閒環境、良性的家庭生活,讓個人及社會增強對健康決定因子的控制,維持生理和上會上美好的狀態,而不僅僅止於免於疾病。 其次,別忘了個人環境的衛生及定期的體檢,針對健康危險因子的評估及早期診斷,來限制疾病的發展。 綜合言之,預防醫學是趨勢所需,而且是必須大家共同努力的;願這小小的概論,能引起大家的共鳴,共同創造健康美好的生活。 作者:馬偕醫院 康寧醫院家庭醫師 林美秀醫師 2000.8.16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