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7/25 08:30:46瀏覽223|回應0|推薦2 | |
羅斌想到此,已無興緻再遊山玩水了,也許住持大師能給我滿意的答案。他想。 住持大師正好下了晚課,在一片靜穆的向晚光影中走出佛堂,羅斌的突然出現,彷彿早在大師的意料之中,只見大師平靜地走來,然後把羅斌引至禪房。 「施主,裡邊請。」 「大師先請。」 一陣禮讓之後,兩人進入禪房,首次進入大師平日坐息的處所,羅斌聞到一股檀香的味道,心情立時平靜無波。他趁住持在張羅茶水之際,迅速瀏覽室內的陳設;到處一片祥和、清靜。對於大師的居所,他真是羨慕至極,他想大師的心境必定是豐盈而踏實的。 「大師,我想請教您一些有關人生方面的義理。」坐定之後羅斌開門見山的說。 「請教不敢,就當我們互相研究吧!」住持客氣的雙手合十。 「請教大師,人難道真是為了受苦而來的嗎?」 「是的,人的五官正好代表了一個『苦』字,人是為了償還前世的債務而來到今世的,你可以不相信鬼神說,但不可以不信輪迴,佛教中的輪迴有六道,其中三善道之一的人道,卻是最苦的,因為它必須擔負所有的煩惱,雖然人的一切煩惱皆是自找的,但多少也是前世註定的因。」 「現在社會秩序如此紊亂,也是人為因素嗎?」 「正是人類自找。」 「有何救苦救難的良方?」 「此一良方在每個人的心中,只要有心便能救世,但這顆心必須是『善』心,而非『惡』心。」 「如果發現了不公、不義的事,該如何?」 「不理它。」 「但是這樣會使一些無辜者蒙受傷害。」 「不理它之後一切的紛爭便會平息,人類之所以會起紛爭,完全在於人有私慾,為了私慾,人們會使出各種令人意想不到的殘忍手段來傷害別人,以達到各人的目的。」 「除此之外,還有什麼更好的方法能醫治這個病態的社會。」 「寬恕之道,人和人之間最忌互相仇視,如果能彼此寬容,則這個世界必是清明的,也就無所謂的不公、不義產生。因為每個人都肯退一步為對方設想,如此一來天下豈非太平了嗎?」 「大師有此高深的治世之道,實不該埋沒此山中,應該入世拯救天下蒼生。」 「施主言重了,我正是最不懂處世之道者,所以才落得今日出家的途徑。我看得出來施主是有心人,您不妨以入世的心情去從事一些改革俗事的工作,不知施主意向如何?」 「恐怕能力不足以擔此大任。」 「事在人為,不做做看怎知成敗如何呢?」 兩人繼續談論一番後,羅斌告退出來時天色已暗,寺廟中已燈火通明,聽罷住持大師一番深藏佛理的話後,他的心情確實輕鬆、平靜不少。 本來,上山之前,在受到一連串的挫敗之後,對於為工會同仁服務的熱誠已降至冰點。每當回到家中,獨自閉鎖在書房,面對許多親眼所見的一些殘酷事實,他總覺得自己有志難伸,真正是到了英雄末路之境。然而,今日聆聽大師的一席談話之後,那星星之火似又在心中燃起。他明白,以自己那喜於打抱不平的個性,那一點星火在理想與正義的助燃下,勢必燎原。 今晚是羅斌山居的最後一夜,他決定明天一早便離去,晚齋之時他已向住持大師打過招呼,並且感謝他的教誨及數日來的照顧。 為了享受山中的寧謐,羅斌在山中流連至深夜方始就寢。山中的夜雖然沒有都市耀眼的亮麗,但滿月的銀光,卻照耀著他寂暗的心靈。他獨自走在山道上苦思,他把事件的前因後果,猶如珍珠穿線那樣,將之串聯起來,他也一一檢討、反省著。同時他在苦思中了悟了自己今後該走的方向,在得到答案之後,他欣然的回到臥榻。 翌晨,他沒有驚動寺裡的任何人,簡便地提起行囊踏著初昇的旭日,往山下的路途邁開大步前進。前些日子他是踏著蹣跚的步履尋上山來,如今他只覺得身輕如燕,並且帶著豐盈的心靈下山,他哼著不成曲的台灣小調,漸去漸遠,他回首望望佛寺,只見寺頂在群山中猶露出半個頭:孤寂、冷竣地矗立在那兒。(全文完) |
|
( 創作|小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