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生命中一切的體驗,即為與自己的知
2010/03/21 21:51:20瀏覽942|回應12|推薦111

記得曾經在一本書裡看到一個故事,一對感情相當融洽的情侶,甜蜜恩愛,總是出雙入對,羨殺旁人,故事中的女主角總是感謝上天賜給她這麼一段難能可貴的戀情,在這段愛情裡,她感受到自己如此的圓滿與幸福,有總真實存在的感覺,她認為愛是如此的神奇與飽滿,無法用言語形容的滿足和喜悅,成了她生活的全部.

直到有一天,男方提出要分手時,老實地告訴女方其實在和她交往的過程裡,早已經和另一個女生交往多年,這殘酷的事實,讓女方彷彿陷入地獄般的痛苦難受,她很難理解在過去那幾年裡,她確實感受到愛的美好,她是真正的擁有愛所帶來的一切圓滿與喜悅,但是,那愛是哪裡的愛?那愛不是對方給的愛嗎?那對方的愛其實給的是別人,而自己過去曾經擁有的愛,又到底是哪裡來的呢?




問:親愛的!在這本書的女主角所擁有的愛,其實是她自己的愛,與任何人無關,絕非是那對方給的,而是透過對方的意象,讓這女主角體驗到愛的不同面向和層面,或許這愛根本就是這女主角與生俱來之對愛的體驗,可以這麼說嗎?

答:是的.那愛是自己早已具足之對愛的體驗.更正確點來說,應該是:生命中的一切體驗,即為與自己的知.愛即是知.




問:愛即是知?愛和知相同嗎?那知又是什麼?

答:孩子!當你提到愛時,就會掉入愛的框限裡,無論你如何去解釋,如何去說明,都無法把人從那愛的泥淖和框限裡跳脫出來,人們對愛的詮釋,已經徹底的陷入自我的假想中,無論你再怎麼說,再怎麼靜默,也無法讓人去還原愛的本質,進入到真正徹底的孤獨之境.

與其你用愛,其實應該用”知”.無論是愛.悲傷.恨.快樂.愁..等等,所有的體驗都是讓你憶起自身本來就具足的一切體驗,那是一種自知,當你在電視上看到那非洲的窮苦小孩三餐不濟時,你將自然而然地引出你的惻隱之心,而那份不捨或是痛苦難過的體驗,絕非是那畫面帶給你的體驗,而是透過畫面的引導,讓你發現了自己早已存在的一切體驗,那苦.那悲.那感動.那悲傷,都是你早已具足的體驗與感受.

知:為透過當下的一切體驗,知曉一切體驗皆為己出,自身的存在是如此地完美具足.即為純粹的在,純粹的體驗,純粹的愛,純粹的選擇,所有的一切,皆是如此地純粹,放下所有一切那頭腦的詮釋和說明.




問:所有的一切皆純粹?純粹是純淨的意思嗎?到底純粹是指什麼?而知,還有更詳細具體的說明嗎?

答:純粹,即是本然,即是本來的樣子,即如是觀.而你提到的純淨,那都是兩極化的形容,有純淨就有混沌,你必須清楚的了悟,那純粹是本來的樣子,無關正負,無關兩極,徹底地跳脫出頭腦的詮釋與理解.

好比提到”水”,人們馬上會聯想到透明,而這透明的形容詞,馬上就讓人陷入透明與不透明的兩極化裡,水就是水,你可以透過大海.溪流,湖水,溫泉水,飲用水...等等各種不同層面及方式去感覺水,但那都是對水的體驗,絕非是水的純粹本質.透過各種對水的體驗,你會發現,那一切的體驗,無論是清涼,無論是溫暖,無論是甘甜,無論是寧靜,這一切都是自身早已具足的體驗與感受,透過各種深入的體驗,知曉這體驗是自身早已具足,並非是那水所給予.自身所具足的一切,是如此全然,如此無垠,根本無須外求,不假他人.

生命中的一切體驗,即為與自己的知.不假他人,不需外求.那在愛裡死去活來,在悲傷裡痛不欲生,在感動裡落淚不已的一切體驗,都是與自己的愛,與自己的悲傷,與自己的感動,也就是與自己的知.







生命中一切的體驗

即為與自己的知

放下對兩極化的詮釋與理解

徹底還原




全然的知

將帶領你擁有

由體驗者進入創造者的權柄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uting&aid=3873877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隨寫人◆ 不一樣存在的美好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真知
2010/03/22 10:32

如人飲水

冷暖自知

文字只是敘述或形容

無法代表真知或真覺

安娜貝兒(kuting) 於 2010-03-23 21:02 回覆:

親愛的老師,

那個自知的知,是自我創化的一切體驗

外在的境,不過是引導出自身的所有體驗

而那體驗又是無中裡的有,也就是早已存在自身的圓滿與完美

與您分享~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