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RSS Feed Link 部落格聯播

文章數:16
簡說香港資本主義發展(2010年4月6日)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2010/04/11 21:18:14

簡說香港資本主義發展

(201046)


  自從,英國從自由資本主義階段進入到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其資產階級之間在本身市場的競爭對手愈來愈小,他們之間再不能透過在本身市場上對無產階級勞動力進行剝削使無產階級為他們之間生產商品獲得的剩餘價值來與對手進行競爭把其實現為利潤,其必然透過軍事向外侵略建立殖民地。

  英帝國主義在鴉片戰爭中成功擊敗封建主義社會的清朝,把香港成為第一個在中國建立的殖民地,其後與法帝國主義在英法聯軍之役中最擊敗了清朝,先後進一步奪取九龍和九龍以北的土地來擴張香港殖民地和租地,而英帝國主義在香港建立資本主義政治制度,使其所代表的國際資產階級如匯豐、渣打等金融財團和怡和、太古等貿易財團能在香港投資,但香港的封建地主階級仍有一定勢力,這些封建地主階級以保良局、東華等的慈善團體名義透過民生事務來間接參與政治,英帝國主義須透過收賣封建地主階級來確保自身,使其的國際資產階級不能在香港完全發展了符合自身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更因要收賣封建地主階級來確保自身須進行大量花費,曾試圖為此放棄香港殖民地和租地改為佔領其他殖民地。

  相反,上海後來才被歐、美等帝國主義所佔領而成為其租界,其不斷在政治方面大量擴張租界的土地和在租界裡實行種族隔離來清除其的封建地主階級勢力,確保了其所代表的國際資產階級如匯豐、怡和、花旗等的金融及貿易財團能在上海投資。後來,中國發生了太平天國革命、義和團起義等反帝運動,有部分國際資產階級借此大建房子吸引人們逃到上海租界居住來獲得房租,有大量來自上海附近的封建地主階級為防戰事損害了所掌握的生產資料並連同其所控制的無產階級而逃到上海,也有大、小資產階級為防生產資料受損而逃到上海,這樣使歐、美等帝國主義所控制的工部局放棄實行種族隔離。

  逃到上海的資產階級和從封建地主階級而脫變為資產階級為了生活,把自身所掌握的生產資料以吸引工資向無產階級或部分小資產階級購買其的勞動力為他們進行商品生產來獲得剩餘價值而導致了上海工業發展。同時,這些資產階級須向國際資產階級的金融進行借款來擴大生產,國際資產階級也向這些資產階級進行貸款來擴大資本,使國際資產階級能在上海發展了符合自身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並在解放前把上海其視稱為“國際金融中心”。

  直到解放戰爭後,大量的封建地主階級、買辦官僚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為防自身掌握的生產資料免被無產階級奪去而逃離到香港,大量國際資產階級如匯豐、怡和、花旗等的金融及貿易財團把主要資本移到香港發展,其後中國支援朝鮮抵抗美帝國主義及其傀儡政權而被禁運,加上當時不斷有各省市的小資產階級(中農、小商人及出身其的知識分子)大量遷入於香港並使其人口多於無產階級人口,以李嘉誠、李兆基、郭得勝等為首的封建地主階級、買辦官僚資產階級為了使自身能生活,其必然要把掌握的生產資料以吸引工資向無產階級購買其的勞動力為他們進行商品生產來獲得剩餘價值,但當時無產階級勞動力非常缺少,這使那些封建地主階級、買辦官僚資產階級須以吸引工資向小資產階級購買其的勞動力才能為他們進行商品生產來獲得剩餘價值而發展了香港工業,而國際資產階級利用了買辦官僚資產階級須透過借貸來擴大生產,透過對其進行貸款來擴大自身資本獲得更多剩餘價值,使香港發展了符合國際資產階級自身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代替了上海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並經過不斷對無產階級剝削更使香港成為了“亞洲四小龍”之一。

  香港在成為國際資產階級所稱為“亞洲四小龍”時,英帝國主義所代表的國際資產階級及其所收賣的買辦官僚資產階級不斷對無產階級、半無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進行剝削,使其不斷對國際資產階級及其所收賣的買辦官僚資產階級進行反抗。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未,先是發生了群眾不滿天星小輪向英帝國主義的殖民政府提交比原價高一倍的加價申請而進行的反對加價運動,而這場運動被英帝國主義鎮壓後導致群眾對其不滿增加,其後新蒲崗塑膠廠工人不滿待遇惡劣而進行罷工又被鎮壓,引發了群眾的憤怒並在左派工會組織下發動大規模罷工、罷課、罷市的反英抗暴起義。

  反英抗暴起義被英帝國主義暴力鎮壓後,左派組織仍有領導群眾進行爭取中文合法化運動、反貪污運動等的改良運動,但由於殖民政府在鎮壓後實行法西斯政策大力打壓左派組織的活動,其後走資派與美帝國主義分別為了從社會主義社會覆辟到資本主義社會而共同合作,成功在內地進行反動軍事政變奪取無產階級政權,使香港左派組織受到嚴重的影響,潛服於其的反動投機分子更因此有機可乘地控制其組織,其組織一是被消亡或是被脫變為右派。加上,香港的工業一直由買辦官僚資產階級控制並依附於國際資產階級的工業,國際資產階級為確保能購買便宜勞動力進行商品生產來獲得剩餘價值而制約了香港的工業從生產分散的工場手工業階段發展到生產集中的機器大工業階段,在長期處於生產分散下使工人的組織性鬆散。

  英帝國主義的殖民政府在鎮壓後大力對群眾基本生活進行改良,並在其改良基礎上控制了教育來對群眾思想進行奴化,而買辦官僚資產階級把所剝削的剩餘價值中的一小部分對工人進行收賣,同時其還把所剝削的剩餘價值中的大部分作為自身的資本積累,透過自身不斷積累的資本控制了傳媒來對群眾思想進行腐化,使一般人民不能輕宜地對其反抗,繼續實行了資本主義社會制度,這種和諧狀況一直維持至今不變,香港人民還沒有得到解放。



李國亮

201046


參考資料:

《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後》作者:列寧

《香港歷史》作者:維基百科

《上海歷史》作者:同上

《天星小輪加價事件》作者:同上

《反英抗暴》作者:同上

最新創作
簡說香港資本主義發展(2010年4月6日)
2010/04/11 21:18:14 |瀏覽 899 回應 3 推薦 6 引用 0
左派接受與右派聯合是投降
2010/02/15 14:01:55 |瀏覽 895 回應 1 推薦 1 引用 0
革命絕不是由互聯網主導
2010/01/27 21:09:34 |瀏覽 811 回應 0 推薦 1 引用 0
反對機械地看待生產力對生產關係的作用(2009年12月31日)
2010/01/01 14:37:27 |瀏覽 768 回應 0 推薦 0 引用 0
悼念人民科學家——錢學森同志(2009年12月2日)
2009/12/04 21:25:27 |瀏覽 818 回應 0 推薦 3 引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