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思考重組-政策有兩種(聯合報)
2009/01/27 12:50:24瀏覽449|回應0|推薦1

阿扁執政

政策賄選,政府撒錢;沒有感激,只有恐懼!
2003.07.23  聯合報/社論

如果不是大選逼近,我們不知道執政黨會不會有那麼大的拚勁,在短短時間內令人目不暇給地推出各式優惠計畫。如果不是為了選舉,我們也不知道在野黨會不會那麼熱中作政策加碼,卻忘記自己幫人民看守荷包的責任。如果不是選舉,民眾只怕很難一下子得到這麼多「好康」的意外承諾;但只要稍微沈澱一下,人們也很難不為這些支票兌現的可能性感到憂慮。

大家應該還沒忘記,陳總統就任的頭兩年,大部分心力都用在兌現他的競選支票上。那些零散、片斷的承諾,拼湊不成一幅完整的治國藍圖,卻變成了政府施政的首要項目,也變成全民難以承受之重;核四停建與復建反覆折騰,就是最創鉅痛深的經驗。如今,上屆大選支票尚未兌現完畢,一張張新的支票又開出來了;更可怕的是,這次在野黨是以不斷加碼跟進作為回應。看到朝野如此賣力競相討好選民,而置國家財政於不顧,實在無法讓人感到欣喜或感激,反而有一種難言的驚悚:我們的政治為什麼會走到這一步?

只有策略、而沒有願景的政治,對人民來說就是災難。政黨輪替三年多來,為了兌現競選支票,政府債務餘額平均一年增加兩千多億;支出盲目擴增,卻未帶來相對效益,反而加重了經濟的萎縮與財政的困頓。但執政黨並不深自檢討改善其施政方針,反而變本加厲,它在最近半年為拚業績搶提的政策和計畫,更是紛亂到讓人咋舌。

除了綁樁色彩濃厚的兩百億的「擴大就業方案」和五百多億的「擴大公共建設方案」外,SARS風暴意外增加了五百億的特別預算,這些都是年度預算開始執行不久馬上又提出追加的預算。而最近半月,陳總統承諾給老農津貼加碼一千,為中低收入戶提供就學貸款利息補貼,調降電費,又要為屆退教師編列三百億元特別預算;另外,還有剛剛從「三年三千億」像變魔術般漲成「五年五千億」的另一項擴大公共建設計畫。支撐政府這股拚勁的,當然是執政黨爭取明年勝選的策略;但是支撐這些計畫的財源,到底要從哪裡來呢?

沒錯,只有追問財源,政治人物才會認真算一算自己開過多少支票。我們看當今政府如何對待國家預算,大概只有兩個字足以形容,那就是「大膽」。除了在會計年度剛開始就要辦理追加,扁政府預算計畫更大的特色是「只有標籤,沒有細目」。大家對幾百億、幾百億的計畫琅琅上口,至於內容為何,卻完全不知。這就是經建官員的戲法,把一堆細碎的計畫綁在一起,利用其中一兩項指標項目為名,套取整批預算過關,目的主要是在綁樁。因此,所謂五百多億擴大公共建設計畫到底要完成哪些建設,恐怕連行政院長也答不出幾項;如果問事先經過什麼效益評估,就更難得到答案了。

這其實已不只是會不會施政的問題而已,而是到底有沒有經營理念的問題。任何機構,即使是地方政府或一所學校,不論規模如何,如果不注意量入為出,總是難以為繼。中央政府如此揮霍無度,如果它是一家企業,恐怕早被銀行列為拒絕往來戶;如果是農漁會信用部,已被強制查帳整頓。但唯其是執政者,故而可以不斷舉債,可以變賣公營事業資產來填補,甚至可不理會立監兩院的監督與糾正。一個發狠拚選舉的政府,跟一個膽小無為的政府一樣可悲,卻更可怕。

為了避免「總統支票兌不完」的噩夢重演,朝野政黨應該立刻停止目前這種危險的「割喉喊價」及「政策加碼」的瘋狂競賽。自今而後,任何政黨提出任何政策主張,都應該先交代財務規劃辦法,公開計畫細目,並說明其執行效益。尤其是執政黨,除了花錢單位出來說話,財主部門更要說明財源,不能等到事後告訴人民已經羅掘俱窮,不堪作無米之炊。朝野的競爭,唯有從支出面移到收入面來競賽,這場過早啟動的大選,才值得讓人期待。

阿九執政

消費券未演先轟動
2008.11.18  聯合報/社論

消費券已成熱門話題,未演先轟動;這可謂是馬政府的第一場「社會運動」,不要弄成雷大雨小、虎頭蛇尾。

「消費券」是一個「運動」,主要的目標就是要用「話題」來帶動「消費」;倘若只「消費」卻不能將「運動」炒熱起來,即屬失敗。

「你用消費券買了什麼?」「你的儲值卡還剩多少錢?」「再不用就失效了!」「馬總統用消費券的第一筆消費是什麼?」「小英主席用儲值卡到7─11買了什麼?」消費券的發放,就是希望用這些「話題」來製造一場「消費運動」。打破市場低迷的「慣例」,以「動」帶「動」。

本報系是最早鼓吹以消費運動來活化經濟的媒體;幾個月前,我們就提示「投資才是硬道理/消費就是社會愛」的觀念,寄望以政府的消費(擴大內需投資等)及民間的消費(發放消費卡等),為經濟添加動能。後來,我們又推出「愛台灣/來消費」的專題報導,帶出了馬總統到沅陵街買兩雙鞋等新聞。如今「消費券」已呼之欲出,我們尤其樂見這場「愛台消費運動」能夠「愈演愈烈」。

市場經濟就是一個交換大網。我買你的青菜,你買我的皮鞋;經濟就能活絡起來。在這個景氣低迷、外銷困頓的時期,內需的重要性大幅提升,以民間消費來活化這一張交換大網,已成自救救人的重大經濟工程。大家不花錢,大家沒收入;大家花錢,大家有收入。因此,我們才會說,在這場經濟風暴中,「消費」就是助人且自助的最溫馨的「社會愛」!

台灣的國民儲蓄率極高,眾人未必是無錢可花,現在的問題是不肯花錢;甚至惡化成一種疏離感及無力感。因此,消費券的作用,其實不只是(或許部分也是)一種扶貧的福利措施,更是一種「社會運動」;而且,也不止是帶動「消費」而已,更是要激勵人心,提升信心,恢復社會生機生趣,掃除疏離感無力感,甚至激發社會愛。

所以,消費券未必要排富。可能造成「排假富/留真富」,只是枝節原因。主要在「排富」少了話題性,「運動」的能量即大幅削弱;如果失去周杰倫、林志玲的消費券如何使用的話題,對消費券的動能也許會打折扣。何況,富人若不用消費券,錢仍留在國庫,亦無損失。

發券或發卡的抉擇,也是利鈍得失的關鍵。券可用於發票商店,卡則只能用於刷卡商品;可能顧此失彼。但卡較券的優點多很多,例如即可設計「愛台消費相對獎金」,消費者自付十元,政府支付十元獎金,亦即消費者以十元可買二十元商品;甚或可提高至「消費者花十元/政府獎十五元」,只要標定上限即可。如此,政府花錢相對少,市場的效益卻倍增。再者,若發行儲值卡,即可設計「分段發錢」;若總額為一萬元,可分作每月五千元撥入,或每月二千五百元,以刺激相對多次、長期消費。此外,亦不妨考慮乘此時機,建立類如「國民金融卡」的制度,往後年金、津貼、退稅或其他政府補助,皆可利用此卡存提。

消費券或儲值卡,皆無可能面面俱到。發給誰是一問題,例如排不排富?如何用又是另一問題,用在傳統市場、發票店或刷卡店?面對這類問題,政府不能陷入父子騎驢的境地,在野黨也不宜為反對而反對。若要推行,就一定要堅持一個政策目標,那就是:這不只是一個撒錢的政策,而是一場帶動民間生機生趣的「社會運動」。倘若撒了錢,「運動」不起來,即屬失敗。

在發券發卡的同時,應全力醞釀「消費就是社會愛」的社會氛圍,可動員社會名流扮演「消費大使」,發動各行各業推出愛台消費的節目,甚至各縣市相互競賽,以期發生激盪效應;現在,市場上的問題不只是消費不足,更嚴重的問題是人心疏離,生趣不足,信心不足。因此,這場萬方期待的「消費運動」,目標不只是在促動消費的行為,更在活化人心,催化生機,激化社會愛。

就在此刻,朝野藍綠充滿撕裂性的話題;但希望在消費券或儲值卡這個議題上,朝野藍綠皆能攜手合力推動一場「愛台消費運動」!

( 時事評論媒體出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usomedia&aid=2596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