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這樣的有錢人(Now That’s Rich)
2014/05/11 06:05:09瀏覽253|回應0|推薦15

這樣的有錢人(Now That’s Rich)

 

By Paul Grugman  May 8, 2014

 

最新一期Alpha 雜誌搜尋對沖基金經理人中收入最高的二十五位,結果出爐,最新富人名單列在Institutional Investor出來的結果同時列出這些人賺了很多的錢令人吃驚!

 

以前我們總忽略這些報導認為沒什麼新鮮大事我們稍微想一下這二十五位男士(他們都是男的)又代表什麼意義2013年他們總共做了兩百一十億美元的生意。 尤其是讓我們想一下,如何用他們優渥的財富,來反駁在美國收入不平等的幾個流行的迷思

 

第一當前的不平等不是剛畢業的學生它是和寡頭有關。 那些為快速增加收入的辯護者總是把真正富裕而又有巨大收入的人,藉由化妝把真正的有錢人隱藏在廣大的人群中。 他們不談1%或者0.1%,而總是談那些剛從學校畢業收入特高的人比方那些頂端的百分之五誤導的目的是軟化整體的畫面使它看起來,好像我們在談那些經由教育和努力工作而爬到頂端的白領專業人士.

 

但是很多美國人都受過良老的教育而且工作認真例如, 學校老師。 他們都沒有賺大錢去年這25位對沖基金經理人賺的是全美國所有幼稚園老師的兩倍多當然不是一直是這個樣子的:存在在這上層的中產階級與真正富人之間巨大的鴻溝一直到Reagan時代才開始顯現出來

 

第二先不管那些像工作創造者之類的名詞保守派要你相信,今天美國大量的報酬都流向創新者和企業家也就是建立企業和推動技術向前進步的人但是那些對沖基金經理人卻不是靠這種方法賺錢; 他們從財務臆測(financial speculation)賺錢凱恩斯描述他們行業的特性預期具備平均觀點的人所期盼的平均觀點是什麼 (anticipating what average opinion expects the average opinion to be。) 也就是說他們大部分的收入來自於收費(fees) 。他們實際的工作,是說服其他人相信他們能預期的平均觀點就是一般人的平均觀點.(they can anticipate average opinion about average opinion.)"

 

也許有一段時間你也曾經板起臉來爭論這些繞口令一樣做生意,其實也是有幫助的。 那些財務菁英提供給社會的服務,實際上應有他相對應的報酬等等。但是在這一點上證據會提醒你對沖基金對每一個人來說是一筆壞生意。 除了他們的經理人之外, 他們沒有回饋足夠高的回報來合理化他們巨額的收費, 而且他們還是造成經濟不穩定很重要的源頭

 

更廣泛的來說我們還生活在那些已經跑掉的財務業界所帶來金融危機的陰影之中。美國之所以能避開災難是因為用納稅人的錢去紓困要倒閉的銀行但是至今,我們仍無法彌補失去數以百萬計的工作和經濟上數以兆計的美元損失由這些剛發生的歷史你真的還要宣稱美國最頂端的賺錢者---那些人不是財務經理就是大公司的決策者---還是經濟英雄

 

最後仔細的看一下這些富人名單正好印證了Thomas Piketty所寫的著名的論文”21世紀的資本的論點。 也就是我們正走向一個由繼承而非工作賺來的財富所支配的社會

 

第一眼看來這名單也許不是那麼明顯。 畢竟名單內的人名都是自己起家的。 但是總的來說,他們起家的時候都是很久以前就像Bloomberg觀點(美國權威的財經媒體)中Matt Levin 指出,今天許多頂端金錢經理人的收入不是來自於投資他人的錢而是來自於他們將自己累積的財富投資得到的回報那就是他們賺這麼多錢的原因,是基於他們原來就很有錢這項事實

 

假如你肯想一下這必然導至一件不可避免的發展。 隨著時間進展, 收入的極端不平等將導向了財富的極端不平等; 確實是美國頂端的0.1%所佔有的財富正回到虛飾的時代水平(the Gilded Age Level)這樣,反過來說高收入是來自於財富不斷增加的投資所得而非薪水這樣只是時間問題,繼承會成為最大的財富的來源

 

為什麼整件事會變成這樣? 基本上來說就是稅

 

美國有很長的傳統,對高收入和巨額財產課重稅。當初的 設計用來限制經濟力量的集中和提升財源。 然而近來,建議我們恢復這種傳統時,都面臨憤怒的抗議。聲言課富人稅俱有破壞性而且不道德----破壞性是因為它會使"工作創造者"工作時有挫折感, 不道德是因為人民有權利保有他賺來的錢.

 

但是這樣的聲言確建立在有些立論艱難的迷思上, 到底誰是富人和他們錢怎麼賺來的下次你聽到有人激動的說迫害有錢人太殘忍了,想想對沖基金那幫人, 再問問你自己,假如他們真的多交點稅真的那麼可怕嗎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e300&aid=132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