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抹大拉的馬利亞
2012/09/30 22:34:33瀏覽4070|回應1|推薦8

抹大拉的馬利亞(又譯為瑪利亞瑪達肋納、馬利德蓮,Mary Magdalene)在《聖經·新約》中,被描寫為耶穌的女追隨者。羅馬天主教、東正教和聖公會教會都把她作為聖人。但歷史上,對於抹大拉的馬利亞的真實性和她的事迹一直有著爭論。

新約中馬利亞的事迹
耶穌周遊各城各鄉傳道時,與祂同行的除了十二個門徒以外,還有祂所醫治的幾個婦女,抹大拉的馬利亞就是其中的一位(路加福音 8章:1-2節)。
耶穌到處醫治趕鬼,治好了抹大拉的馬利亞,趕出她身上的鬼. 她信耶穌後,奉獻自己的財物,供給耶穌和門徒(路8章:2-3節)。
當耶穌被帶往審判時,門徒都離開祂逃走了(馬太福音 26章:55-56節)。耶穌釘十字架時,環境極其惡劣,但她跟耶穌到十字架下,看耶穌受苦,斷氣,埋葬(馬太福音 15:40-47)。
 
相關爭論
抹大拉的馬利亞的出生地點
一些現代作家認為抹大拉的馬利亞是耶穌的妻子。這些作者引用諾斯底派的寫作來支持他們的論點。例如《腓力福音》的確描述抹大拉的馬利亞為最接近耶穌的使徒。然而,沒有任何已知的文件能夠證明她是耶穌的妻子,並且諾斯底派基本上沒有任何性別上的證明。這種親密的關係被描述為抹大拉的馬利亞能夠理解耶穌以及他的教導,而其他的師徒卻不能。
雖然難有定論,但是瑪麗亞在耶穌受難地以及在他的墳墓出現,至少和她作為妻子或寡婦的角色是一致的,儘管也有可能這是耶穌對她和他母親瑪麗亞的關心而所預備的。由於缺少當代文件,這些假設不能夠被證實。
一個支持耶穌結婚的論點是,獨身在耶穌那個時代對於猶太男人是很罕見的。"Be fruitful and multiply",「結果子並且去傳播」。由於這個原因,像拉比一樣去遊歷教導,對於一個沒有結婚的成年猶太人是難以想像的。
對此回擊的論點是在耶穌那個時期的猶太人是非常不同的,並且拉比真正的角色並沒有很好地被定義。直到在公元70年羅馬摧毀了第二聖廟,拉比的角色在猶太人中才被統一。 在耶穌之前,那些不結婚的老師在艾塞尼社會中是很著名的,以及施洗約翰也是沒有結婚。後來,大數的掃羅是另一個在基督徒中巡迴的不結婚的牧師。耶穌自己也由於宗教原因而自告不婚並且拒絕結婚的義務:「因為有人是閹人,因為天國的緣故自閹。誰能承受便讓他承受吧。」(馬太福音19章12節)
關於抹大拉的馬利亞是耶穌的妻子的想法,由於一些書刊例如《聖血,聖杯》(1982)以及受到這本書深遠影響的幻想小說《達文西密碼》(2003)而被普及。一些書籍已經試圖抨擊《達文西密碼》中的部分,例如由Richard Abanes所寫的《達文西密碼的背後》(2004)和在《耶穌研討會》中Robert M. Price的《達文西的欺騙》(2005)。
抹大拉的馬利亞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大多是個從良的妓女,事實上聖經裡並沒有這樣的證據,這個印象是來自教宗國瑞一世西元五九一年的一篇講道詞,直指馬利亞為《路加福音》提到的妓女,但近世教會的立場改變,就連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也曾稱馬利亞為「帶領使徒的使徒」。
除了出現在《聖經.新約》四本福音書,另外有七本成書於西元一至三世紀的宗教書籍提及一個叫馬利亞的不凡女子,其中一本即名為《馬利亞福音》,這本十九世紀重新見世的福音書顯示馬利亞是耶穌最鍾愛的信徒和傑出的信仰領袖。這些真實文獻呈現的馬利亞充滿靈性智慧,深得耶穌思想的精髓,與耶穌關係密切,而且彼得對她充滿敵意。
〈腓力行傳〉等早期基督教文獻中,為了區分耶穌之母瑪利亞與抹大拉的瑪利亞,把抹大拉的瑪利亞稱為「瑪利安尼」(Mariamne)。公元二世紀晚期的希彼律托(Hippolyeus)就在著述中說,耶穌的教導傳給雅各──主之兄弟──以後,再傳授給瑪利安尼──其抹大拉的瑪利亞。陶比奧古墓裡也有這個名字,但用的是罕見的暱稱形態Mariamenon。這種拼寫法尚未在別處見過。顯然是瑪利安尼得小名或別號。骨棺上刻的字是:Mariamenon mara。這mara乃是mar的陰性字形,而mar在阿拉姆中的意思是「主人;夫子」。福音書中的抹大拉的瑪利亞在安葬耶穌的時候陪在耶穌之母瑪利亞、耶穌之妹撒羅米的身邊。她們要為死者淨身塗油,這是家中與死者最親的女性應執行的儀式。抹大拉的瑪利亞在後來的基督教文獻裡得地位是在十二使徒之上的,他被稱為耶穌的「伴侶」,因此mara的稱號對於她是名正言順的。既然兩位瑪利亞都是耶穌生命中親近的人,應該都會安葬在耶穌的家墓裡。而我們發現的情況正是如此,連名字的特殊拼寫形式都不差。
還有更一步的證據。二○○六年間在多倫多作了「約瑟之子耶穌」與「瑪利安尼」的遺骸線索粒體DNA檢定。結果明白而合理,證明這兩個人既不是手足,也沒有母子關係。換言之,第二位瑪利亞既不是耶穌的母親,也不是他的姐妹。按我們已知的耶穌家族成員來判斷,瑪利安尼可能是嫁入家族為親屬。接下來的這個名字更是有力的證據了。
我們沒有理由認為耶穌必然選擇獨身生活。畢竟,猶太教文化期待男子結婚生子,這其實是上帝指示人類應遵行的誡命: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
然而,我們既已知道這名字是一家人的或然率,又有DNA檢驗結果,加上雅各骨棺風化特徵與陶比奧骨棺相同,證據之有力已經到強不可檔的程度。
天主教學者有人認為,〈馬太〉說「把妻子娶過來。只是沒有和她同房,等她生了兒子」未必暗示生下耶穌後就有性行為了。他們指出,文中的「等(或等到)」並不一定必然意指之後有所改變。例如,「保持清醒不醉,等到我來」並不一定表示「我來」之後就該喝醉。不過'這個論點太牽強,只是為了呼應教義神學的說法,也就是,瑪利亞童貞女的教義。按希臘文與英文版本的正常文意,意思很明白:約瑟與瑪利亞在耶穌出生之後開始夫妻正常的性生活。否則聖經裡明明白白記載耶穌有弟弟呀,耶穌的弟弟難道是小三生的嗎?
1896年,一位德國學者在開羅發現了《瑪麗亞福音書》,1943年《拿哈馬地文獻》在一個陶罐內被發現,真相似乎重見天日。抹大拉的瑪麗亞並不是什麼妓女,相反的她可能是耶穌在世間最親密的信仰伴侶,或者說她是未被正史記載的最受耶穌教誨最得其神髓的門徒。耶穌曾與她一對一地傳授福音,這是其他十二門徒所沒有受到過的待遇;儘管如此,抹大拉的瑪麗亞被基督教的正史所忽略也是事實。

http://washivaca.blogspot.tw/2009/07/blog-post_25.html
http://washivaca.blogspot.tw/2009/07/blog-post_27.html

她見證了耶穌的死而復活,然後杳然無蹤。留下了教宗與畫家,還有「達文西密碼」來敘述她的生平,以下是抹大拉的馬利亞的真人其事。


她跟隨著耶穌直到最後一刻,並且伴隨在身邊。當耶穌在十字架上承受瀕死的痛苦時,生命將消逝之際,抹大拉的馬利亞隨侍在側,跟隨著耶穌的母親瑪莉亞,目睹這一刻。耶穌的受難記滿是喧囂與惶恐,十字架釘刑是極為緩慢的,但她仍駐足留候。最後的時刻來到,“成了” 耶穌說,然後垂然斷氣。他的屍首以亞麻布綑綁,帶到園子,埋葬在一個墓中。


在安息日後一日的黎明前,抹大拉的馬利亞起床動身往耶穌的墓膏抹基督的儀體。墓穴是空的,主耶穌消失了;馬利亞嚇壞了,並且感到十分的不解。她奔跑回住所告訴其他的使徒,並且跟他們一起回到墓地好做見證。男使徒來來去去,不確定該做何解釋,馬利亞停留在園子裡,眼裡噙著淚水,不知所措。


然後有一個聲音傳來,問了一個問題: “女人,你為何哭泣?” 馬利亞聽到這個聲音從背後傳來: “你在找誰?” 她轉過來,認為是遇見看園的人,回答: “先生,如果你把他運走了,告訴我你把他放在那兒,我便去取他。” 然後,一個熟悉的聲音傳來,耶穌說: “馬利亞!” 。


“拉波尼!” (希伯來文的老師) 馬利亞雀躍不已,想要上前擁抱她的導師。


“不要碰我” 刻意與她保持距離,耶穌這麼說。“因為我還沒有升天見到父神;你往我弟兄那裡去,告訴他們說: 我要昇天見我的父,也就是你們父;見我的神,也就是你們的神” 她轉告使徒的話語十分簡短,但是告訴了世人: “我見到主耶穌了。”


我見到主耶穌了: 這就是死而復活的故事,如同約翰福音中所述說的。因這這段淵由開啟了基督教信仰的歷史,同時也結束了抹大拉馬利亞在新約中的記載。使徒彼得與保羅組織了新的教會,司提反以烈士的身分殉教,先知約翰預知了末世。但是抹大拉的馬利亞─ 在主耶穌在地上活動時期重要的核心人物,從此再也沒有關於她的任何消息。


但是抹大拉的馬利亞,這個名字是從她故鄉而來的,在二世紀中的一個晦澀難辨的古卷被提及: 《抹大拉馬莉亞福音》(The Gospel of Mary),把馬利亞描繪成耶穌復活後的領導著。在耶穌死後九十多年由一些基督徒所著。馬利亞福音是屬於 “諾斯底福音”;而諾斯底教派,是早期基督教裡重要的一個分支,強調借由研讀學習還有自身的智慧,而不是透過信仰而獲得救贖。內文已經亡伕數個世紀,直到1896年才由一個收藏家在開羅被尋獲。當中敘述了,耶穌復活並且在教導他的門徒要 “宣揚天國的福音”而後消失了。此則勸世文讓他們坐立不安,基督已經殉教傳道,而有何人何物能拯救他們脫離相同的命運?


然而馬利亞,十分鎮定。“不要哭泣沮喪、任由心志誠惶誠恐” 她告訴使徒們。“神的恩典將與你們同在並且庇祐你們。”她說道,耶穌已經向她啟示了一個異相,並且經由了神祕的國度賦予了他靈魂之旅的獨特知識。馬利亞告訴男人們她會幫助他們了解基督教導的真實意涵: “你們所被蒙蔽的,我將揭露與你們知曉。”


她的話語似乎刺傷了其他的使徒。"怒氣沖沖" 的彼得,特意挑釁地說: “耶穌真的私下與一個女人說了這些,而我們會不知道?” 他問道。“我們應該聽信她的話嗎?” 甚至,彼得十分忌妒: “耶穌竟會偏愛她勝過我們? ”


在兩個千囍年過後,這個問題震驚了基督信仰價值核心。對許多女性主義以及理論派的自由主義者而言,《抹大拉馬利亞福音》意謂著抹大拉,第一個見證復活的證人,是「門徒中的門徒」,與環繞耶穌的眾弟子平等,甚至更受寵愛的形象。在早期的教會中為了建立族長式的統治階級,一個女性的地位是如此的令人震驚,以至於門徒亟欲打壓她的角色。對其他的教派而言,由於東正教的刻意營造,抹大拉的馬利亞在耶穌的一生與福音事功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相較跟隨耶穌的門徒而言,居於較次要的位置。而現在,感謝丹‧布朗的書 「達文西密碼」在全國3735 間電影上映,超過六千萬的人觀賞過這部電影,抹大拉的馬利亞被賦予新的角色: 「耶穌的妻子,耶穌小孩的母親,據稱在耶穌死而復活後逃離了聖地」,根據「密碼」所說,非主流價值觀但是很票房高居嚇人的想法,耶穌的小孩長大嫁給法國皇室,而今日耶穌與抹大拉的馬利亞後裔在歐洲還是可以被追朔到。


在一個特別令人感動但是純粹是幻想的場景裡,一個角色爭論在達文西的「最後的晚餐」出現在耶穌右手邊的角色,其實不是男性的使徒,而是抹大拉的馬利亞: 「而如果你把 "馬利亞" 倒置在耶穌的左邊,竟然可以完全結合,男性與女性,人的形體,婚約的夫妻,永結同心。」這段當然是天馬行空,但是就像所有丹‧布朗的小說還有改編的電影一般,是虛構的,並非事實。而這也不是第一次,抹大拉的馬利亞被熱門小說借題發揮。


從一開始,抹大拉的馬利亞與耶穌之間的故事就是文學、傳奇故事、政治、神學,充滿爭議與衝突的濫觴。跨越世紀,她多變的形象在信奉者、歷史學家、藝術家的轉變反應出時代的趨勢好惡,差異之大以致於無法從世紀之謎中,揭開馬利亞抹大拉在正史中的面貌。但她的存在歷史可以幫助釐清重要的議題,諸如在一世紀猶太教女性的地位、耶穌在傳揚福音的事工、乃至於早期基督教的成形。自從那個空墓的早上,暸解馬利亞抹大拉與耶穌之間的關係,與繼承耶穌之名宗教的淵由,可以開一扇窗,讓吾人理解信仰柔性的本質,探討性別與權力之間的緊張關係乃至於在第三個千囍年之間仍然存在的對立。


抹大拉的馬利亞總是一個「不方便提及的女人」,儘管福音書的作者們無法避免提到她。在《聖經:新約》中提到他13次。這些提供了她生活一些細節,或許並非意外。在羅馬帝國統治時期,女性被普羅大眾視為不可信賴的,死而復活本身已經夠難以理解而解釋了,而在福音書中極欲想要使人改信基督教,可不會想強調一個女人竟然是見證死而復活重要的關鍵。普林斯頓大學,早期基督信仰學教授艾琳‧派久(Elaine Pagels)說: "《新約福音》告訴了我們一個女人,名為抹大拉的馬利亞,耶穌的使徒,在耶穌被背叛以及復活的時刻都在場","但是除此之外,福音書告訴了我們很少資訊到底抹大拉的馬利亞扮演的角色為何。"


學者從《新約》中得到了一些啟示,需多人從路加的角度觀察,馬利亞還有其他在耶穌周圍的女人 "提供實質的物質來服事他"註1,作為提供耶穌事工的經濟援助證據。但是錢是從哪裡來的呢? 婚姻的契約? 離婚的財產? 甚至是遺產? 或是工作所得? 福音書中一無所及,僅提到抹大拉的馬利亞是一個在耶穌生命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女人。


另外一個令人頭疼的細節: 馬利亞這個名字。大部分的《新約》出現的女人都是以和男人之間的關係來辨識的。比方說革羅罷的妻子馬利亞,跟雅各的母親馬利亞就是一例。然而抹大拉的馬利亞卻是以她的家鄉: 港都抹大拉命名。沒有出現過丈夫名,這也許是一種解釋,為什麼她能夠與耶穌同行而無家累。她從來沒有結過婚嗎? 布朗大學宗教學研究教授羅斯‧克雷默 (Rose Kraemer)說 :「一個自由的女人(freewoman) 從來沒有結過婚應該是極為罕見」。《新約》中告訴我們當耶穌在加利利開始傳道事工時,抹大拉的馬利亞開始接櫫記載: 曾經被七個鬼附身,但是鬼被趕跑了。還有,最重要的是她宣告了死而復活。我們無法得知抹大拉馬利亞的職業、髮色,老或少,美或是醜。


然而在基督教最早期的時刻,也有其他的不同的見解決定要展現出抹大拉馬利亞的全貌。比如在在過去五十年間廣為流傳的許多捲諾斯底福音書(Gnostic Gospels) ,把基督研究起源徹底倒轉。抹大拉的馬利亞在新約中的角色並非壁花小姐,而是被看重,甚至是耶穌最喜愛的門徒。在《多馬福音》(Gospel of Thomas) 中,抹大拉的馬利亞,與另外一位女性沙樂美,被列為耶穌的真正的六個使徒 (並非十二使徒)。在《諾斯底與救主的對話》(Gnostic Dialogue of the Savior》,抹大拉的馬利亞被認為是 "全知的女性"。最令人懾服的是《抹大拉馬利亞福音》,不僅僅描述抹大拉的馬利亞為堅毅果敢的女性,而且對於性別有極為前衛 (radical) 的看法。當馬利亞被使徒們稱呼為 "為救主所愛 ... 勝於其他的女性",抹大拉的馬利亞與耶穌視性別為無物,在永生的國度是不存在的。哈佛大學歷史學者凱倫‧金表示: "古卷的內文在於爭辯存乎一體的男性與女性,而將合一沒有別的不同","領導統馭的根基在於屬靈的操練"


那為什麼這個女人,在《新約》中告訴我們是耶穌長年的伴侶,而在諾斯底教派中聲稱是榮耀更勝其他人的使徒,在耶穌死而復活後消逝了? 如果馬利亞真的對耶穌如此重要,為何在《使徒行傳》,或是在保羅寫給七個教會中的書信中,完全沒有被提及?


非正典的福音書中提供了一個令人困惑的回答: 在諾斯底的經文中,馬利亞常被彼得攻訐。在《多馬福音》書中,彼得懇求耶穌,"叫馬利亞離開我們,"..."因為女人不配得到生命" 馬利亞了解彼得的威脅,"我懼怕彼得",馬利亞在《諾斯底皮斯特斯索非亞對話錄》( Gnostic Dialogue Pistis Sophia) 中這樣告訴耶穌 :"他威脅我並且憎恨我們的宗族" (He threatens me and hates our race. RENOC)

在抹大拉馬利亞驚恐的語調中,我們可以聽到在教會中開始的分裂將決定了馬利亞的命運。派久教授說: "我們的傳統觀念素來是彼得扮演著不可獲缺的角色,而馬利亞無足輕重" "然而在另一種的說法裡,馬利亞是巨大無比的存在,而彼得是多疑的角色。"然而彼得的版本流傳下來了,也就是說,時至今日,這是他的故事,而非她的。


令人緊張的並不只是諾斯底教派的離經叛道。幾個世紀以來《約翰福音》死而復活的續集令研究學者們困惑不已,在約翰的版本裡,馬利亞意識到對她說話的形體是耶穌,而想要衝上前擁抱他。但是耶穌斥退了她,說 :「不要碰我。」然而同一天的稍後時刻,耶穌出現在男使徒的身邊,而他們立刻認出是耶穌。耶穌向門徒伸出手,展現他的肋旁,甚至就在鼻息之間。八天過後耶穌又向多疑的多馬現身,並且特別要求他碰觸,這樣多馬才會相信: 「碰觸我的手指並且握住我的手」,耶穌說。
馬利亞關於基督耶穌復活的敘述 - 無法辨別、無從觸摸,是諾斯底福音古卷的一部份。但是在《新約》當中,形容耶穌在人面前是個實體,會行走、呼吸的肉體。在《路加福音》中,主耶穌請門徒碰觸他,他指出,以免他的門徒錯過了,他的肉體復活使他有別於鬼魂或是幻影。"觸摸我並仔細看","因為一個魂是沒有手也沒有肉體的。"


爭議在於 -- 肉體亦或是靈魂上的復活? 這個論點主宰了西元三世紀的基督信仰。東正教聖職人員擔心諾斯底信仰中死而復活是一種靈體釋放觀念,會與耶穌肉體上被釘死成為人的贖罪祭的教導起衝突。於是東正教聖職人員開始直斥諾斯底教派為異端、享樂主義者,並且編造奇異的傳說稱諾斯底教派褻瀆神。 〈四世紀宗教作家伊皮發尼爾斯 Epiphanius 聲稱諾斯底教派相耶穌強迫馬利亞觀看他吃自己的精子〉當羅馬君士坦丁大帝在西元312年改信基督教時,東正教贏得了一國宗教的寶座,還有寶劍。僧侶懼怕新東正教主教強迫銷毀諾斯底的典籍,於是抹消了諾斯底典籍存在的證據。於是乎諾斯底的福音書,還有強而有力的聖人馬利亞抹大拉的形象,長埋於土。


早期教會中女性角色存在的痕跡也一併被抹消。耶穌很明顯的鮮少有對女性展露同情心。《路加福音》除了抹大拉的馬利亞外,包括苦撒的妻子約亞拿還有蘇撒拿,在耶穌於加利利的福音事工上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路加福音》也記載了馬利亞〈另外一個馬利亞〉 傳神的形象 : 放下手邊的家務工作,在主的腳邊仔細聆聽主耶穌的話語。耶穌的在來世的「那在後的將要在前、在前的將要在後」註1 救贖的訊息對於此生受壓迫的女性而言是極為有號召力的。北卡羅來大學宗教研究學教授巴‧厄曼〈Bart Ehrman〉,著有《彼得、保羅與抹大拉的馬利亞》說:「耶穌並非社會改革家,他注重的是末世的到來,但是他所傳遞的消息對於主張平等人士來說十分有說服力。」


然而耶穌死後不久,男性的教會領導者開始逐步貶低〈subordinate〉女性。保羅在寫給以弗所教會的《以弗所書》中說 “教會怎樣順服基督、妻子也要怎樣凡事順服丈夫。 ” 註2 ,然而在傳遍羅馬帝國的保羅書信裡,也包含著對女性使徒的描述。在這群傑出的女性中包含了猶尼亞安,保羅稱之為 “在使徒中為傑出的” 並且 “比我更早在主裡面” 註3 ,然後,基督教在一世紀與二世紀採納了包含了聖父、聖子、聖靈的三位一體的說法,充滿了明確的女性主義恩典。


然而當教會教導逐步的轉變,女性戴著更為沉重的“罪”角色:原罪的肇始者。在耶穌死後,他的門徒們認為隨著耶穌的死而復活,末世即將要到來了。但許多年過去,天國並沒有降臨。教會裡的導師們需要另外一套關於死而復活的理論。二世紀的教會開始認定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死,完全了自伊甸園以來的聖經的週期。東正教的聖職人員說:「耶穌的寶血成為活罪祭遮蓋塗抹了亞當的原罪」但是女性由於與性的繁衍生殖有關,是一大問題,提醒了人們直到耶穌的再臨,這世間不會得以完全。主教們於是把女性排除聖職,並且指控女性散佈原罪。三世紀的多產宗教作家特圖里恩〈Tertullian〉說:「因為(妳們)... 即使是神之子也得死。」


距離抹大拉的馬利亞遭受打壓只是早晚的事。在西元591年的一個秋日,禮拜天,羅馬城中聖克來孟天主教堂〈Basilica San Clemente〉的中心一場佈道演講,對著台下的牧師,教宗葛利果對抹大拉的馬利亞下了一個令人震驚的結論:「從良的妓女抹大拉」... 在信主之前,葛利果解釋,馬利亞犯下多罪,她貪慕榮華且披頭散髮行為不檢。最令人可恥的是,“使用膏抹肉體做出禁忌的行為” 望向群眾,一群肅穆的僧侶,教宗葛利果給抹大拉的馬利亞一個扭曲她形象一千四百年的新身分:“ 弟兄們,再也清楚不過了,抹大拉的馬利亞是個妓女。”


但事實卻是糢糊不清的。葛利果驚人的言論,建立在馬利亞是《路加福音》第七章膏抹耶穌腳的有罪的女人,而許多當代的學者判定並非如此。即使抹大拉的馬利亞是個有罪的女人,也沒有任何福音書能夠指出她是罪是肉體上的。在西元一世紀,女性可以因為與丈夫以外的男性交談或是單獨上市集而被視為 「有罪」 。葛利果拼空捏造創造了馬利亞是妓女的言論。教宗葛利果把馬利亞重新定位為改過自新的妓女因為他深知信仰需要一個扣人心弦而啟發性的贖罪故事。中古世紀是個動盪不安的社會,戰爭與疾病使國家動盪不安,許多孤苦無依的女性淪落街頭。葛利果教會需要一個從耶穌身邊出現的角色給予一個解答,證明信仰耶穌之路是脫離這個充滿原罪的世界的生命真道。抹大拉的馬利亞見証復活的玄奇故事並非重點,乃至於可以被重新包裝詮釋。最後,教會的神父們終於可以把這個不方便提及的女人放在適當的位置。

 

十九世紀Ary Scheffer 筆下的抹大拉馬利亞

 

基督教國家渴慕地擁抱這位新出現的感化聖人。崇拜抹大拉馬利亞的風潮迅速席捲了歐洲,在英格蘭,馬利亞被塑造成痲瘋病的守護神,在義大利佛羅倫斯年輕人與流鶯在她的紀念日舉行賽跑活動。在德國,天佑抹大拉懺悔姐妹會在迷途的婦女身上從事中途之家事工,在西班牙,年輕人甚至在街上站在高蹺上與馬利亞的聖像共舞。


法國人特別垂愛抹大拉的瑪利亞。如此的喜愛,理所當然地把她變成法國人。十三世紀一位多明尼加裔的僧侶出版了《黃金傳奇》〈Golden Legend〉,聲稱在耶穌死後馬利亞逃離耶路撒冷,最終在落腳於高盧南部。她的靈魂,根據傳說,一直守護著法國人。然而完全沒有歷史的根據證明這項傳聞,只是普羅旺斯作家豐富的想像力而已。但是謠傳仍繪聲繪影,丹布朗聲稱抹大拉的馬利亞在普羅旺斯度過殘生乃是根據中古世紀法國市井傳言。

 

提香筆下的抹大拉馬利亞

 

在文藝復興時期,畫家開始歌頌抹大拉馬利亞的多元意象。聖母馬利亞是個難以發揮的主題,如何使她呈現動人與風韻,而不失典雅端莊貞潔? 抹大拉的瑪利亞完全沒有這項限制,於是古代的大師們開始以抹大拉馬利亞為創作題材,探索女性主義的可能性。在提香〈Titian〉的筆下,抹大拉的馬利亞體態豐腴,而多那太羅〈Donatello〉則描繪她為面容枯槁的苦行者,還有在耶穌的右手邊 “雙手交疊,暗示著交誼匪淺 ” 達文西的 “最後的晚餐”。學者確認這位人物應為使徒約翰,如果丹布朗想暗示非比尋常的關係,如同達文西想要表達的,應該是兩個男人間的親密關係。


即使其他的聖人在現代失去了昔日的光芒,抹大拉的馬利亞的形象仍然歷久不衰。當工業革命打亂了性別扮演的角色,城市充赤著情色與疾病,佈道者再次對教士們談論起她的名字。希望能夠再次匡正亂世。十九世紀藝術家,從華納、瑞克到羅丹都從她身上獲得靈感。 -- 或者說從葛利果的想像中得到啟發。這些畫家試圖接觸抹大拉馬利亞感性的一面,甚至想像與耶穌性愛上的結合。

 

「不要碰我, 因為我還沒有升天見到父神」

 

二十世紀為馬利亞帶來另外一個身分:“女性主義的象徵” 。當女權運動帶來新時代的歷史學者爭辯,《諾斯底福音》與新約中的馬利亞見証耶穌死而復活的形象是忠實的描述,提供了關於馬利亞生平比教宗葛利果更好的見解。要求平反的聲音甚至上達梵蒂岡,在 1969 年,自教宗葛利果宣告馬利亞為娼妓那天以來,第一次更正為「馬利亞不應與路加福音中有罪的女人混為一談」。在 1988 年,教宗約翰保羅二世開始稱呼抹大拉的馬利亞為 “教徒中的教徒” ,在天主教會官方文件中註明了她是 “在險惡的試探中展現出最虔誠而忠心”,而在耶穌被釘十字架受死時, “見証了比其他男使徒更為有能力果敢的女性 ”


然而馬利亞卻一直擺脫不了性別的制約。在 1971 年,百老匯音樂劇《耶穌基督- 萬世巨星》 ,呈現馬利亞深思熟慮,深具影響力的一面,但是仍然是名妓女。時代性賦予抹大拉馬利亞自由的愛與性自主權,她十分滿意自己的胴體,並且做為對男性奪權的工具。「他只不過是男人」 馬利亞在 《萬世巨星》如此唱道:「在他之前我有很多個男人,來來往往,他只不過是另外一個」現代人證明了在利用馬利亞這方面跟他們老祖宗一樣熟練。當《達文西密碼》在 2003年印行時,女性主義火炬並沒有如同《萬世巨星》推出時如此熾熱,而馬利亞又被重新朔造成職業婦女:“ 白天保護信仰的玄祕道理,晚上養育耶穌的子嗣 。”


的確,在所有偉大革命性的見解之前,《達文西密碼》超乎想向的保守迂腐。讓馬利亞的肉體專美於前,而不提思想與心靈。在電影裏,我們看到一個遭受打擊、模糊的馬利亞的身影,大腹便便被一群侍從帶離耶路撒冷。但我們卻無法聽到她的隻字片語。


《達文西密碼》似乎把抹大拉的馬利亞古卷,與姦淫荒誕聯想在一起。現實中馬利亞福音古卷帶來的遠比這個更有震撼性:「兩性在知識上的平等」。現今信仰抹大拉的信徒仍然著重於她的性別認同,然而早期的基督教信仰完全沒有著墨。《抹大拉馬利亞福音書》作者凱倫‧金說:「為什麼我們需要在性別議題上對馬利亞大作文章?」「我們已經破除了馬利亞是妓女的迷思,現在又生出來一部電影形容她為人妻為人母,為什麼不用教徒,甚至是聖徒的身分來解讀她?」


《達文西密碼》特別在馬利亞是耶穌的妻子這點上錯得離譜。小說還有電影都使用一部二世紀的諾斯底福音書《腓力福音》(Gospel of Philip)中空白的文句當成證據。" 抹大拉的馬利亞 _____ 的同在。_____ 她更勝於 _______ 門徒們 ______ 親吻她的 ______" 誰的同在? 愛她更勝於什麼? 親吻她哪裡? 但即使我們把最符合邏輯的答案填入,「耶穌愛馬利亞更勝於其他的男使徒們,並親她的嘴。」這則訊息也沒有比我們想像中的還要聳動。在諾斯底古卷中,親嘴與情色並沒有相關,而是代表著通往智慧與靈魂真理的忠貞的舉動。在《腓力福音》中,耶穌也常親吻男門徒的嘴。〈如果《達文西的密碼》作者想要把這個舉動解釋成情慾上,無疑的他們會遭受更多傳統基督徒更激烈的抗議〉這個親吻的動作特別重要,因為可能暗示著耶穌賦予馬利亞在教會中特殊的權柄。但是《達文西密碼》中完全解讀錯誤此則訊息。


《丹‧布朗》的錯誤是可以理解的。炒作性別議題在人類的歷史中是萬靈丹,就像在葛利果時代一樣,很可能在耶穌的時代也是。抹大拉的馬利亞仍然是性別議題炒作下的禁臠,歷史仍未為她正名。在不知名的沙漠中或某個古老的圖書館架上很可能還有未被發現的古卷。學者說距離這些古卷的出現並且顛覆我們對於馬利亞與耶穌關係的認知只是遲早的事。


時至今日,抹大拉的馬利亞身分仍然成謎。我們僅能得知關於訊息是她對於耶穌傳講信望愛的道理忠貞不渝,總是準備好以殉道者的身分冒險犯難,大大的領受豐盛的恩典,她是一位超越性別而歷久彌新,迷失在事實與想像交織的霧中的指標性人物。

 

 


譯者註:

1 馬太福音20:16 這樣、那在後的將要在前、在前的將要在後了。〔有古卷在此有因為被召的人多選上的人少〕
2.以弗所書5:24 保羅寫給以弗所教會的書信。
3. 羅馬書16:7 又問我親屬與我一同坐監的安多尼古和猶尼亞安.他們在使徒中是有名望的、也是比我先在基督裡。

※ 本文中的人名、地名譯名皆採用和合本聖經,圖片除另有標示出處外,接引用自維基百科。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urich&aid=6906473
 引用者清單(1)  
2014/09/24 01:24 【udn】 這有相關產品!耶穌 省思 門徒 生平比價

 回應文章

現代孔明陶朱公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耶穌的兄弟姐妹
2012/10/01 11:27
耶穌的血親(希臘語:δεσπόσυνοι,複數型為δεσπόσυνος,英語:Desposyni),是指與耶穌有血緣關係的兄弟姐妹,其中最著名的是主的兄弟雅各。這個字首次見於三世紀的基督教會史學家塞圖斯·朱利葉斯·亞非卡努斯(Sextus Julius Africanus)所著作中。有些學者相信這些血親在早期基督教的耶路撒冷教會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但是天主教會反對這個說法,因為他們相信耶穌的母親,聖母馬利亞,從來沒有發生過任何性行為,除了耶穌,她不曾生下其他後代。

耶穌的兄弟姐妹

在《馬可福音》及《馬太福音》中,記載了耶穌有四個兄弟,他們的名字分別是雅各、約西、猶大、西門。此外,他還有幾個妹妹,但是沒有被清楚的寫出來。根據新約偽典記載,耶穌的妹妹,被稱為瑪麗(Mary)與撒羅米(Salome)。

但是在歷史上,耶穌這些兄弟姐妹的記載卻很不清楚。其中,雅各,是記載最清楚的一位,保羅稱呼他是主的兄弟,而且是教會的柱石。《猶大書》的作者,使徒猶大,被人稱為雅各的兄弟,有可能就是耶穌的兄弟猶大。

公義者雅各的繼任者,耶路撒冷的西門,有學者認為他可能就是耶穌的兄弟西門,也是十二使徒中的西門。
☆☆☆開張天岸馬 奇逸人中龍☆☆☆

現代孔明陶朱公(kurich) 於 2012-10-01 11:32 回覆:

  1. ^ 《馬太福音》13:55:「這不是木匠的兒子麼?他母親不是叫馬利亞麼?他弟兄們不是叫雅各、約西〔有古卷作約瑟〕、西門、猶大麼?」

  2. ^ 《馬可福音》6:3:「這不是那木匠麼?不是馬利亞的兒子-雅各、約西、猶大、西門的長兄麼?他妹妹們不也是在我們這裡麼?他們就厭棄他。」

  3. ^ 《加拉太書》1:19:「至於別的使徒、除了主的兄弟雅各、我都沒有看見。」

  4. ^ 《加拉太書》2:9:「又知道所賜給我的恩典、那稱為教會柱石的雅各、磯法、約翰、就向我和巴拿巴用右手行相交之禮、叫我們往外邦人那裏去、他們往受割禮的人那裏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