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貨幣之王:黃金
2011/08/11 13:23:15瀏覽2143|回應2|推薦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xq_jyRVkNc&feature=relate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2EgeWXfPHn4&feature=related

http://www.youtube.com/watch?NR=1&v=zcxqJqgy3ds

貨幣之王:黃金
1990年代,國際銀行家開始推銷一種說法:黃金放在中央銀行倉庫,沒有任何利息收入,保存還需要另外一筆開支,不如“出租”給信譽好的金錠銀行家,利息可以低到1%,但好歹也是一筆穩定的收入,果然此法在歐洲很快蔚然成風。
誰是所謂的金錠銀行家呢?以J.P.摩根公司為首的國際投資銀行家當仁不讓。他們以自己“良好”的信譽從中央銀行手中以1%的超低利息“借來”黃金,再到黃金市場上出售,拿到手的錢轉手就用於購買5%回報率的美國國債,穩吃4%的利差,這被稱為“黃金套利交易”。
在幾個方面的合力之下,黃金價格不斷下跌,1999年3月科索沃戰爭爆發,情況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北約的空襲遲遲未能奏效,黃金價格在強大購買力的支撐下開始積蓄爆發力。金價一旦失控而持續走高,金錠銀行家則必須從市場上高價買回黃金,歸還給中央銀行家們。如果市場上沒有這樣多的現貨,不僅國際銀行家要承受巨大損失,中央銀行家們的黃金儲備賬目也會出現巨大的虧空。如果事情敗露,人民得知實情,只怕真的會有人上斷頭臺。情急之下,英格蘭銀行終於在1999年5月7日衝到了第一線。如果能夠嚇退投資者,金價繼續下跌,自然皆大歡喜,即便失手,索性將壞賬的黃金賣出,到時候也死無對證。正所謂“黃金壞賬,一賣了之”。這就是為什麼中央銀行家們出售黃金時,人們從來不知道誰是買主的原因。
盡管科索沃戰爭在1999年6月10日結束,驚出一身冷汗的中央銀行家們覺得玩得太過火了,再加上國際黃金市場的投資者已經開始聲稱要告中央銀行家們操縱黃金價格,各國政治家們也開始關注黃金價格問題,事情看來要鬧大了。
在這種情況下,1999年9月,歐洲的中央銀行家們達成了“華盛頓協議”,限制各國在未來五年內出售或出租黃金的總量。消息傳來,黃金“租借”利率在幾個小時之內從1%跳升到9%。做空黃金的生產商和投機商的金融衍生產品損失慘重。黃金近20年的熊市終於畫上了句號,它預示著商品市場大牛市的到來。
1999年是黃金戰場的重要戰略轉折點,其意義相當於二戰末期國際貨幣的“布雷敦森林會議”。從此以後,打壓金價的企圖,再也未能取得黃金戰場的戰略主動權。以美元為首的紙幣體係終將在黃金的強大攻勢面前不斷敗退,直至最終崩潰。
人們自然會問,紙幣制度有何不好?我們不已經在紙幣體係下生活了幾十年了嗎?經濟不照樣在發展嗎?在這樣一個系統之下,沒有政府需要向另外一個政府支付真正保值的貨幣,因為1971年之後,它們沒有兌換(金幣)的紀律約束,當時35美元可以兌換一盎司黃金。美國可以用無上限紙幣去購買石油、發老人年金、收買政客..?
這當然是顯而易見的謊言!1971年8月15日,美國總統尼克森發表電視講話,關閉黃金視窗,停止各國政府或中央銀行持有美元前來兌換黃金。從1971年到1999年,這個謊言持續了29年,所以黃金從1999年的最低點起漲,至少應該會漲18年,漲幅是多少?以上一次黃金從1971年的一盎司35美元漲到1980年的850美元,漲了24倍,所以這次從252美元起漲,至少會漲到五千美元以上,或一萬美元,信不信由你!筆者說一個很簡單的道理,美國紙幣現在是幾乎是零利率,黃金本來就是零利率,你是存黃金還是存紙幣比較安心???
1999年8月26日,每盎司金價跌至251.9美元,創下二十年來低位,在底部橫盤兩年後,於2001年再次發力上攻,到2011年現在1800美元,漲幅達600%。
400多年前,法國的諾查丹瑪斯寫了一本名叫《大預言》的書,其中提到1999年地球將出現大劫難。到了1970年代,日本人五島勉對這本書進行了解釋:1999年8月18日太陽、月亮和九大行星將組成一個十字架的形狀。並稱這種"恐怖大十字"將給地球帶來毀滅性災難。
大十字天象指土星、木星、月亮、火星排成一直線,海王星、天王星、太陽、金星、水星排成一直線,意味著行星在太陽系以地球為中心,其分布呈現四個相隔90度的排列。1999年7月23日至8月23日期間,就會出現此種天象。而1999年7月28日19時30分月偏食,1999年8月11日19時日全蝕,預告斯時將發生歷史趨勢的重大轉折。台灣921大地震也可說是對應到此相,現在回頭一看,美元與黃金長期價格多空易位正好就出現於1999年,中國大陸商品房的起漲點也是1999年。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urich&aid=5527408

 回應文章

現代孔明陶朱公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全球央行大買黃金 韓、泰、墨、俄為大宗
2011/08/19 16:43
全球央行大買黃金 韓、泰、墨、俄為大宗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 2011.08.18 03:05 pm

金本位制度瓦解整整40年後,隨著歐美債務危機惡化、國際外匯市場波動加劇,黃金如今也重拾各國央行的寵愛。

1971年8月15日美國總統尼克森在電視上宣布,美國將切斷美元與黃金的聯繫關係,為所謂的金本位劃上休止符。雖然重返以各國幣值和黃金價格直接掛鉤的金本位,在目前的情勢下是不可能的事,但卻無損黃金地位逐漸升高的趨勢。

最明顯的證據是,金本位結束後,20餘年來曾經輪番大舉拋售黃金的各國央行,現在又一個一個回頭擁抱黃金。

世界黃金協會(WGC)最近的統計顯示,全球央行今年上半年淨買入約208公噸的黃金。而1971年金本位結束以來,全球央行淨買入黃金最多的一年,也就是1981年,購買量不過278公噸。即使是最看多的分析師,也料想不到今年上半年央行淨買入的黃金就突破200公噸大關。

根據WGC的最新統計,截至2011年8月止,美國持有黃金8133.5公噸,黃金占外匯準備的74.2%,以單一國家而言,穩坐全球黃金準備的頭把交椅。其次,是德國的3401公噸,占其外匯準備71.4%;國際貨幣基金(IMF)位列第三,持有黃金2814噸;義大利和法國也各持有逾2400噸。

中國目前排行全球第六,持有黃金1054噸,僅占外匯準備1.6%,比重遠低於世界主要國家。

WGC的報告並且顯示,2011年6月,南韓央行增加25公噸黃金,泰國央行增加8.7公噸,加碼動作非常明顯,而包括俄羅斯、墨西哥等多國央行,上半年以來也持續買入黃金。

歐美債務危機惡化、外匯市場的激烈波動以及全球金融體系的動盪,逐漸讓各國央行體會,單以一兩種主要通貨作為外匯準備的核心,其實是相當危險的。

瑞士銀行最近對80國央行的調查顯示,逾半數央行如今認為,以多種通貨構成的「貨幣組合」將在25年內取代美元,成為最重要的準備貨幣,而黃金也是組合中的重要元素。

【2011/08/18 聯合晚報】

全文網址: 全球央行大買黃金 韓、泰、墨、俄為大宗 | 國際財經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534246.shtml#ixzz1VSizTm1b
Power By udn.com
☆☆☆開張天岸馬 奇逸人中龍☆☆☆


現代孔明陶朱公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金價40年漲49倍 連專家都沒料到
2011/08/12 10:28
金價40年漲49倍 連專家都沒料到
【聯合報╱記者周小仙、羅兩莎/台北報導】 2011.08.12 03:53 am
國際金價昨天漲破每英兩一千八百美元,國內銀樓每台兩黃金也跟著突破六萬元台幣大關,來到六萬四千四百元。銀樓老闆大嘆:「廿年前,誰料得到黃金會漲到今天的價格?」
黃金不僅具避險、保值功能,是當前最火紅的投資工具,更是曾經歷戰爭、逃難者的「護身符」。一九四九年國民黨撤退來台,當時貨幣不斷貶值,黃金因而成了最保值的「貨幣」,也讓許多眷村老伯伯養成「拿薪水換黃金」的習慣。
資深銀行員回憶,民國八十五年中共對台試射飛彈,台海關係緊張,當時國人狂買美元和黃金,「銀行一開門,就看到門口大排長龍,很多人都衝進來搶黃金條塊。」
黃金飆漲的多頭從二○○五年底開始,經過二○○八年金融海嘯來襲,市場恐慌性避險買盤的推波助瀾下,二○○九年站上一千美元大關,之後「金金漲」行情全面啟動,絲毫沒有回頭的意思,投資人都望「金」興嘆:想買,怕追高;不買,又眼睜睜看它上漲。
廿年前金價只有現在的五分之一,每台兩約一萬三千至一萬五千元之間,如今飆升至六萬四千元,台北市金銀珠寶同業公會理事長李文欽說:「連專家都想不到會漲那麼多!」若將時間拉長至四十年來看,金價更是狂漲四十九倍。
不過,黃金美景曾一度中斷,金價回落至低檔,盤整超過廿年;黃金不但會「貶值」,而且還沒有利息,在民國七、八十年代被視為「負報酬」的投資工具,讓不少人失去投資興趣。當時民眾只會在結婚、滿月等重要節慶時才會買黃金,因此金市以飾金、紀念金幣為大宗,民眾不愛將無法「生利息」的金條、金塊做為投資工具。
由於金價失落了很長一段時間,李文欽表示,許多人在兩年前金價漲到每台錢兩、三千元時就脫手了。但「十年河東,十年河西」,沒想到金價如今已高不可攀,而且看回不回。
☆☆☆開張天岸馬 奇逸人中龍☆☆☆

現代孔明陶朱公(kurich) 於 2011-08-15 21:23 回覆:
世界亂,黃金就漲

黃金素有「亂世英雄」、「避險天堂」之稱,世界亂,它就漲。二戰前,全球貨幣體系是金本位制——國家有多少黃金,才能發行多少等值的貨幣。美國主導取消金本位之後,各國政府沒錢便印鈔票,導致如今超級通貨膨脹烏雲罩頂。什麼都靠不住的情況下,黃金再度成為唯一的硬道理。

八月三日,美國《華爾街日報》頭版新聞標題:「這時買黃金準沒錯」(Gold Can Do No Wrong for Now),反映了全世界人的看法。

「央行管的是全國的錢,更要有風險意識,」國內一名重量級財經學者呼籲。台灣央行已經二十年沒有購入黃金,持有美債資產更長期高居世界前六。站在美債、美元威信的轉折點上,是央行開始考量不同資產管理政策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