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告訴我:「看完妳的文章,但我不知道妳在說什麼? 一會這,一會那。請妳告訴我妳的結論是什麼?」 對於這樣「讀法」的朋友,我常不知道該怎麼辦。 他們喜歡或只願意看「是非題」式的文章。無法習慣「選擇題」式的文章。 其實,有很多文章並不提供「結論」。它只是提出「問題」,或指出許多種現象,作者本身不提供答案。它讓讀者去思考,然後每一個人按照自己的「需求」去尋找或指認適合於自己的答案。因為適合某甲的正確答案,未必適合某乙。 譬如說:我寫過一篇文章題目是「你想當痛苦的蘇格拉底,還是一隻快樂的豬?」 讀者有時候會很著急的說:「妳根本沒告訴我『應該』怎麼辦啊?那妳到底在說什麼呀?」 科學講究「是」與「非」。就像數學的公式運算。1+1=2。是就是,非就非。是不須去懷疑的。但拿這套公式到每個人生活上「實踐」的話,那麼,人除了「理性」還要考慮到「感性」的問題,否則人與機器無異。 機器只要零件不出錯,就能運轉自然暢順,達到你所要它達到的效能及目的。豬只要吃飽睡飽就滿足了。 但「人」顯然複雜多了。想太多,又看不開的人,追求什麼正義、公理、人權、愛情....會發現,咦?所有高貴的價值和標準為什麼都和我存在的現況背道而馳?所以就不快樂了。 容易「安於現況」的人不太會進步,但是比較「平安」比較「快樂」。 每天想怎麼「創新」怎麼「變」出精采,怎麼成為與眾不同的人顯然是比較辛苦的。 感性的發揮常表現出一種「模糊的激情」,東方哲學用「無明」來形容它。西方哲學用「酒神」象徵。(人在喝醉酒沈入迷糊的狀態時)。它既無法歸納、也不能分析。但它隱伏在靈魂深處伺機而動。平時衣冠楚楚時是不被看見的。 解祕之方或者就是把人灌醉,讓你酒後吐「真言」。在那種狀態下的「真」就代表(闡明)人類內在的精神和存在狀況。 尼采有一本書叫做「悲劇的誕生」說到人類文明創造的歷史是從「悲劇」精神發展出來的。 也就是象徵理性精神的太陽神阿波羅(外在形象),的身體裡住著酒神戴奧尼希斯(內在精神或心靈狀態)。這兩種力量在人生存的過程中不斷相互挑戰、矛盾、對立、糾纏因而產生..... 因為這兩種衝突對立的掙扎同時存在於人類求生存的過程中,為了解決內在外在的各種問題,人類於是推動了世界的進步和發展。 這就是為什麼聰明的蘇格拉底會「痛苦」的原因。 我們思考問題時不能只看到「標準答案」的那部份,還要思考「看不見」的那個部份。 我的朋友又抱怨:「妳怎麼常常模稜兩可」? 對於我不懂或不能理解的部份我不能把話說到「滿」。因為,沒有正確的答案才是「正確的答案」啊。 為我們看不見,想不透,猜不到的那部份預留空間(能認識自己的無知部份進而對知識產生謙卑)是智慧思考的第一課。 我的朋友還是不死心:「那妳可不可告訴我怎麼當快樂的蘇格拉底,而不是一隻痛苦的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