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十大唐詩經典場景9-瘦西湖
2008/08/24 14:09:30瀏覽2695|回應6|推薦71

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

青山隱隱水迢迢,

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

玉人何處教吹簫?

語譯:

青山隱隱起伏,江流千里迢迢。

時令已過深秋,江南草木枯凋。

揚州二十四橋,月色格外嬌嬈。

老友你在何處,聽取美人吹簫笛?

賞析: 

詩的首聯是寫江南秋景,說明懷念故人的背景,末聯是借揚州二十四橋的典故,與友人韓綽調侃。意思是說你處在東南形勝的揚州,當此深秋之際,在何處教玉人吹簫取樂呢?意境優美,清麗俊爽,情趣盎然,千百年來,傳誦不衰。

唐代詩人杜牧的這首〈寄揚州韓綽判官〉,同張繼的〈楓橋夜泊〉一樣,給中國古橋增添了迷人的色彩。並使揚州二十四座橋傳遍神州、名揚海外,千百年來,一直成為人們尋訪的勝蹟。

二十四橋究竟是一座橋,還是二十四橋?自宋代起,就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宋代祝穆所撰寫的《方輿勝覽》記載:「准南東路揚州,二十四橋,隋置,並以城門坊市為名。」他認為,二十四橋,是指揚州城四周的二十四橋,每一座橋還有一個具體的名字。

但同一朝代的沈括,經過實地的考察,認為揚州城四周並沒有二十四橋,在他著的《夢溪筆談》中寫道:「西自濁河茶園橋起,東至山光橋止,沿途所有的橋,也不足二十四橋。」

清代李斗在《揚州畫舫錄》中說,二十四橋,即吳家磚橋,即吳家磚橋,又名紅藥橋。民間傳說,明月之夜,曾有二十四位仙女在這座橋上吹簫演奏,歌舞歡唱,故被稱為二十四橋。

《重修揚州府志》的記載是:「此橋為隋煬帝月夜同宮女二十四人吹簫橋上因名,則所謂的二十四橋只一橋矣。」

還有一種說法是,揚州西門外,吳家磚橋附近,風景如畫,文人墨客常在橋上念詩,當地方言中,二十四讀為「念四」,而念詩與念四同音,這座橋遂被後人稱為二十四橋。

後面這幾種說法,都肯定二十四橋實際上就是一座橋,即吳家磚橋,《清統志》中的記載,也是如此。

注釋:

1、迢迢:形容遙遠。

2、玉人:指韓綽,含讚美之意。

註音樂來源:揚州小調 純屬欣賞 如有侵權 敬請告知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andscapeecology&aid=2140174
 引用者清單(1)  
2014/10/05 01:13 【udn】 購買前先比價!上海 虹橋 建築 奇觀比價

 回應文章

鹰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瘦西湖內景點
2008/08/27 15:54

白塔


    白塔建於清乾隆年間,係倣北京北海白塔式樣而建造的喇嘛塔。傳說當年揚州鹽商巨賈為迎奉清帝乾隆南巡來揚而特地趕建起來的。塔分三層,磚石結構,高三十余米,氣勢壯觀。塔下築有長方形高臺一座,四週圍以欄板,前有小臺,可從兩側拾級登臨,有石階53級,象徵佛教“五十三參”。白塔位於高台中央,底層為磚砌須彌座,四面有十二佛龕,塑十二生肖像,象徵周天十二時辰。中層為塔身,南有壺門,內供白衣大士像。上層是由十三層圓圈構成的“十三天”,形如壺頸,其上則是鎏金塔頂。


鹰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瘦西湖內景點
2008/08/27 15:54

 虹橋     虹橋橫跨于瘦西湖南口,初名紅橋,始建於明代崇禎年間,原為木構,圍以紅欄,故名。清乾隆時改建為石橋,如同臥虹于波,改稱虹橋。因在城內小秦淮上另有一座小藍天橋,這裡就稱大虹橋。乾隆年間,兩淮鹽運使盧雅雨為之作賦,和者先後達七千余人,編成三百餘卷,並繪有《虹橋覽勝圖》志其盛舉。虹橋勝跡,遂名聞于天下。那時,虹橋被稱為“北郊二十四景第一麗觀”。
   
    揚州虹橋之勝,清初名士漁洋出人王士禎曾有詩吟道:
   
    紅橋飛跨水當中,一字欄杆九曲紅。
    日午划船橋下過,衣香人影太匆匆。
   
    這首詩幾乎成了三百年來的絕唱。虹橋在近幾年前又經過拓寬墊平,擴建為三拱洞石橋,形式更為壯觀。橋西南是揚州師範學院,橋北即為瘦西湖公園。站在橋頂,縱目向北眺望,這裡正當湖身較開闊的一段,只見波平如鏡,水天交碧,仰觀俯視,竟不知是雲竹湖底還是樹映天上。

    徐園


    徐園位於瘦西湖畔,長堤的北端。這裡是清乾隆時名園“桃花塢”的舊址,遙想當年,滿目桃林,春花噴霞,別有一番風情。如今雖然沒有桃塢,卻有一座小巧精緻、古色古香的園林。此園築于1915年,係為鄉人祠祀軍閥徐寶山所建。
   
    徐園之門形如滿月,門額上嵌草書“徐園”二字,為吉亮工手書。門前一對石獅子,直對長堤。園內荷池中盛開的蓮花嬌艷欲滴,池的東側與湖水相通,上架石梁,並點綴著參差的山石,池西側用卵石鋪徑,貼墻翠竹森森,搖曳生姿。池南側為徐園正廳,取名聽鸝館,為“鸝鳴翠柳”與“柳浪聞鶯”之意。聽鸝館內陳列著字畫印章和古董傢具。館前有兩隻直徑6尺多、厚約3寸許、高與人肩齊的大鐵鑊,據傳是南北朝蕭梁時的鎮水遺物,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鑊座係太湖石砌成,位置天然。鑊內夏種荷花,綠葉田田,秋置叢菊,花氣襲人,堪稱為瘦西湖盆景奇觀。聽鸝館西的“春草池塘吟榭”,散放著多種具有揚州特色的花木山石盆景,風采各殊,姿態不一。
   
    五亭橋在蓮性寺之則,跨于瘦西湖上。這是一座很別致的拱形石橋,它建於清乾隆二十二年(西元1757年),為巡鹽御史高恒挾兩淮鹽業重資所築。在十多丈長、二三丈寬的橋身上,矗立著五座亭子,中間一亭最高,南北各亭互相對稱,拱出主亭。亭的頂部琉璃黃瓦脊,金碧交輝。亭挑四角,係以金鈴,風束鐵馬丁冬,鏗然有聲。橋下縱橫有十五個洞,皆可通船。據說皓月東升時,洞洞都能看到月亮,倒映在湖面上則是金波盪漾,眾月爭輝,可與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相媲美。五亭橋構思奇巧,是我國園林橋梁建築中的典型傑作。


鹰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瘦西湖內景點
2008/08/27 15:53
五亭橋


    五亭橋位於蓮性寺白塔的北面,是一座風格獨特的石拱橋。因建於蓮花梗上,故又名“蓮花橋”。初建於清乾隆二十二年(西元1757年),係揚州鹽商迎奉乾隆帝南巡來揚而建。曾毀於太平天國時的戰火,至1933年重新修復。橋上建有五座亭子,中間一亭較高,重檐四角,其他四亭分列四翼,均為單檐。亭與亭之間有廊相連。五亭都是黃瓦朱柱,卷角飛甍。亭內天花板上還有彩繪藻井。造型典雅優美,既莊重大方,又玲瓏巧妙,是我國古代橋梁建築藝術上的傑作。橋下有四翼,由大青石砌成,分置15個卷洞,洞洞相通,都可行船。每當晴空滿月之夜,各個卷洞內都銜有一個水月,形成眾月爭輝、銀光晃漾的美景,月夜遊此,令人心醉不已。五亭橋現已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大明寺


    現在的大明寺是清同治年間重新修建的,寺前是“棲靈遺址”牌樓,進門向北是天王殿,殿前兩側有照墻,分別刻有“淮東第一觀”和“天下第五泉”題壁。殿內供天王和四大金剛像。殿後有一段較長的甬道,兩旁古木參天,濃蔭蔽日。有東西兩院,東院門額為“文章奧區”,西院門額為“仙人舊館”。過甬道是大雄寶殿,大殿正中供三尊大佛,兩旁為十八羅漢,北邊還有祥宗六大祖師、觀音海、五十三參等佛像,造型端莊,現已刑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在大明寺中除了佛殿之外,還有平山堂、平遠樓、鑒真紀念堂、谷林堂、歐陽祠、乾隆碑亭、康熙碑亭,以及富有山林野趣的西園,構成了一組“平山名勝”。
   
    瓊花是“天下名花”,現作為揚州市花,稀少名貴。在大明寺內進門右側且株瓊花樹,高丈余,枝葉繁茂,春天開花,白如玉盤。相傳隋煬帝三下揚州看瓊花,即此樹。



鹰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瘦西湖內景點
2008/08/27 15:52

    冶春園

     冶春園原是清代詩人王漁洋的私園,位於大虹橋以西,後圮廢。解放後,揚州市為增添瘦西湖沿岸景色,在乾隆禦碼頭以西,將沿湖的升慶茶社、香影廊茶社、冶春花社等連成一片,建成園林。取用“冶春園”舊名。園內建有水繪閣、香影廊、餐英別野、問月山房等古典建築。臨水而築,水景天成,以水取勝。
   
    狹長的瘦西湖從冶春園南面而過,臨湖築有草廬水榭,古樸清雅。憑欄觀景,樹影婆娑,湖水漣漪,清閒中別具情趣。園內還陳列著數萬盆揚派盆景,數千尾各色金魚,以及各種名貴的島雀、花木,更添滿園春色。這裡園林和茶肆結合,在此遊園、賞景、品茗、小吃,既領略了當地民間的鄉風習俗,亦享受了古樸風情的自然樂趣。

    小金山


    小金山是瘦西湖中的一個湖心島,處在瘦西湖湖風景區的中心地帶。四面環水,景色秀美,與鎮江金山相倣。唯面積較小,故名“小金山”。山上遍植松柏,四季長青,又名長春嶺。山雖小而建築雅致,有月觀、桂花園、花廳、琴室、花墻等,構成一組依山傍水的建築群。山頂築有“風亭”,風格別致。登臨其上,俯瞰全湖,景色迷人,風光無限。1985年,日本築波科學博覽會開幕,中國館內就建有倣小金山風亭一座,風姿綽約,引起各國參觀者無限興趣。

    白塔


    白塔建於清乾隆年間,係倣北京北海白塔式樣而建造的喇嘛塔。傳說當年揚州鹽商巨賈為迎奉清帝乾隆南巡來揚而特地趕建起來的。塔分三層,磚石結構,高三十余米,氣勢壯觀。塔下築有長方形高臺一座,四週圍以欄板,前有小臺,可從兩側拾級登臨,有石階53級,象徵佛教“五十三參”。白塔位於高台中央,底層為磚砌須彌座,四面有十二佛龕,塑十二生肖像,象徵周天十二時辰。中層為塔身,南有壺門,內供白衣大士像。上層是由十三層圓圈構成的“十三天”,形如壺頸,其上則是鎏金塔頂。

   


鹰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瘦西湖
2008/08/27 15:51

    瘦西湖在揚州市西郊,原名保障河,係蜀崗山水流向京杭大運河的自然河道。因其繞長春嶺(即小金山)而過,故又名長春湖。沿岸風景秀麗,在六朝時即為遊覽勝地。歷代名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劉禹錫、孟浩然、王漁洋、姚鼐、石濤等都曾在此留下過足跡。後來人們利用這裡縱橫交錯的河道,在沿湖兩岸修造了許多園林建築,使它更加風光旖旎,成為一幅自然的“山水畫卷”。“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臺直到山”,這是它的真實寫照。

    瘦西湖遊覽面積有480多畝,水面遊程達4.3公里。東起梅花嶺下的乾隆禦碼頭,相傳乾隆帝曾在此下船遊覽而得名。經冶春園、綠揚村、紅園、西園曲水,過大虹橋折北,進入瘦西湖公園區,再過長堤春柳、徐園、小金山,轉向西行,經釣魚臺、鳧莊、蓮性寺、白塔、五亭橋,至廿四橋轉向北行,直至蜀崗平山堂為止。湖面瘦長,蜿蜒曲折,兩岸名園勝景串連,自然風光與園林景色交融一體,一路風光明媚,可與杭州西湖媲美,故名瘦西湖。相傳,揚州二十四景,其中大部分在瘦西湖景區之內。


 


鹰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杜牧
2008/08/27 15:49
(西元前803~852)字牧之,號樊川,唐代詩人,京兆萬年人。
為人剛直有奇節,曾指時弊,深憂藩鎮、吐番的驕縱,後果言中
。其詩風骨遒上,豪邁不羈,文尤縱橫奧衍,多切經世之務,在
晚唐成就頗高,時人稱其為小杜,以別於杜甫。著有樊川集,代
表作品有阿房宮賦、泊秦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