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拿破崙與浪漫時代
2007/02/08 16:11:33瀏覽550|回應0|推薦4


  拿破崙是浪漫時代的英雄神話,他的「自由、平等、博愛」口號,使法國大革命不久之後即陷入混亂局勢的法國增添希望,讓渴望改革的人看見願景實現的可能性。他的擁戴者不僅只在法國,也及於法國之外其他各歐洲國家。

  許多藝術家對拿破崙的崇拜,使他們紛紛用畫筆記錄下拿破崙的一切,於是我們竟然可以從這些藝術作品中,看見拿破崙的活動、成功、加冕、與最後的失敗!不僅有藝術意義,也有歷史文獻的意義。

擁戴拿破崙的藝術家大衛


  擁戴拿破崙的藝術家中,最有名的藝術家,就是大衛。

  大衛把拿破崙想成是法國大革命的繼承人與混亂的終結者,對他非常崇拜,同意作拿破崙的宮廷畫師。他畫了一系列肖像畫和歷史畫,精雕細琢,有驚人的效果,把我們帶到了拿破崙時代的歷史與生活中。

  因為拿破崙不耐久坐,所以畫家得掌握另一種畫英雄的筆法。大衛說:「並不是非得精確的勾勒輪廓或畫出臉上的小疙瘩就表示畫的像,應當是要畫出其氣質、其精神……。」

  大衛的修辭藝術是思想的、沈靜端莊感的,他期望透過繪畫感動,教育、促進、引導德行。除此以外,他還是愛國主義的,因此他參與政治,其藝術高峰也是其政治參與高峰。

  隨著拿破崙失敗,傳奇革命活動結束,歐洲回到復辟保守時代,大衛對革命激情的改革幻想也隨之破滅,這時他寧可流亡國外。但遠離法國與革命戰場,他失去了他的藝術靈感與動能,畫作都不佳,1825 年過世。

大衛畫的《拿破崙加冕禮》,描寫 1804 年十二月在聖母院舉行的加冕禮,這不僅成為歷史紀錄,也是偉大的肖像畫,我們在人群中看見主教庇護七世、卡普拉拉紅衣主教、皇帝的母親─她和其他婦人坐在背景的包廂中,而在包廂上方,則是畫家大衛自己和他家人、朋友孟格絲、維安和格雷特里。大衛並把拿破崙兩位姊妹畫在侍從女官中左起第一、二位。皇后若斯菲娜跪在拿破崙腳下,正在接受后冠。畫面鮮豔奪目,色彩光線掌握適當,氣氛莊嚴嚴肅,畫家大衛在這幅畫中將他所有的技巧發揮的淋漓盡致。大衛所記錄的這個加冕為皇的事件,正好也是讓歐洲多少等待社會革命的思想者幻滅的開始。

批判拿破崙的藝術家哥雅

  對拿破崙採取完全不一樣的批判角度的藝術家,就是西班牙的哥雅。儘管哥雅對王室貴族一樣的厭煩輕視,期待社會政治改革,但他卻看到法軍暴虐不仁的一面。

  法軍 1808 年進駐西班牙,西班牙王室決定簽約割讓國家,但是馬德里的人民卻不願意,於 1808 年五月二日揭竿而起,大喊:「他們劫持我們的陛下,劫持王室全體成員,打死法國人!」

  因此拿破崙失敗,對西班牙而言,卻是樂見其成的好事。1814 年西班牙王權重新得到自主權,為紀念斐迪南七世登基,哥雅決定用畫筆把反抗歐洲暴君的光榮起義中,最著名、最英勇的場面、行為,載入史冊。於是他創作了兩幅大作:《五月二日》與《五月三日》。


    《五月二日》,回顧拿破崙禁軍騎兵隊對馬德里暴動的鎮壓,他用中央的大塊紅色照亮整個畫面,以襯托暴動死傷之血。畫面人群擁擠,幾個比例較大的特寫人物的身體與手的動作,使構圖線條製造出騷亂之感。

 
  《五月三日》紀錄百姓慘敗被抓後,在城郊的屠殺。這幅畫面選用灰暗底色,以襯托出中央之白。士兵背對觀畫者,醫治的顏色與動作,彷彿龐大的國家機器,沒有感情冷漠無情。穿白衣的人對面的燈,將其白衣照亮的充滿光亮,他雙手向上,宛如基督的受難,如果仔細看他的雙掌,還會發現有細微的凹洞彷彿釘痕,充分顯示哥雅是用著宗教感情在作畫。從他旁邊被槍殺死亡倒地不起的人,觀畫者都被提示下一秒,這光明白衣上,就會染上鮮血,像他腳下染紅土地的鮮血。而倒地者的受難姿態,正好是站立受難者姿態的同步反映。

  畫家記錄了無名者的受難、無名者的鮮血,成為拿破崙英雄負面形象的歷史紀錄。畫評家馬羅爾說:「《五月三日》是足以與《拿破崙加冕禮》相提並論的垂世之作。」

    儘管是宮廷畫家,但擠身宮廷,讓哥雅看見這其實是一個瀕臨危機的階層。他們腐敗,充滿欺騙、虛偽和淫蕩,他見看他們的醜陋,因此下筆蘊含諷刺。例如這幅《查理四世一家》,他讓他們在華麗的服飾下,無法遮掩的露出高傲、慌亂、墮落、平庸與空洞。窒悶的空間讓人有窒息感,標準的面對觀者的筆直站立姿勢,卻顯得很沈悶,因為哥雅是故意用了大片的深濁顏色作背景。而站在畫面最中央的王后,其身上首飾,幾乎成為枷鎖,囚禁了她,她臉上露出叫人無法不嘲笑的愚蠢。
   
    我們要特別注意的,是在查理四世一家背後暗處,哥雅將自己畫了進去,他隱於暗處,彷彿在這王族面前微不足道,但他諷刺、控告之畫筆,卻記錄下歷史,也讓後世知道,拿破崙最初推翻貴族階層,引進自由平等博愛,曾風靡多少已對自己國家王室貴族嚴重不滿,爆發認同危機的有志之士;但最終,也是他讓這些有志之士幻滅,澈悟拿破崙是英雄,也是英雄神話。

  正因為哥雅的藝術靈感不是源自英雄神話、政治社會改革的時代激情,因此拿破崙的失敗與退位,並未影響哥雅繼續創作。哥雅的創作動力來自他個人的生命史與心靈激情。所以哥雅比大衛,更成為浪漫時代的藝術家代言人。

從政治到藝術,從革命家到天才的靈感

  法國大革命與拿破崙革命,是浪漫時代的發端,在英雄崇拜幻滅後,浪漫時代從期待英雄,轉變成期待藝術家 ── 藝術家的靈感,才是時代英雄的天賦。

  席勒說:「在動盪不安的時代,參與政治,最終會發現只有美學才能解決問題,經由美,人才能達到自由。」

  他們堅持藝術這種天生的美感是絕對崇高的,是可以導致道德責任感與自由的。這種理想主義是誇張的,但多少也受一種經驗影響:偉大的藝術背後總有一個偉大的靈魂,這靈魂終究是英雄的。

  對拿破崙採取批判態度、不相信他的英雄屬性的畫家哥雅,算是浪漫時代最早開始自陳偉大靈魂偉大靈感的藝術家。他畫下象徵性甚強的《巨人》以暗指對外在理想的不安疑慮。在他筆下,女人是他無法迴避的主題,女人成為心靈的象徵,成為他個人生命史 ── 從藝術高峰、到面臨重病、到面臨死亡的隱喻。所以他藝術高峰的繪畫是《裸體的瑪哈》、《著衣的瑪哈》;病重後他畫下《我與醫生》以記錄其生命衰敗的過程,那時的女人變成《安息日的巫婆》(局部)。死前,他畫下《死亡》與版畫《我還在學習》,表達他與死亡奮鬥的不安與不甘。哥雅最後的一幅繪畫還是女人,女人成為重返青春純樸的希望象徵,所以他畫下《賣牛奶的少女》。追溯他的藝術靈感,其實就是追溯他的生命史與藝術心靈,拿破崙之後的浪漫時代,認可了藝術家的偉大靈魂,是他們帶人類邁向真正的自由!

    風景畫家透那,一樣是浪漫時代的典型代表,他在光、霧、蒸汽、雲氣、火光、黃昏夕照中植入了某種幻滅感,近似英雄的悲劇意識。其《夕照》,正是描繪放逐後的拿破崙,但是英雄拿破崙已成為背景,主題是夕照、是即將進入黑夜的悲劇幻滅感,這種唯美的心靈暗喻,才是拿破崙之後、浪漫時代的重點 ── 拿破崙失敗了,藝術家取而代之,藝術取代政治,透過美,得到自由。

  當然,「偉大的藝術背後總有一個偉大的靈魂,這靈魂終究是英雄的」觀點,造成浪漫時代之後很多藝術家的刻意誇張天才性格、天才生活,外在文飾矯揉造作遠勝過心靈深度,以致於藝術作品良莠參差,知名度與藝術品質不成正比,這不僅對藝術造成磨難,也對藝術家之偉大靈魂,造成反諷。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gionra&aid=729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