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在紐約喜歡的咖啡廳與Bar
2008/05/08 17:40:47瀏覽1286|回應0|推薦7

餐餘酒後專欄─Roy 陳忠義

最近讀到Newsweek的「2008年度旅遊」特別報導,用一頁的篇幅報導紐約3家具有歷史的老飯店-The Carlyle、The St. Regis、Essex House-目前都屬於德州與阿拉伯石油大亨所擁有,再度讓我想起每次去紐約在這些飯店喝酒用餐的時光。因為我每次去紐約總喜歡上一些比較Establishment的餐廳,甚至在裡頭看報紙消磨: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還有The Sun、The New York Observer(觀察家,一份報紙型的週報,紙張顏色為鮭魚紅。)所以女兒每次都說「爸爸您老了」,她嘴巴唸雖唸,只要我去紐約,還是先訂我想去的餐廳陪我喝酒吃飯。

 

到紐約至少一定要去21Club吃頓晚餐、在Four Seasons 餐廳的The Grill廳用個午餐;而我自己也常在晚餐前先到Carlyle酒店的Bemelmans酒吧喝杯Martini或Champagne;等女兒下班的下午,我常一個人到Regency酒店的The Library喝咖啡看書報,之後到鄰近的Scully & Scully店,挑領帶或桌上家內的裝飾品,跟她見面後,一起到The Pierre酒店的 Pierre Bar享受一下Happy Hours。

這些餐廳的主要客人大多是「紐約客」,而從客人與服務生的互動,或有時我在Bar台與鄰座的酒客聊天,觀察到來者多數是常客;通常在週間下午兩三點我會到位於Park(公園)大道與東61街口的Regency酒店,在大廳左側的The Library(咖啡廳的名稱)喝咖啡看書報,The Library就像富豪書香世家的閱讀室,提供多樣紐約報紙與雜誌(而且每種並不只一份)供客人閱讀,有單張的椅子、也有供兩人坐的長沙發椅,花飾的椅背與椅座,予人十分溫馨之感,常有許多穿著貴氣而又優雅的中老年婦人點個沙拉、調酒,看來那就是她們的晚午餐,朋友進進出出,與服務生熟稔的互動,有如自家的客廳;我常坐在壁爐旁的桌子,點杯咖啡(這兒的咖啡是一壺),桌上總有橄欖或榛果仁任人取用,壁爐的小桌面,有已削好的鉛筆,印有The Library的米黃便條卡紙(為半張A4紙的大小)與信封,在此看書報或用酒店的便條卡紙跟遠方的友人談我的紐約生活,過個悠閒的午後。

Regency酒店屬Loews集團,該集團已有60年歷史,旗下16家酒店分布在美加兩國,紐約Regency酒店優雅而溫暖,The Library旁靠61街這邊是Feinstein's at Regency,經常有藝人現場演出,類似cabaret,想了解演出節目與評論,不妨翻翻The New Yorker或 New York周刊。從Regency酒店出來,若等女兒下班,我則沿著東61街走到第五大道交會的The Pierre酒店,先在 Pierre Bar的 Bar台(約6張椅子)點杯Sauvignon Blanc,下班後,紐約不論是飯店或餐廳的Bar總是人山人海,男男女女、大大小小,或是Wine、Champagne還是最常見的Martini,晚餐前大家都在喝,心情也為之飛揚起來。

The Pierre是一家Grande Dame(貴婦)級的酒店,最近這兩年由印度知名的The Taj集團經營,之前為Four Seasons旅館集團旗下的酒店,但酒店的裝飾與服務是一家充滿歐洲風格的酒店;Pierre Bar不只是下班喝酒的好去處,現場有樂師演奏鋼琴,男客人均著西裝,女士則裙裝,是一個成年人出入的地方,週日的Blood Mary雞尾酒早午餐,提供各類Blood Mary,餐後帶份週日版的The New York Times到中央公園閱讀或散步,很愜意的週日。

或者多數時候,從Regency酒店出來,我會從東61街往上走到東76街,再從公園大道轉到與Madison麥迪遜大道交會的Carlyle酒店,而Madison大道這邊的入口則直接走進知名的Bemelmans酒吧。很多紐約文化影劇人物、社交名流、歐美政要常出入Carlyle酒店,我常從紐約客或浮華世界這類美國文化、社交雜誌看到發生在Carlyle酒店的活動,早些年我報導The Leading Hotels of the World組織所屬的酒店,由於The Carlyle也是其中的一家,讓我對它更注意些。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該酒店的一張廣告,一個小男孩、帶著笑臉躺在床上,一隻腿靠在一個長枕頭上;文案如此寫著:『我是紐約之王,當我還是一個小男孩的時候,而他們就稱我「先生」,連我坐在穿越中央公園的馬車都無法相比。如今,25年後,我終於回到The Carlyle。』這酒店也曾是黛安娜王妃來到紐約喜歡下榻之處,更早年是甘迺迪總統與他的家族成員用早餐的地方。

2003年那年,到紐約之前,我就要女兒在Carlyle酒店一樓的Carlyle餐廳先訂個位置,享受一頓正式的晚餐,用餐之前我與女兒先在Carlyle酒店知名的Bemelmans酒吧喝了餐前酒,自此我就成為Bemelmans酒吧的常客。 這酒吧2002年才由設計師Thierry Despont整修過,但仍保有Art Deco的風格,以及Bemelmans在巨幅牆壁上的畫作。下班時段,Bemelmans的吧台、甚至整間酒吧座無虛席,有位置就坐,有時就靠在吧台點杯Gordon's Gin Martini或Champagne,享受我的紐約假期與鋼琴師Loston Harris的琴聲。

我的膚色總是吧台的「老外」,不論是我主動或他人總會跟我聊天,這些人,有已退休的、或律師、醫師、公司負責人等等,大多住在上東區、鄰中央公園這一帶,可以猜想到他(她)們的身價,酒店等於是鄰居,晚餐前到此喝個酒,與舊識聊聊,我去了幾次,也認識一些吧台常客。有一次,我右手邊一位穿著入時又性感的熟女主動跟我聊起,她已喝幾杯Cosmopolitan,介紹我認識她的第3任丈夫,而她是他的第二任妻子,他們在紐約、洛杉磯、法國都有房子,稍後她丈夫知道我來自台灣、喜愛葡萄酒,告訴我他們在法國有葡萄園、問我台灣有什麼值得投資的產業……

Bemelmans酒吧是因為美國幽默作家與畫家Ludwig Bemelmans(比姆爾曼,1898-1962)而聞名,他把對中央公園的觀察與想像,用他的畫筆展現在酒吧巨幅的牆上,代價是他與家人在Carlyle酒店住一年半,成為這酒吧的傳奇。這位童書系列Madeline(梅德琳)的創作者,生前的作品常出現在The New Yorker、Town and Country、Vogue等雜誌。

想目睹影星Woody Allen本人的風采嗎?每個星期一晚上他都會在酒店內的Cafe Carlyle廳現場演出,三十多年來,許多有才華的舞台人物在此出道或常長期表演,像Bobby Short、Judy Collins、Rita Moreno等人;Cafe Carlyle始終保持cabaret的傳統,壁上的畫作是法國藝術家Marcel Vertes的真跡,他是「紅磨坊」的藝術總監、奧斯卡金像獎得主。
從Bemelmans酒吧出來,順著76街走不到5分鐘,就到中央公園。或者先在76街的Cafe Boulud餐廳訂個位子(我喜歡在室外人行道邊的桌子,因為餐後可享受一隻雪茄)用晚餐,這是紐約知名廚師Daniel Boulud的另一家屬於casual的餐廳,但價位可不casual,不過餐倒是蠻道地的。

The Carlyle是美國知名酒店Rosewood連鎖集團旗下的一家,該集團的家數才二十餘家,都很高雅,講究服務;主要分佈在北美、加勒比海、拉丁美洲、中東等地,亞洲只有一家,在東京銀座。

photos: http://www.thecarlyle.com/

--作者Roy陳忠義,現任葡萄酒講師、《圓頂市集》駐站餐飲作家、資深餐飲記者、著有「沒有接吻的時候我抽雪茄」等書。「餐餘酒後」專欄每星期刊出。Email: chungyi123@hotmail.com

 

《跟著食物去旅行》電子報

 
 
la marche 圓頂市集
看故事 Story找食材 Shop找食譜 Cookbook
( 休閒生活美食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amarche&aid=1849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