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3、高血壓症
2007/03/04 10:12:55瀏覽13245|回應0|推薦11

高血壓症

 啊!頭暈?體力不支!



茲介紹預防高血壓及消除中風。

慈瑞經絡穴道研究室

  願將祖傳治療高血壓、中風Apoplexy之配穴處方,免費公諸於世。

  望各位前賢、先進、大德,共同研究,推廣知識、開悟智慧。普渡眾生,功德無量。

  刮痧、拔罐、指壓、不吃藥 、 不打針、 免開刀、配合紅外線研究及用針研究法。



茲介紹預防高血壓及消除中風。

七大穴道及三大加強要穴。共十八處穴道。

簡易示意圖如下。


  【刮痧、拔罐、指壓、藥灸、用針等研究、視穴位及實際情形而定】

1、【百會穴】督脈(Gveernor)。

 
百會 Pai 3 Hui 4 (pm_20) 督脈

  又名三陽五會、嶺上、天滿、泥丸宮。手、足三陽脈與督脈之會穴。

【部位】

當頭之正中。

【主治】

1、頭痛眩暈headache dizziness 。

2、中風apoplexy。

3、神經衰弱neurasthenia。

4、腦貧血cerebral anemia。

5、鼻孔閉塞nasal obstruction。

6、脫肛prolpase of the anus。

7、百日咳pertussis 。

8、痔瘡hemorrhoids。

9、小兒癲癇。

【取穴】

正坐,從兩耳尖直上,當頭之正中,稍後容豆許,之陷凹中取之。

【解剖】

在帽狀腱膜中,左右常有頂孔;有左右顳淺動脈、靜脈及左右枕動脈、靜脈吻合網,深層常有導血管;佈有枕大神經分支。

【方法】

針2~3分,常用放血法。灸10~20分鐘,灸3~5狀。

【診斷】:

精神病。腦病。高血壓:以百會穴為要穴。以上諸病,百會穴有壓痛點及凹陷形狀。

【應用】

1、頭為諸陽之會,而百會;為諸陽之首穴,真陰亦聚於百會,蓋諸陰之脈,皆不上頭,唯有足厥陰肝脈走上頭頂,於百會,道家與醫家謂之陽中藏陰。

2、陽以提為主,百會為手、足三陽之會穴,宜補多、瀉少,以提升陽氣。

3、小便淋閉不出:灸治百會特效。因上竅不開,則下竅不出。其理甚明。灸百會提其氣,是開上竅之法。

4、神經痛的神經衰弱症:灸治百會穴,亦可鎮靜中樞神經。與督脈會。

5、腦貧血:1、手三里。2、百會通常灸治一次既愈。

6、腦溢血apoplexy(中風;人處於昏迷狀態,第一時間急救法):

  【治療】:針刺百會穴放血。為特效法。

7、預防及治療中風apoplexy高血壓;(半身不遂Hemiplegia,語言障礙。)

  【治療】:針百會、曲鬢、肩井、曲池、風市、足三里、懸鐘(絕骨)。

8、高血壓性,半身不遂,症狀手足癱瘓,口眼歪斜,面色紅赤,口角流涎,言語塞澀,六脈大而有力者。

  【治療】:

  主穴: 1百會。2人中。3湧泉。4豐隆。5人迎。6肩隅。7曲池 為主穴。

  配穴:1合谷。2環跳。3風市。4陽陵泉。5足三里。6懸鐘。


【方法】

  用#30毫針百會3分。針人中3分。

  a、再針健側,湧泉0.8~1寸。針豐隆0.8~1寸。針人迎3~5分。

  針肩隅1.5寸。針曲池1.5寸。針合谷1寸。針環跳2寸。針風市1寸。針陽陵泉1寸。針足三里1寸。針懸鐘5分。針豐隆用瀉法,其他穴位用平補平瀉,留針30分鐘。起針後。

  b、再刺患側穴位,用補法,留針15分鐘,每日針一次,輕者10次,重者20次可全癒。

9、腦膜炎Meningitis:

【治療】

  針1百會。2風府。3大椎。4陶道。5天柱。6(針灸或點刺均用)。7十宣放血。

10、頭頸部僵硬不能回轉:

【治療】

  針1百會。2風府。3承漿。4天柱。5大杼。隔日分批輪流實用。6委中放血。

11、後頭痛occipital headache:

【治療】

  灸1百會。2針風府。3風池。4天柱,點、刺同時有效。

12、卒暴中風、亦治痙病:

  針1百會。2囟會。有清熱醒腦之功效。

13、吊縊死:

  1百會。2水溝。3天窗。4大椎。5足三里。6湧泉。

14、溺水死:

  1百會。2中脘。3水分。4神闕。5關元。6會陰。7天樞。8足三里。9大巨。10大墩。11隱白。


2.曲鬢(G_7)膽經(Gall Bladder)

 
曲鬢Chuh3 Pin1 (G_7) 足少陽膽經脈

又名曲髮,足少陽膽經與足太陽膀胱經之會穴。

【主治】

1、酒精中毒後之顱頂部疼痛Vertex headache caused by alcoholism

2、顳肌痙攣Temporal muscle spasm

3、偏頭痛Migraine

4、眼疾Eyes disease

【取穴】

1、耳上尖微前入髮1寸處。

2、將耳朵向前掩蓋,耳上正尖處是穴位。

3、鬢角垂直中線與耳尖水平線,相交處是穴位。

【方法】

  針3分灸5-10分鐘(灸1-3壯) 。



3.肩井(G_21) 膽經(Gall Bladder)

 
症狀注重配穴,每一穴道如中藥單 一藥方。

肩井 Chien1 Ching3 (g_21) 足少陽膽經 Gall Bladder

  又名膊井。手少陽三焦,足少陽膽,足陽明胃,陽維之會穴(孕婦禁針)

【主治】

1、神經衰弱Neurasthenia。

2、半身不遂Hemiplegia 。

3、肩背疼痛Scapula 。

4、副神經麻痺Accesoriss nerve palsy。

5、肺尖炎Pulmoal apicitis。

6、乳腺炎Mastitis 。

7、腦充血Cerebral congestion。

8、腦貧血Cerebral anemia。

9、產後子宮出血Postpartum Metrorrhagia。

【取穴】

  1醫者中、食、無名指放在患者之缺盆,直上1.5寸之大筋上,三指並攏按之,食指靠近患者之頸部,中指按下之處,有凹陷按之有痠感是穴位。

【解剖】

  有斜方肌,深層為提肩胛肌與岡上肌之間;有頸橫動脈靜脈;鎖骨上神經後支分布處;正當副神經本幹,有多數頸叢分支。

【方法】

  肩井不宜深針,針5-8分,灸效果較差。

【應用】

1、日本摔角力道山,以肩井穴起家,輕擊半身麻痺,重及昏迷。

2、肩井如暈針悶倒,急刺足三里用補法(興奮法)

3、乳癰(血液循環不良而生之毒瘡):

  未化膿前,速針肩井穴,膽經一支脈由上,下走胸部與乳部,有消腫清熱。

4、中風前兆,中指必先麻木Numbnes over the fingers:

  (1)速灸肩井。2曲池各灸200-300壯。

5、肩。背痺痛。頸項據痛Stiff neck。頭痛Head ache。齒痛Tooth ache。反胃Nasea:

  1速針肩井。2需補足三里。

6、肩井;鎮肝降逆,疏風袪痰之功,經絡互通,是三焦、膽、胃、陽維四脈之會。

7、甲狀腺腫Goiter:

  1肩井。2中脘。3足三里。4曲池。5三陰交。6天突。

8、衝心性之腳氣Beriberi:1肩井。2環跳。3髀關。4腹結。

9、腳氣腫痛Beriberi:1肩井。2足三里。3陽陵泉。

10、臂痛Brachialgia:1肩井。2曲池。



4.曲池(Li_11)大腸經(Large Intestine)

 
長青春痘心情重,睡眠食物最重要。Li-11曲池穴

曲池 Chuch3 Chih2 (Li -11)手陽明大腸脈

又名陽澤、鬼臣、十三鬼穴之十二,手陽明大腸脈氣之所入,為合穴屬土。

【部位】

在屈肘橫紋處。

【主治】

1、肱神神經痛Brachial neuralgia。

2、臂肘神經痛。

3、肩胛神經痛Scapula neuralgia。

3、半身不遂Hemiplegia。

4、腦充血Cerebral congestion 。

5、扁桃腺炎Tonsilitis 。

6、胸膜炎Pleuritis 。

7、部分癱瘓Monoplegia 。

8、神經衰弱Neurasthenia。

【取穴】

1、屈肘拱胸,在上下臂相連處,紋盡處是穴位。

2、既肘窩橫紋端,近肘關節部取穴。

【解剖】

在肱饒關節的饒側,饒側腕長伸肌起始部,肱饒肌的饒側;有饒返動脈的分支;分布?前臂背側皮神經,內側深層為饒神經。

【方法】

1、針1-1.5寸,留針15-20分鐘。灸20分鐘(灸3-5壯)。

【應用】

1、曲池穴是整體治療必用穴,有強壯內臟器關之作用。

2、預防皮膚病及皮膚病化膿之要穴。

3、消除全身癬疥之癢的特效穴;針曲池穴,可清熱、袪風、涼血、潤燥作用。

4、凡針、灸、據烈刺激:引起氣逆上沖,而頭痛、齒痛,速針曲池既可導氣疏散。

5、遍身突感痛癢,如蟲齧,皮膚脫落、爛壞成瘡等症。凡皮膚中毒速灸曲池穴30分鐘:

6、臂痛紅腫大如茶杯:速針曲池捻針60分鐘,次日平復如常。

7、中風癱瘓半身不遂:1曲池。2肩隅。3環跳。4陽陵泉,長灸之可痊癒。

8、中風癱瘓半身不遂;『治療』:

  1曲池。2支溝。3環跳。4陽陵泉。5懸鍾。

  臨床經驗,針曲池針感下放射至拇指、食指。上至肩胛地帶放射,有的至面頰,此為針感隨經絡路線而放射。

9、中風預防及治療:1曲池2肩井。各灸1-3小時屢試屢驗。

10、腦膜炎Meningitis:1曲池。2人中。3大椎。4中脘。5承山。

11、頭痛諸症、手不如意:1曲池。2合谷。

12、結膜炎Conjunctivitis,眼臉炎Blepharitis:曲池是特效穴。

13、齒槽(牙週病)出血:灸曲池。

14、肺結核Tuberculosis 肺炎Pneumonia:

  用曲池是互為表裡,隔經取穴,以大腸脈合穴,瀉肺經鬱熱。

15、風痺:1曲池;搜風理濕。2委中;疏化利濕。3下廉;通暢燥熱。

16、胸痛Chest pain、熱結腸、胃腹脹、便瀉:1曲池。2陽陵泉。

17、風濕諸痺。腳氣Beruberi。腰痛Lumbago。婦女血崩。經痺Amenorrhea:

  針1曲池。2三陰交。

  因曲池配三陰交之分,清血中之熱。三陰交乃脾、肝、腎之樞扭,為血科之主穴。因此痛症用此穴則腫消痛止。

18、清血熱:1曲池2少沖。

19、痿仆(肌肉麻痺不能行動):1曲池。2水溝。

20、肘拘攣(手腳抽筋)手足不伸:1曲池。2尺澤。3隙門。

21、神經衰弱Neurasthenia:1曲池。2肩井。3足三里。4三陰交。

22、腦溢血Apoplexia:1曲池。2手三里。3烈缺。穩定後灸。4百會。5天柱。6生柱。7風門。8足三里。

23、頭、項、肩、背神經痛:1曲池。2懸鍾。3肩井。4陽陵泉。

24、咽喉出血:1曲池。2尺澤。3太谿。

25、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及肌肉風濕症。

  1曲池。2陽陵泉。3手三里。4足三里。5環跳。6懸鍾。7腎俞。8委中。9肩井。10膝眼。

26、肩關節炎Shoulder arthritis:1曲池。2懸鍾。3陽陵泉。4肩隅。

27、肘關節炎Anconitis:1曲池。2手三里。

28、腕關節Wristarthritis:1曲池。2支溝。3懸鍾。

29、大小便失禁Gastism、遺尿Urorrhea:1曲池。2外關。3三陰交。

30、甲壯腺腫Goiter:1曲池。2肩井。3天突。

31、對側膝蓋關節疼痛(右側):用左側1曲池。2天井。3少海。

Copyright 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5.風市(g_31)膽經(Gall Bladder)

 
遍體搔癢苦心事,【中藥】服溫青飲病情除用風市穴

風市 Feng1 Shih4 (g-31) 足少陽膽經脈。

【部位】

膝上外廉兩筋之間。

【主治】

1、中風apoplexy。

2、腳氣beriberi。

3、下肢神經痛neuralgia in lower limb。

4、遍身搔癢itching。

5、下肢麻痺paralysis in lower limb。

6、痲瘋leprosy。

【取穴】

直立,兩手下垂,中指所至之處取之,約在中瀆穴上2寸部位。

【解剖】

闊筋膜下,股外側肌中;有旋股外側動脈肌支;股外側皮神經谷神經肌支。

【方法】

針5~8分。灸10~18分鐘,灸1~3壯。

【應用】

1、風市穴為經外奇穴,神龍皇帝鍼灸圖,資生經,大全,入門,大成,金鑑,經穴指掌圖原始,重修銅人,針灸問對,采艾篇等,共屬膽經。

2、坐骨神經痛sciatica;針刺風市穴。環跳穴。承山穴是特效。

3、下肢風濕症;風市穴是要穴。是風聚召之所。有袪濕、疏風、通絡之效。

4、腿腳無力asthenic leg;風市穴、配陰市穴。

5、足麻痺foot numbness;風市、配肩隅、曲池穴。

Copyright 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6.足三里(S_36)胃經(Stomach)

 
足三哩 San1 Li3 (S_36)

又名足三里、下陵、鬼邪。陽明胃經氣之所入,為合穴屬土,回陽九針之一。

【取穴】

(1)正坐屈膝,大姆指尖按膝蓋骨內側,余四指並攏自然下垂於膝蓋骨外側,當中指尖所指處是穴位。

(2)適外膝眼之下方3寸,脛骨外緣1寸處。

(3)脛骨由下往上摸至,脛骨微隆起處外側約1寸之二肌肉陷中是穴位。

(4)外膝眼直下約3寸,脛骨外緣取之。

【方法】

(1)針8分或1.5寸,留針15紛鐘,灸20~30分鐘,灸5~7壯 。

(2)點刺放血。

【主治】

(1) 消化不良dyspepsia 。

(2)胃痙攣stomack spasm 。

(3) 食慾不振anorexia 。

(4)口腔疾病oral cavity disease。

(5)腹膜炎peretonitis。

(6)便秘constipation。 (7)四肢倦怠、麻痺、神經痛 。

(8)腳氣beriberi。

(9)頭痛headache。

(10)眼疾及其他慢性疾病。

【應用】

(1)足三里主瀉胃中之熱、發炎,針療時針感到足背部,亦可到胃部。 神經衰弱neurasthenia用『點刺法』。

(2)主降上逆之濁氣,生下陷之清氣,治濁氣上塞之症。

(3)小兒麻痺後遺症及消化不良之腹瀉lienteric dirrhea。

(4)鼻疾rhinopathia的重要穴。

(5)胃潰瘍gastric ulcer a、足三里 配b、脾俞。

(6)急性胃炎acute gastroenteritis a、足三里 b 中脘 。

(7)凡上身針灸後,必灸足三里以利行氣。尤其針肩井後,必針足三里,以利調氣。

(8)常灸足三里,元氣大增,腸胃消化及吸收增強。

(9)小兒忌灸足三里,三十歲以上方可灸,否則反生疾病。但 只針不灸不在此限。針足三里對小兒適應症很廣。

(10)小兒麻癖症:a、陽關b、陰谷為主穴。c、再針健側足三里,臨床上甚佳。

(11)預防中風apoplexy:常灸足三里,以保健康。在半年內,足部脛骨常感痠麻、重癖。此為中風之前兆。



7.懸鐘(絕骨)(G_39)膽經(Gall Bladder)

 
懸鐘Hsuan2 Chung1(G_39)膽經

又名(絕骨)。髓之會,足三陽之大絡。


【主治】

1、 下肢神經痛lower limb

2、 半身不遂hemiplegia

3、腳氣beriberi

4、急性鼻炎acute rhinitis

5、扁挑腺炎tonsilitis

6、衄血

7、痣出血hemorrhoid

8、食慾不振anorexia

9、脊髓疾病Myel disease

【取穴】

正坐垂足,外踝骨直上3寸,陽輔穴之後下方陷中,當腓骨前緣,動脈應手,骨絕之處取之。

【方法】

針6分-1.5寸,留針10-15分久10-15分鐘。

【應用】

1、髓會絕骨,髓病治此,足能健步,以髓會絕骨也,諸髓皆屬於腎,故為髓會。

2、下肢痹厥lower limb numbness、足背神經麻痺、足關節扭傷,針刺懸鍾穴為特效,有通經活絡之功。

3、失枕及頭頸項劇痛:針刺懸鍾是特效穴。

  a、採用左右穴雙刺,用瀉針,針1.5寸,捻針使針感痠麻到足背。

  b、提針,針尖向上放射至下半身多有感覺,頭既可轉動,留針長則可2小時。

3、 上肢肩膊神經痛scapular neuralgia 特效。

  a、左肩痛,刺右足懸鍾。

  b、右肩痛刺左足。左右雙痛兩穴雙刺。

4、乾濕腳氣:a足三里。b三陰交。

5、腳氣病beriberi。皮膚灼熱而痛:可單行針刺。如陰冷麻木,針後再灸。

6、足緩難行:a懸鍾。b條口。c衝陽。

7、落枕stiff neck有兩法

  a、豪針捻轉進針5分-1寸,平補平瀉,每30分捻動一次,要針感痠麻,留針2小時,重者兩次。

  b、毫針先刺風池9分,再刺懸鍾1寸,捻動留針30-60分鐘,1-2次既癒。



加強補助穴道:

(1)風池穴 Feng1 Chih2 (g_20)足少陽膽經。

(2)大椎穴 Ta4 Chui1 (pm_14) 督脈。

(3)間使穴 Chien1 Shi3 (p_5)手厥陰心包經脈


(1)風池穴 Feng1 Chih2 (g_20)足少陽膽經。

 
扁桃腺腫連喉結,喉頭狹窄嚥時愁。【風池穴】

耳中蟬鳴聲翁翁,多屬肝膽火上衝。【風池穴】

風池 Feng1 Chih2 (g-20)足少陽膽經。

手少陽三焦、足少陽膽經、陽維脈、陽蹻脈之會穴。


【部位】

在腦空之後部,髮際之陷凹處。

【主治】

1、一切腦疾病cranial disease。

2、眼睛疾病eye disease。

3、耳、鼻疾病。

4、咽喉疾病throat disease。

5、半身不遂hemiplegia。

6、腰痛lumbago。

7、神經衰弱neurasthenia。

8、迷失神經與副神經異常abnormal funtion of vagus nerve and accessories nerve。

【取穴】

正坐,手指按取腦空直下,到達後頭骨直下,之陷凹處是穴位。

【解剖】

在胸鎖乳突肌和斜方肌,停止部的凹陷中,深層為頭肌;有枕動脈、靜脈分支;佈有枕小神經之支。

【方法】

在左邊下針時,針尖向右眼方向直進,深度是情形而定,約0.5~1.5寸。灸之效果較差。

在右邊下針時,針尖向左眼方向直進,方法同。

【應用】

1、風池穴是三焦、膽經、陽維、陽蹻四脈之會穴。風池乃風之池。

2、風池是治頭風。中風C.V.A.的特效穴。運用上實症用針,虛症用灸。

3、凡肢體搖晃、不穩,頭目眩暈,其因多屬肝、膽而起。故針刺風池穴是必用穴。

4、頭部諸疾。眼梢角痛。血虛頭痛。腰背疼痛。背屈身俯。肘力不收;當用風池穴針刺。

5、習慣頭痛;針風池、配大杼、合谷、申脈。用誘導反射刺激法。可旺盛該部血液運行。鎮靜神經之功用。

6、『預防中風』

  prevent C .V .A.。風池穴是必用穴。中風是一種常見突然昏倒fainting的緊急疾病。

  「症兆」:在發病之前,每有先兆,劉元素說過:「凡人大拇指及次麻木不仁,或手指不管用,肌肉蠕動者,三年內必有大風至」。

  「先兆」:一般人發病之前,常有全身不適,頭重足輕,時發頭暈dizziness,皮膚麻木,手指足趾,末端麻木,舌強口吃。等不定徵候時。就要注意預防。

  『預防治療』:是針、是灸、指壓、刮痧、拔罐。下列穴位。

  (1) 先灸百會穴10壯,繼灸風池、肩井、曲池、風市、足三里、懸鐘等穴,每穴10~20壯。

  (2) 灸治秩序:雙穴位時,男生先灸左側,次灸右側。兩天灸一次,四次為一療程,中間休息十天,灸後宜謹避風寒。

7、高血壓症hypertension;凡有頭痛、眩暈。之高血壓症者。

  『治療』

  (1) 先以三稜針,刺十宣、大敦、至陰,使其出血。

  (2) 再用豪針,刺上星2分向上沿皮針,太陽穴直刺5分,風池直刺5分,風府4分,頭維向上沿皮刺4分,大椎直刺3分,合谷5分。

  (3) 方法:捻針、轉針、提插,用輕瀉手法,留針30分鐘,隔日針一次。

  (4) 第二次治療時,十宣、大敦、至陰,等穴不再用。

8、單性性結膜炎conjuntivitis;針刺風池讚竹睛明太陽合谷光明用中等刺激法。

9、瘧疾malaria:針刺風池、環跳、間使。

10、傴僂(脊椎彎屈):針刺風池穴、配懸鐘穴。



(2) 大椎穴 Ta4 Chui1 (pm_14) 督脈。

 
  流行感冒頭發燒,頭痛腦漲身難熬。【大椎穴】。

  主治胸中之熱及消炎。【大椎穴】。

大椎 Ta4 Chui1 (pm-14) 督脈。

又名百勞,是手三陽脈,大腸、小腸、三焦。足三陽脈,胃經、膀胱、膽經。與督脈之會穴。


【部位】

在頸椎cervical第七節之下,胸椎thoracic第一節之上,之陷凹中取之。

【主治】

1、感冒common cold。

2、間歇熱algid fever。

3、肺氣腫plumonary emphysema。

4、肺結核tuberculosis。

5、衄血epistaxis。

6、嘔吐vomiting。

7、黃疸jaundice。

8、癲癇熱病convulsion cased by high fever。

【取穴】

正坐頸椎cervical第七節之下,胸椎thoracic第一節之上陷中,俯首取之。

【解剖】

1、在頸椎cervical第七結與胸椎thoracic第一節棘突之間,有腰背肌膜,棘上韌帶及棘間韌帶;棘突間皮下靜脈叢;分布有第八頸神經後支及第一胸神經後支內側支。

2自大椎穴至筋縮穴間,每一穴兩旁都有,胸神經後支、內側支神經幹。

【方法】

可放血。針4~6分。灸10~20分鐘,灸3~5壯。 【應用】

1、大椎穴主瀉胸中之熱,全身之熱及消炎。

2、大椎穴治全身疼痛,寒、熱風氣痛及氣短不語。

3、大椎為手、足三陽脈,共六脈與督脈之會穴。純陽脈主理外表,凡外感六淫之在於表者,皆能紓解。

4、各種神經症,有鎮靜作用。扁桃腺炎。體內寄生蟲;大椎穴是全身治療必用穴。

5、尿毒症,全身水腫,昏迷不醒時:先灸大椎、百會穴。使其神智恢復,嘔吐停止,再行對症治療。

6、流行性感冒,體溫熱度高達39°:針刺大椎穴一般在2小時候後熱度可降低,頭痛、嘔心nausea、鼻涕、鼻塞亦可消退,過6~15小時可以恢復正常。

  「治療」:少數在2~4小時又出現,頭痛、咳嗽、食慾不振時。但是如同時,針刺足三里、合谷、內關,則這些不適的病情亦可治癒。

7、感冒壯熱。局部性疼痛:用梅花針,在大椎穴周圍,輕微刺激點刺。

8、小而中暑、厥背反張、神昏不語、四肢厥冷:針灸大椎、中脘、氣海。有立甦醒之效。

9、高血壓hepertension:治療分兩組。

  「治療」1:針灸百會、通天、後頂、絡卻、大椎。

  「治療」2:針灸合谷、足三里。以上兩組穴位輪流使用。

  『方法』1:用豪針以切指法進針,沿皮向後斜刺,百會、通天、後頂各3分,絡卻沿皮刺4分,大椎直刺8分。

  『方法』2:第二組,足三里、合谷直刺1吋,留針20分鐘,其他均用雀啄術,每兩天針一次。

10、肺炎治療法:以針、灸,相互配合使用。

  「主穴」:大椎、陶道、風門、肺俞、尺澤。

  「次穴」:合谷、列缺、太淵。

  「助穴」:膏盲、豐隆、曲池、手三里、委中。

  該症視病情輕重,而決定次數。



(3)間使穴 Chien1 Shi3 (p_5)手厥陰心包經脈

 
間使 Chien1 Shi3 (p-5)手厥陰心包經脈

又名鬼路,十三鬼穴之一。手厥陰心包經脈之所行,為經穴屬金。


【部位】

大陵上3寸,既掌後3寸。

【主治】

1、心肌炎myocarditis。

2、心臟內外膜炎endopericarditis。

3、咽喉炎angina。

4、胃炎gastritis。

5、中風C.V.A.。

6、意病hysteria。

7、月經不調irregular menstruation。

8、子宮出血metrorhagia。

9、子宮內膜炎endometritis。

10、小兒搐搦infantile convulsion。

11、疳蟲、夜驚症eclampsia。

【取穴】

以手平伸,從腕橫紋直上3寸,當掌長肌腱,與橈骨腕屈肌腱之二筋之間。

【解剖】

在橈側屈腕肌和掌長肌腱之間,有屈指淺激;有前臂正中靜脈,正中動脈,深層前臂掌側骨間動脈;有前臂內側皮神經,下為正中神經,深曾有前臂側骨間神經。

【方法】

針4~6分,留針15~20分鐘。灸5~15分鐘,灸1~5壯。

【應用】

1、間使穴:是治療骨頭梗喉間之特效穴。如骨頭梗喉間,查間使穴附近較有反應之部位進針,其骨既吐出。

2、乾嘔不止,粥食湯藥皆吐;灸間使穴30分鐘。

3、脈厥沉絕不止,灸間使穴便通。此法神妙有效,有起死回生之功效。

4、三焦營衛之氣有餘時;有過於,此則脈至。不足時,不過於此則脈止。

5、汗為心液;陰虛生內熱而成到汗,間使穴治盜汗。

6、間使穴為心包絡之金穴;能通心肺,補心養血,滋陰清熱,所以具有益氣固表之功能。

7、凡瘧疾malaria宜在發做前一小時;針間使穴,大椎、後谿,並灸之,病無不癒;切務食生冷、腥膩之食物,半月之內。否則在發病。

8、子宮轉位、屈曲;用針間使穴、血海穴、三陰交再加按摩更有效。

9、五瘧疾malaria;針大杼、配間使穴。

10、卒狂mania;針間使、後谿、合谷穴。

11、邪癲癇insanity;針間使、配水溝穴。

12、小腹便閉dysuria;針間使、氣海、中極穴。

13、瘧疾malaria忽冷忽熱;針間使、支溝穴。

14、失音aphonia囁嚅(話說不出來);針間使、配天鼎穴。



【方法】:

此為治療高血壓及中風配穴處方之一。

(1)手中指麻木時,是頸椎有問題。

  中風之前兆,應注意。

(2)高血壓的患者,如有吃西藥在控制時,暫時不要停止,先量血壓多少記錄下來。

(3)依照示意圖之十八個要穴:

  1、百會穴(單),2、大椎穴(單),3、曲鬢穴(雙),4、風池穴(雙),5、肩井穴(雙),   6、曲池穴(雙),7、間使穴(雙),8、風市穴(雙),9、足三里(雙),10、懸鍾穴(雙)。

  用針、藥灸、刮痧、拔罐、指壓用穴道治療。

  經過七天再量血壓,是、否降下。

  「是」降下。請依上法再做14天後,再量血壓,「是」降下。

  再把西藥份量減去三分之一。

(4)如此類推,最後把西藥停掉。

(5)治療期間:

  1戒菸。2戒酒。3戒生氣。4注意飲食。5多做體操。

  6、充分睡眠(晚上11時~凌晨3時,定要睡覺,此時是膽、肝排毒時間)。

(6)最後祝大家血壓正常,身體健康。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e29405&aid=788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