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8/10 01:00:00瀏覽5487|回應2|推薦61 | |
龍港小漁村單車散步 住在台北,卻聽見好多屬於家鄉的故事,於是我走進這些故事裡。 那天與朋友聊起她的家鄉龍港,位在後龍溪出海口畔的一個落寞的小漁村,我知道這個地方,也一直想騎著單車前來探險。好幾年前騎車在西濱奔馳、寫「單車一日小旅行」路過村子口,都因為 "忙碌" 為借口,讓走進小村子的想望一再錯過。快入秋了,旅途浸潤在腦海中,怎能讓它悄然逝去,於是我提著小折、搭上火車,往龍港出發。 海線,公司寮 原本想搭海線火車,直接在後龍下車,沒想到海線車班就像是緊貼大海的村子一樣寂寥,可以攜帶單車的第一班PP自強號,10:30才從板橋出發,算算路程,搭這班車再加上單車路程,踩進龍港也是過午時分了。經過車班查詢,早上7:10板橋開車的105次山線PP自強號,8:39苗栗下車,再騎個十幾公里台6線,就能早點走進龍港的海風裡,一個對我而言陌生的小村子。 遠道而來最快的方法是在竹南換搭電聯車;騎單車的變化就多了,苗栗山線火車距離龍港大約12公里,路況略為起伏,讓我這太久沒練的身子逼出不少夏末汗水。接近海邊,悶熱的夏天溫度節節敗退,日正當中時候,迎面而來帶點鹽味的風,含著淡淡的涼意。騎單車滑過西濱橋下,也就沒有如台北的那種濕悶。一點也沒錯,西濱高架橋上,清楚眺望龍港小村子,只不過沒有人會特別注意罷了。龍港行政區劃分在後龍的龍津里,"津" 字所指即是昔日公司寮港,前陣子與朋友聊起此地舊名,才知道位在後龍溪出海口南岸的龍港海邊小村,曾經是後龍對外的主要港口,位居通往八里坌的轉運站,清末更是台灣對大陸航運的重要港口。早年商業活動繁盛,搭寮工作、成立公司,舊名字公司寮就是這麼來的。落盡鉛華、風光不再,今天漫步走來卻沒有感慨悲涼之情,倒是有若離開大城來到世外桃源回歸初心。 寮港歸舟,遠去 龍港車站比想像中還要靜、還要冷清,一處沒有人看守的招呼站,快車偶爾倏地掠過,完全不留情面,比擬現代只講速度不求本質的世局,十分貼切。沒有大門也沒有售票口,腳踏車輾著滿地碎石,騎進被遺棄、有若廢墟的車站。第一次來,真的會搞不清楚在哪上車! 公司寮村子在鐵軌另一邊,車站的天橋連接二側,我停好單車登上天橋,大約可以看見半個村子與大海相依,房舍不少安靜很多,就是人煙杳然,眺望漁村彷彿擁抱整個後龍溪繁華過後的安安靜靜。騎車來,省得再走過跨鐵軌月台的天橋,車站邊有個鐵路涵洞,穿越後是村子某個角落,涼亭一座、土地公廟一間、失去生機的老樹抓住藍天,還有掛著公司寮門牌的家家戶戶。在地人都以公司寮老名字叫這個小村子,只是我找不到人可以聊天,說大不大的村里間,也能讓我在巷弄街道迷路老半天。起初我和單車沿著公司寮漁港指標,掠過黃槿樹牆慢慢地踩進古老的港彎,遇見退潮,竹排(膠筏)停靠在泥灘地上,失去繁華的碼頭顯得雜亂。早年暗夜漁火點點,商船燈火通明,後龍溪出海口「寮港歸舟」盛況空前。民國四十五年後中上游大量開發,逐漸淤積的出海口,已無法再行船通航,「寮港歸舟」只剩得一場燦爛的歷史記憶。還好,堤防邊的「寮港歸舟」解說猶在,一段地方的故事讓我這過客看見,世界上又多了一個人知道那些美好的日子。, 夏月,採蚵 七月仲夏將去,坐在海堤上吹風看景,溫微涼、色開闊,陣陣身心舒徐。 退潮的後龍溪口露出大量灘地,泥砂退散了人船,卻帶來大自然的恩賜。夏秋時分,公司寮村子裡的人一身勁裝,海口防風裹著花布的打扮,撩過溪水在河心裡撿蛤仔、挖野生蚵。我坐在海堤上半個多小時,找不到人聊,聊這些季節的漁村活動。朋友說了,在地人撿回蛤、蚵,大多自家食用,少會拿出來販賣,野生蚵較小,味道清甜,只有在地人吃得到。當東北季風吹起,大家夥便回到家中渡冬,待隔年六月再走向河心採收。如此循環,大自然的賜予當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河灘延伸到海口,穿上花布的採蚵人,點點畫在廣闊的河心,二三十人到二三百人的景況都有。「寮港歸舟」不復以往,今天龍港拾蚵伴著風車轉呀轉的,轉出另一種海口的美麗畫面。 漁市巷、古月巷、五福巷,老街 「榮景不在,那些古老的巷子腳步聲依然輕響,村子裡迷路二個多小時,大概也能把曲折離奇的巷弄連接方式些微熟悉,騎著腳踏車,走進當年光景,先從有指標的魚市巷開始。」迷路遇見魚市巷指標的我,心裡想著。 地上鋪了石板,我小心翼翼的推車走進魚市巷,上坡通往被紅磚牆夾道的小巷子,愈來愈窄,窄到只有一台單車勉強通過。那年魚市叫賣聲,如今只有我,跫音輕響,希望找回一些過去留下的痕跡。小村子有一種與世無爭的不理人個性,紅磚牆裡的狗狗狂吠,但就是看不見屋子裡的主人,探頭張望。巷子短得讓人訝異!不到五分鐘,看見出口了。老巷子自然連接一樣年歲的舊巷弄,五福巷,順著走,經過三二間老厝,廣場前我停下腳步,雙手合十,向公司寮村裡引以為傲的五福宮祈求旅行平安。逛過漁市巷、五福巷,另一頭的古月巷也是在不經意中踏入,瞧見鋪上石板的巷子,直覺那是一段歷史的指引。這巷子寛一點,住在胡同間的老房子,黑瓦、鐵柵木窗、卵石牆腳,找不到人說故事,我只能拼湊屬於自己的回憶。小時候,住在萬華的兒時歲月,四五十年前,也有著相同的巷弄房舍。萬華在淡水河邊,龍港在後龍溪畔,一樣傍水,卻留下不一樣的日子。 迷路半晌,水壺也差不多見底,肚子也餓了。剛走進村子,記得瞥見火車站前有間小小的雜貨店,這就繞去買瓶沙士消消暑氣。沒想到,是雜貨店暫歇營業或是門口擺台冰箱,只賣些不能當飯吃的飲料?雜貨攤子上的阿媽也不太說話,這是我唯一遇上的在地人。不過,我很喜歡遺棄城市,回到淳樸生活,難得一天找不到人說話、尋不到東西填肚子、等不到車回家,不用再想著面對世界進退應對,心整個清爽無邊! 離開公司寮,往西濱北上,在後龍溪橋上,我看見剛迷路穿梭的小村子。台61線,西濱公路,里程106K,後龍出口。下回再度經過村子口,我一定會記得,龍港,這曾經繁華的濱海小村子,現在靜得只剩心海的懷念。 聽朋友說,龍港的夕陽比阿里山美,外出的遊子日日想念。改天,我想特別來看夕陽,屬於家鄉才有的夕陽。 自行車小旅行路線 路線難度: ★★☆☆☆ 進階 旅行分類: ■漫遊 / ■深度 / □運動 行程: 苗栗火車站→中華路→台6線(經國路往西濱)→同興老街→龍港車站→公司寮漁港(龍港漁港)→小村子漫遊→台61線(西濱公路往北)→126線道(往後龍)→後龍→大山→談文→竹南 總里程: 39公里 旅行時間: 6.5小時 GPS資訊: 苗栗車站至龍港車站: 里程11.7公里,苗栗車站標高45M,台6線上坡高點104M,龍港車站標高16M。 主要上坡,3.8公里至5.41公里處,1.6公里上升78公尺,斜率4.8%,大約與烏來前段上坡強度相同。 台北出發鐵路接駁: 去程往苗栗: 105次PP自強號,7:10板橋開車。 回程往台北: 126次PP自強號,16:41竹南開車。 搭乘PP自強號,可攜帶單車以攜車袋打包,置放於12車,專用車廂,不必再另購票。 文、攝影 / 茶花小屋 2016.7.29
從台北南下,前往朋友的故鄉,龍港單車散步 海線火車班次少,便搭著山線火車在苗栗下車
這夏天時分的天空真藍,沒有半點雲彩,像是在歡迎遠道而來的我
其實這是個大上坡,高點104公尺,比後龍好望角的還高一點 從苗栗走台6線到龍港,我忘了有這坡,太久沒練,滿身大汗上來
快到龍港前,看見海線火車在此與台6線並行 鐵軌劃了二道S,慢車也跟著書寫海線的曲線
進入龍港前,發現一處同興老街,過馬路,就騎進來了 後龍溪南岸,同光國小邊上,住龍港的在地人都讀同光國小
老街裡大多還是紅磚立面,不過連棟卻不連成亭仔腳,有些老屋已拆除,訴不盡繁華
老街星期六日才開張,是否失去原味了,我想還是去龍港村子找原味吧!
龍港車站,沒有大門、售票口,單車隨意騎進車站裡 時光拋棄了它,現在降級成為招呼站,上下車不用買票,慢車停靠後直接上車 列車長一眼便看見某人從某車廂上車,自動會過來補票
車站裡有一座跨月台天橋,往上走,擁有大海與半個村子的景色
看見海和村子,也看見不短的月台,只是不再有列車會佔滿月台的每一個位置 等歲月填進放眼望去的空白,待寂寥縫補等不到旅人的孤獨
車站邊的鐵路下涵洞上來,土地爺爺和抓住藍天的枯樹,這小村子的畫面真美
龍港舊名字公司寮,在地人依然用老名字稱呼 走進這戶人家,空著房子,像在整修,不過找不到人 我想被誤會亂闖,還能解釋一番,找到聊天對象
村子角落指向公司寮漁港,我便沿著黃槿樹牆往港口迎風慢騎
黃槿的花季快到了,搶先綻放的黃花,怎麼也比不過一旁的夾竹桃來得豔麗
朋友說了,龍港的夕陽很美,但我今天不能在此欣賞 坐在海邊吹風,想著,夕陽光芒滲進漫天彩霞的心
「寮港歸舟」,一段傾訴公司寮的繁華世代,不過因為後龍溪出海口淤積,一切都歸於平淡 還好這塊解說還在,讓我這過客,再次緬懷過往 我想起台北西門的遺址碑,就算是佇立在車水馬龍的街頭,也難引人注意
公司寮港退潮後,只能擱淺在灘地上,出海,有點難 所以落籍在龍港的漁船愈來愈少
發現一處古井,沒有解說,只能讓它輕輕的掠過
港區顯得雜亂,廢棄的軍事瞭望台,孤坐在海風下的藍天
公司寮是少見的海口港,能望見大海,位置在河口內 就像淡水港一樣,走一段水路,才能進入大海
夏秋時節,在地人穿著特別打扮,走進退潮的後龍溪出海口,挖蛤、採石蚵 因為淤積公司寮寞落,大自然用這些野生海味,補償小村子
聽說採蚵盛況最多有一二百人佔據河心,今天的河灘地上,有二三十人 採回海味,大多自己食用,很少拿出來販售,所以這是在地人才有的美食佳餚
小村子漫游,每一個角落都像是有故事一樣,小小的美麗,停在某個轉角處
信仰中心五福宮,二百多年歷史,從哪個年代說起,都離我好遠
野生蚵殼串起來的門前吊飾 小漁村的況味,直入心海
村子裡家家戶戶都會掛著江夏堂這種門額 有學者說是客家人掛堂號習慣 不過公司寮住的大多是閔南人
通往五福宮的五福巷,我開始巷弄迷路小旅行
斑駁的水泥牆上,還掛著當年推行小康計劃的宣傳 那個時代,沒有太多的名詞、語助詞,大家都過得樂天知命
五福巷的對面剛好是古月巷,比較寬敞,找不到它的故事 只能從我的生活記憶中,拼湊屬於自己的日子 就像巷子裡的黑瓦、水泥牆、木窗鐵柵,關不住泉澭般的思緒
古月巷好短,二三分鐘,又回到柏油路上
民國六十年代,龍港(龍津里),曾經是全國社區典範,還上了國小課本 互助合作共同營造社區,得過社區比賽金馬獎 那年的光榮歷史,並不會因為時空而消失,而是被現實的社會遺忘了
曾經繁華過,挑擔賣魚,沿著魚市巷的紅磚牆,去尋找往日叫賣聲
紅磚夾道,有些巷子轉彎處,只容得下一台單車
短短的巷子,走不盡漁船入港的往年風華
後龍的花生特別好吃,貧瘠的土地才能長出香甜的花生 拍照許久,還是沒遇上來問問外地人的在地人
大多黑白簡單的巷弄間,出現彩繪的生氣
繞出村子,準備往後龍出發了,走在台61西濱公路上 隔著寬大馬路,龍港的公司竂海灘依然在望
台61線,西濱公路,里程106K,後龍出口 下回再度經過村子口,我一定會記得,這曾經繁華的濱海小村子,現在靜得只剩心海的懷念
我在台北心旅行 今年最時尚的 Ubike臺北輕旅行,茶花早就幫你準備好了 博客來購書網頁: http://www.books.com.tw/ 金石堂購書網頁: http://www.kingstone.com.tw/ 晨星網路書店: http://www.morningstar.com.tw
二輪仔單車小旅行 ~ S4.慢騎.停車.感受.分享 / blog提案、採訪、專欄、演講 茶花小屋~手機: 0932-306043 / 來信: leelijohn.share@gmail.com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