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服貿」群眾連日在立法院內外開講,不少學生都承認,是近日才讀了服貿「懶人包」,了解它對台灣產業的危害。弱勢產業容易受到市場開放的影響,這是事實;政府應該提出具體解說,告訴民眾已提列的九百多億元損害救濟基金將如何運用。然而,服貿對台灣的重要性不只是在把市場向大陸開放,這是多數懶人包沒提的事,但反服貿的人不能不知道。
台灣的活路,是在改善兩岸政經關係,並藉此去改善台灣的國際政經關係。服貿協議作為ECFA框架下第一個具體協議,扮演的是ECFA與TPP或RCEP的銜接點;沒有服貿協議,ECFA只是一個空的架構,台灣即無可能藉由它去聯結更廣大的國際區域經貿協定。
二○○八年民進黨執政八年下台之時,兩岸關係極度凶險,扁政府在華府及北京的雙重包夾壓力下幾乎走投無路;馬政府上任後,透過ECFA改善兩岸政經關係,此一工程如今證實是成功的。
經濟面而言,台灣去年對大陸出超達七七○億美元(台灣總出超為三三一億美元),陸客來台逾八百萬人次,創造的外匯收入達新台幣三千七百餘億元。有人說台灣經濟未因ECFA而大好,那其實主要是全球經濟凋敝及台灣產業轉型失敗所致;若無兩岸貿易挹注,台灣貿易將出現嚴重逆差,內需則更萎靡。ECFA也改善了兩岸的互信,增添了雙方的善意,則更是貴重的政治效益,台灣享有一百三十多國免簽即是一例。
馬政府當初是在民進黨的狂暴反對下,完成了ECFA的簽署。但台灣不能只依賴具有政治讓利因素的ECFA,那將使台灣在經濟與政治上皆不安全;因此,必須藉由ECFA進一步擴大改善台灣的國際政經關係。參加TPP及RCEP等區域經濟夥伴協定,即是主要目標,而服貿協議正處於這個大戰略的銜接點。
台灣須經由「服貿協議」以完善ECFA,理由有二:一、完善ECFA有助於增加兩岸的互信與善意,台灣必須「由中國走向世界」,而不可能「甩掉中國,走向世界」。台灣若連ECFA都無法完善,如何能進入北京扮演主要角色的RCEP?二、服貿協議是台灣加入TPP及RCEP的熱身工程,許多區域夥伴國家要看北京的態度,來決定與我國談判的規格。台灣若連服貿這樣高度讓利的協議都不能接受,如何說服其他國家接受台灣加入條件更嚴的區域夥伴協定?
北京近年採取「以商圍政」之術,藉深化兩岸經貿連結來黏合兩岸政治關係;台灣對此容有疑慮,但無論如何這總比北京斷禁或壓抑兩岸經貿,迫使台灣經濟困窘而釀生內亂再加利用為好。台灣必須對與大陸的經濟連結有所警覺,並趨吉避凶、因勢利導;但絕無可能逃避或停斷兩岸經貿,證諸扁政府時代作為,即一目了然。
台灣的政經活路,須以加入TPP及RCEP為目標;而欲加入這兩項區域經濟夥伴協定,又須以增進兩岸的互信為憑藉,也就是要完成服貿以完善ECFA體系。其實,就算沒有服貿協議,台灣也終究切不斷與大陸的經貿連結;而台灣若因服貿協議的波折以致喪失加入TPP或RCEP的機緣,台灣勢必愈發自我萎縮。
對於韓國那樣的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只是「給與取」的問題;但對台灣而言,若不能參與TPP或RCEP,除了經濟受阻,更將帶來政治災難。因為,若自外於周邊國家正熱烈構築的區域夥伴協議,台灣的政經地位勢必更邊緣化,則台灣和大陸的關係就可能更趨向衛星化或附庸化。
台灣的出路是由ECFA到TPP。民進黨曾經狂暴反對ECFA,但ECFA過關後,民進黨不僅表態「概括承受」,甚至承認了民眾對其「逢中必反」之厭惡。然而,今天民進黨還在狂暴地反對服貿協議,這不是在阻斷台灣加入TPP及RCEP之路嗎?
服貿「懶人包」會告訴你,大陸人只要拿幾百萬元投資,就可以點點滴滴滲透台灣;但懶人包不會告訴你,台灣可以藉服貿連上更多夥伴國家的開放機會,從而減少對中國的倚賴。反服貿沒關係,但讓自己喪志喪膽則無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