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三月廿九日青年節,從同學第一天占領立法院至今,老師沒有一天不掛念你們,為你們加油。
青年節讓我想起一百多年前黃花崗青年們的革命和犧牲,我們何其有幸,在亂世,總能看到年輕人崇高的理念和純潔的靈魂。
難過的是,台灣社會嚴重地虧欠著年輕的世代。企業以製造業思維,壓低人才薪資成本,但卻允許有權勢者去徵收弱勢者的土地,以低利融資炒高房價,用金錢收購立法院的票數,通過不公的稅制、修去對企業不利的立法,劫貧濟富。
台灣企業不是沒有盈餘,但盈餘,卻不在這些以青春歲月換取台灣經濟成長的年輕人手上。企業老闆可以重披戰袍,繼續有第二春甚至第三春;年輕人卻被逼出走,背井離鄉求一個可以溫飽和作夢的可能。對服貿的疑慮和不安,毋寧說是年輕世代對整個社會、台灣的未來,以及自身前途的疑慮和不安。
政治人物背離人民託付,執政黨無法面對沈重的壓力,採取鴕鳥式打帶跑矇混策略,要把你們的將來以包裹方式通過,反對黨更拿不出對策,除了關說和收割你們的奮鬥成果外,無法給出對未來的許諾。
同學們,謝謝你們的努力,因為你們,社會大眾看見了問題,注意到立法機構對程序正義的漠視,喚起各界對弱勢產業和貧富不均的關心,讓台灣在緊密的兩岸關係中,重新冷靜下來問自己,究竟我們希望的未來,該是什麼樣貌。
然而,遊行過後,人民能夠高度監督兩岸的條約談判和法制化後,這樣就夠了嗎?
全球化代表什麼?全球化代表人才的流動,代表人才可能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為任何企業工作;代表和你競爭的,不再只有台灣人,而是來自於世界各地、有能力的人!你再也沒有躲在國家屏障裡的可能,你的競爭者,會拍著門板叫你出來單挑。
監督兩岸平等互惠的協定,是全民該負擔的責任,謝謝你們提醒了每一個人。但是,作為學生,你們還有漫長的生涯,要能夠在全球化的激烈競爭中勝出,必須靠自己的實力。
幫助學生掌握全球化下的核心競爭力,使學生擁有站上世界舞台的能力,是台灣高等教育迫切的課題。
高等教育工作者,除了在單一事件上,教導學生反對不透明機制,反對不民主程序外,更重要、且更該時時放在心上的,應該是如何充實學生的能力。教師的政治理念、研究論文的點數和業績,甚至個人偏好的學術興趣,在以學生為中心的前提下,都應該退讓。學生,應是身為教師者的首要顧念。
親愛的同學,唯有具備國際化和跨領域整合能力、具備一個世界公民的胸懷與視野,有能力迎戰全球化,台灣也才有機會,具備足夠的能量,面對中國大陸。
遊行過後,請回來上課,光有疑慮是不夠的,中國人不是你唯一的競爭對象,把眼光放遠,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奮鬥!老師們與你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