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2/22 17:53:14瀏覽361|回應0|推薦3 | |
陳怡魁大師的歷程 為了因應時代的不同,我們在「祝福平」的體系中常常提到「食物平衡補養法」,在這之前,我們可以簡單介紹一下,在這個體系中為我們闡述精闢「食物平衡補養法」理論的易學大師陳怡魁大師,從陳怡魁大師的經歷,也可以約略窺見他歸納中國玄學與西方科學兩個大體系的重要脈絡。 讀者們一定很好奇,常和大家暢談所謂「食物平衡補養法」陳怡魁大師,又是什麼樣的一個人呢? 關於這一點,我們要從和「食物平衡補養法」一樣,被歸類於「傳統」、「民俗」的中國玄學領域開始談起。 我們知道,在歷史悠久的中國文化中,古代的易經、五術,向來是文化中相當重要的一個大體系,五千年來的歷史之中,不論是歷史、文化、人文的軌跡中,都時時可以看得見這些學問的著墨之處。 但是在十八世紀之後,和食物平衡補養法一樣,當西方的科學文明逐漸崛起,許多舊有文明逐漸在社會中失去了光采,甚至有的就此黯淡式微下去。而在華人的文化中,同樣也有著受到西方文明強力入侵的情形發生,科學文明強力影響文明的智慧情形下,屬於中國文化智慧結晶的易經、命理、五術之學,便逐漸成了社會中的次文化。甚至於還有些人更將易經五術之學打入愚夫愚婦的迷信體系,將它打成「只有沒智識的人才會相信的胡說八道」。 「其實,這些傳統的玄學理論,是和哲學體系一樣偉大的人類智慧結晶,會被人看作是迷信,是很可惜的事。」陳怡魁大師這樣認為。「當然,玄學理論和科學理論比較起來,沒有那種說一是一,說二是二的斬釘截鐵,但是它卻能夠在某些程度上補足科學理論的不足之處,兩者不僅不是相互對立的仇敵,其實是可以攜手合作的合作伙伴!」 陳怡魁大師,從很年輕的時代開始,便已經著手致力於傳統玄學體系和現代科學理論的整合工作。陳怡魁大師為學的特色和一般的玄學命理大師極為不同,常常以「跳脫傳統思維觀念框限」的方式來研究東方易學,中醫,風水等傳統學問。 並且最重要的是,陳怡魁大師的所有思想體系研究,都一定會以西方式的科學檢測、實驗精神,因此常有突破性研究成果出現。因為這些研究的設定和切入角度,大多為史無前例的創舉,因此陳怡魁大師的研究成果常常是深受國際矚目重要議題,也將許多本來讓西方人諱莫如深的東方玄學,以簡單且跨越國際的新形象出現在各國研究人士的眼前,常常引起許多專業科學人士的讚歎稱許。 陳怡魁大師曾經任教於台大、台北醫學院,高雄醫學院及政大,文大,淡大等大專院校,在這些知名學院中指導中醫、本草、易經、針灸,也曾多次擔任相關社團指導老師,並且曾經是第一位受邀在國際醫學機構:美國海軍第二研究所指導中醫針灸的華人,因此成為跨越文化、人種的國際玄學權威大師。 陳怡魁大師在傳統的五術:山(風水)、醫(中醫)、命(命理)、相(看相)、卜(卜卦)之外,並將他的多年所學融會貫通,並且在觀察研究了人類的行為學、社會學之後,另創前所未有的新猷,後來,陳怡魁大師將中國民間普遍用來解決生存痛苦的「五術」文化熔於一爐,正式開創出劃時代的「陳怡魁食療法」,替不計其數的民眾解決各種的痛苦。經過二十幾年的鑽研發展,於是在民國七十六年正式建立中國傳統玄學的第六術「食」的研究體系,成了這個前所未有新學術的開山祖師! 翻開陳怡魁大師的研究過程,更可以看出這樣的歷程。 年輕時代,陳怡魁大師就讀國立台灣大學,因興趣所致,課餘時間他開始探索人體與生命週期的相關問題,在求學期間大量研究古今中外所有與生理、命理、心理及中醫有關的書籍,包括中國古老的算命典籍,像《三命通會》、《窮通寶鑑》、《滴天髓》、《淵海子平》……等,亦在他的涉獵範圍內,看能否從其中探索一些有關人類命運的蛛絲馬跡。 於是,他藉著就讀台大農學院之便,大量閱讀中國草藥、蔬果與各類食物的書藉,增強食物學方面的功力;而於二十四節氣與人體週期方面,則請益於易學大師吳俊民,並成為他函授班第一期學生。這段時間,算是陳怡魁設定一生研究方向,最具關鍵的時期。 後來,陳怡魁進入台北醫學院藥用植物系服務,負責帶領藥用植物系日夜間部的學生,專作一些與藥用植物課程相關的實習工作。當時已精通食物屬性與人體週期的陳怡魁,開始積極進行所謂『食物改運』的臨床實驗,當時,他和畢業於東京帝大的北醫漢方大師顏焜熒博士合作,進行一項『中藥處方改運』計劃。 該計劃利用在各個不同節氣出生,而有不同磁場烙印的民眾為對象,來進行實驗,以中藥聖典《傷寒雜病論》中的一O三味處方為原料,根據不同磁場烙印與週期,而施以不同藥草與數量,並長期服用,看是否能改變當事人的壞運而變成好運,進而顯現嶄新的生命週期。 當時,陳怡魁這種食物改運的創舉,獲得學生很大迴響,並廣泛替其宣傳,招攬為噩運所苦的民眾,免費前來門診,而其理念當時也獲得藥用植物系五位助教的認同,並幫忙作統計分析的工作。 陳怡魁大師最有名的「壯舉」之一,便是在一股研究傻勁下,不久,就花光祖先留給他的財產,但也逐漸累積前所未有的研究成果,並開始受到社會各界的矚目。 一九六O年代,陳怡魁大師受到新加坡政府正式邀請,第一位到該國講授「針灸」醫學的中國人,同時也成為華人第一位被聘請到美國海軍第二研究所(為美國在亞洲最高的醫學研究中心),專門指導研究中國傳統醫學與針灸臨床實驗的大師。 累積了這些在傳統醫學領域的卓越成就後,之後,陳怡魁就陸續受到台北醫學院、台大醫學院、高雄醫學院的邀約,擔任這些學校傳統醫學的指導老師,在北醫帶領學生進行「完全中藥處方改運」服務的期間,為了實際了解中藥材的屬性,陳怡魁當時竟以自己的身體當白老鼠,效仿神農氏「親嘗百草」的精神,實地嚐試三百多味中藥材,看吃進人體後,自己身體會呈現何種反應? 這段痛苦經驗,陳怡魁事後回憶起來,仍心有餘悸,因為很多的藥材食入肚子後,不是令他上吐下瀉、就是泠汗直冒、涕淚齊下、痛苦不堪,但這種「切身」痛苦的經驗,也讓他對《本草綱目》所記載的中藥藥性更增理解。 公元一九七二年,陳怡魁在台灣台北新店成立財團法人台北針灸中心,開始利用針灸到台灣各地義診,以解決民眾各類的生理痛苦。 義診期間,陳怡魁大多在偏遠地區,尤其台灣北中南各地的山區,以及各縣市農會,都是他經常造訪的地方,因當時台灣仍尚未有全民健保,所以求助的民眾,大多是較為貧窮困苦的農民,生病也沒有錢看醫生,使得陳怡魁在當時強烈感受到「貧窮」的威力,以及處於社會邊緣做為弱勢團體的悲哀。 而在以針灸義診期間,陳怡魁也會順便調查求助者的生辰節氣、平常嗜吃的食物、體質、個性、婚姻狀況以及最感痛苦的事情……等,因此,除了利用針灸治病外,也根據其生理磁場結構,建議攝食特定食物來解決生活痛苦。 以台北針灸中心進行的義診時期,前後進行十多年,行程遍佈台灣各地,一直到台灣實施全民健保前,才結束此一空前壯舉,案例累積約三萬多筆,可說是陳怡魁「食物改運」涉及範圍最為廣泛的一次。陳怡魁暨中醫義診的創舉後,在公元一九七六年緊接著深入探索人體神秘的行為週期,他當時由廣為中國人熟知的「算命」文化著手,進行大量的人體統計。 當時,他在台北市農安街租了一幢房子,並自行出資設立「生理心理研究中心」,聘請精通八字、紫微斗數、占星學、手面相、星平會海、風水等各類的星相大師十多位,來替各界民眾免費進行命理分析,每逢星期五則由陳怡魁大師親自出馬服務,並請三位大學畢業的女助理,代為整理檔案。 兩年時光下來,農安街幾乎天天人潮洶湧、車水馬龍,來談天論命的人不絕於途,陳怡魁在這階段可說是滿載而歸,共搜集了三萬多件個案,這些再包括前面義診與研究中藥期間所累積的命理案例,於是他建立起有史以來,中國歷史上收集統計八字人數最多的基礎。 公元一九七九年,台灣淡江大學聘請陳怡魁在該校開設一門與環境建築有關的課程,雖然其名為「建築雜談」,內容實為「環境風水」。 陳怡魁當時以現代科學角度,深入解釋古代風水與自然生態的關係,由於教法新穎、講解生動有趣,以致吸引八十八位學生的選修,造成校內當時很大的轟動,也首開中國「風水」進入大學殿堂之風。 在易學領域一再突破、創新之際,陳怡魁大師的研究成果也逐漸受到國際社會的重視與矚目,為了培養更多東方易學五術的人才,公元一九八九年於是在美國夏威夷成立東方文化大學,並加入美國聯邦大學的招生,而以彭孟師先生為校長,陳怡魁當時則擔任董事長一職,全力向西方世界來推廣中國這門文化。 在該時期,陳怡魁於公元一九八六年,在台北八德路成立森林企管顧問中心,並利用該機構進行一連串轟動台灣社會的「陳怡魁食物改運」服務,期間他最為「膾炙人口」的研究,就是將陰陽五行理論代入中醫: 「甲膽乙肝丙小腸丁心戊胃己脾庚大腸辛肺壬膀胱癸腎」的傳統分類。 陳怡魁在這一個階段,也建立起近代數百年來,在中國易學五術界最具權威與貢獻的大師地位。 而在這些中國玄學的研究領域上,陳怡魁大師並不因而自滿,因此,也開始著手進行整理中國古代「食物平衡補養法」的相關研究,縱括而得的理論,便收納在許多的著作之中,而近年來因為網路的盛行,便將許多成果和研究放在「祝福平」網站中。 |
|
( 知識學習|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