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杜甫
2008/10/25 12:20:16瀏覽1521|回應4|推薦52

杜甫(712212日-770年),字子美,號少陵野老、杜陵野老、杜陵布衣,祖籍襄陽(今湖北省襄樊市),生於中國河南省鞏縣(今鞏義市),唐朝現實主義詩人。曾任左拾遺、檢校工部員外郎,因此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又因為他搭草堂居住在長安城外的少陵,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他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也被稱為「詩史」。

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一位詩人「杜牧」區別,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杜甫與杜牧是遠房宗親,同為晉朝滅孫吳的大將杜預之後裔(杜甫為杜預二十世孫)。

杜甫一生經歷了唐朝由盛轉衰的時期,作品大多是反映當時的社會面貌,題材廣泛,寄意深遠,尤其描述民間疾苦,多抒發他悲天憫人的憂國憂民情懷。

杜甫詩歌的風格沉鬱頓挫,語言精煉,格律嚴謹,窮絕工巧,感情真摯,平實雅談,描寫深刻,細膩感人,形象鮮明。『語不驚人死不休』是他的創作風格。唐代的大文學家韓愈曾把杜甫與李白並論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杜甫對後人的影響還有道德方面的。文天祥在獄中作了200首集杜甫五言詩,自序裡說:「凡吾意所欲言者,子美先為代言之。」

清初文學家金聖嘆,把杜甫所作之詩,與屈原的《離騷》、莊周的《莊子》(南華經)、司馬遷的 《史記》、施耐庵的《水滸傳》、王實甫的《西廂記》,合稱「六才子書」。

1481年韓國將杜詩翻譯成韓文,叫《杜詩諺解》。美國現代詩人雷克斯羅斯認為杜甫所關心的是人跟人之間的愛,人跟人之間的寬容和同情。他又認為只有這種品格才能最後拯救我們這個世界,最後拯救世界的不是高科技,不是其他東西,就是人跟人之間的愛、寬容和同情。他又認為有這樣一種品格的杜甫,所孕育他的這樣一種文化,比孕育了《荷馬史詩》的希臘文化更加偉大。

  杜甫博極群書,善為詩歌。在政治上始終不得志,中年後過著坎坷流離的生活,他的詩博大雄渾,千態萬狀,不僅慨嘆自己遭時不遇,亦反映出當時的社會動亂形態。故有「詩史」之名。杜甫的詩歌現存1400多首,不僅在內容方面博大精深,而且在藝術形式方面也「千匯萬狀,兼古人而有之」。他能駕馭當時所有的各種詩體,並創造性發揮了這些詩體的功能,位各種詩體樹立了典範。對於晚堂以後眾多詩人和詩歌流派產生可不同程度的影響。後代推崇杜甫為「詩聖」。著有「杜工部集」。或稱為杜陵布衣、老杜。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andscapeecology&aid=2326095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回訪
2008/10/26 16:03

杜甫的詩

也是我喜歡的古人其中之一

文章的內容

那樣的意境,真的是值得我再去看

記得國中時期

曾讀過一首他的詩

忘記是什麼內容了

印象中有提到夜晚、船

那首文章

雖模楜地印在我心裏

可是~如今這時候

若看到杜甫的詩時

我還是會感到莫名地喜歡

鹰農(landscapeecology) 於 2008-10-26 16:04 回覆:
That's good.

黑忍者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偶才去過
2008/10/25 18:42
剛跟老杜碰過頭~~呵呵
黑忍者
鹰農(landscapeecology) 於 2008-10-26 16:04 回覆:
Must be a great trip.

鹰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荷馬史詩
2008/10/25 12:55

荷馬史詩是相傳由古希臘盲詩人荷馬創作的兩部長篇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的統稱。關於荷馬所生的年代和是否確有其人都存在爭議。比較普遍的看法認為他可能生在公元前9、8世紀之間。

兩部史詩都分成24卷,《伊利亞特》共有15693行,《奧德賽》共有12110行。這兩部史詩最初可能只是基於古代傳說的口頭文學,靠著樂師的背誦流傳。荷馬如果確有其人,應該是將兩部史詩整理定型的作者。

荷馬史詩在西方古典文學史中佔有無可取代的地位,被認為是最偉大的古代史詩。荷馬史詩不僅具有文學藝術上的重要價值,它在歷史、地理、考古學和民俗學方面也提供給後世很多值得研究的東西。


鹰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金聖嘆與六才子書之作者
2008/10/25 12:52

金聖歎(1608年—1661年),名人瑞,字若採,明末清初長洲(今江蘇省蘇州市)人。他被譽為白話文的先驅。他曾修訂《推背圖》。

本名叫張采,因過繼給親戚,改姓金。明亡後改名人瑞,字聖歎。狂傲有奇氣,戴貝殼眼鏡,才華橫溢,有吳縣第一神童之譽。王應奎說他「穎敏絕世,而用心虛明,魔來附之。……下筆益機辨瀾翻、常有神助」。聖歎將《莊子》、《離騷》、《史記》、《杜詩》、《水滸傳》、《西廂記》逐一點評,稱之「六才子書」。

順治十八年(1661)二月,五十四歲時因「哭廟案」入獄,冠上「搖動人心倡亂,殊于國法」之罪,獄中有家書:「字付大兒看:鹹菜與黃豆同吃,大有胡桃滋味,此法ㄧ傳,我無遺憾矣。金聖歎絕筆。」同年七月十三日於南京三山街頭處斬,臨刑遺言:「豆腐乾與花生米同嚼,有火腿味。」,同案難友共有十八人;據說他的頭落地時,耳裡滾出紙團寫著:「好快刀!」。

胡適說他是「十七世紀的一個大怪傑」,寫過《不亦快哉》三十三則的妙文,妙趣橫生,內容則生活中俯拾即是,如「夏日於朱紅盤中,自拔快刀,切綠沉西瓜。不亦快哉!」、「存得三四癩瘡於私處,時呼熱湯,關門澡之,不亦快哉!」。

金聖歎受李贄影響頗深,畢生反抗傳統,「六才子書」的觀念,是受李贄的啟發。清代名劇評家李漁《閑情偶記.格局第二》說,「讀金聖歎所評《西廂記》,能令千古才人心死。……自有《西廂》以迄於今,四百餘載,推《西廂》為填詞第一者,不知幾千萬人,而能歷指其所以為第一之故者,獨出一金聖歎……聖歎之評《西廂》,可謂晰毛辨髮,窮幽晰微,無復有遺議於其間矣。」

-----------------------------------------------------------


1.屈原(前340年-前278年[1]),羋姓屈氏,名平,字原,中國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中國最偉大的詩人之一。

2.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1],名周,生卒年尚不能斷定,約與孟子同時。戰國時代宋國蒙(今河南商丘人[2],另說安徽蒙城人),曾任漆園吏。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繼承和發展者。後世將他與老子並稱為「老莊」。他也被稱為蒙吏、蒙莊和蒙叟。據傳,又嘗隱居南華山,故唐玄宗天寶初,詔封莊周為南華真人,稱其著書《莊子》為南華經。

3.司馬遷(前135年-前90年),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人,是中國古代的史學家和文學家。他撰寫的《史記》被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因此後世尊稱他稱爲史遷、太史公。

4.施耐庵(1296年-1372年),本名彥端[1],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祖籍泰州海陵縣(今江蘇省泰州市),遷興化縣(今江蘇省興化市),再遷吳縣,一般被認為是元末明初小說家,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的作者。關於他的生平,由於缺乏資料而眾說紛紜,甚至對有無此人都有爭議[2]。《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為其門人

5.王實甫(1260年-1336年),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雜劇作家。中國著名劇作《西廂記》的作者。所作雜劇中名目可考的有13種。今存有:

王實甫還有少量散曲流傳:有小令1首,套曲3種(其中有一殘套),散見於《中原音韻》、《雍熙樂府》、《北宮詞紀》和《九宮大成》等書中。

6.杜甫 杜詩,可以是下列二者其中之一:

杜詩 (東漢官員):東漢初期官員。
杜詩 (詩集):即「杜甫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