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0/24 06:09:10瀏覽8054|回應17|推薦142 | |
上周日在天母誠品書局一口氣看完兩冊的 '絕戰 金門-古寧頭戰役' 作者是共軍現任南京軍區中將副司令王洪光將軍 看完解了我多年的疑惑
寫這篇心得之前先說明 將心比心 攻守雙方,各以其信仰主義角度,來詮釋歷史是很正常的事 但我只想還原對岸所出土的文獻和統計資料 所以對該作者一些例如英勇等(一方褒,一方貶)形容詞 我就不引用
從小學時,三台聯播的'風雨生信心'電視劇開始 我就知道古寧頭大捷 但一個小學生只是'知道',而不可能了解 其所代表對中華民國存亡的重大影響
直到當兵時 由於連上我那年只有我一位大專生(配屬倒有好幾位) 所以只要和筆試或演講有關的'公差',都一定派我去 拜一次愛國教育'考試公差'之便 我才有機會接觸,外面不販賣的整套國民革命軍史
當看到古寧頭大捷那個章節 雖然心中十分佩服敬仰那些參戰國軍前輩 但太多的疑點和書中檢討國軍徐拜會戰 為何會敗給共軍原因自相矛盾 例如金門土共第五縱隊,共軍最擅長的諜報戰 和徐蚌會戰時 讓國軍龐大裝甲部隊大吃苦頭共軍反坦克火箭筒跑哪裡去了 直到看了對岸現役中將南京軍區副司令寫得新書,才恍然大悟 對岸作者王中將說他寫古寧頭戰役緣由之一 是大陸官方有關此役大敗檢討 大多以'輕敵躁進'四個字帶過 讓該作者想科學化 用統計數據和當時對岸所有此役的資料分析真正戰敗原因
一分析 發現此役真是共軍唯一不可思議一戰 首先沒有記取平潭島戰役教訓 民國三十八年九月十六日的平潭島戰役 因遇到颱風 共軍渡海登陸作戰所發生的各種諸如 潮汐研究,通信機台不足,船隻行進序列因颱風混亂失控 等日後兵敗古寧頭關鍵問題 完全沒被日後進攻金門的共軍所在意
當時風捲殘雲,意氣風發的入閩共軍第三野戰軍第十兵團 可能以清初奉命南征的多鐸,阿濟格八旗鐵騎自比 以為金門駐守國軍 是李自成那種看見辮子兵,就嚇的尿遁逃跑投降農民軍 但是共軍三野部隊 古寧頭戰役遇到的,卻是一代名將胡璉將軍
第二個不可思議是 共軍各地無往不利的最大因素之一是 當地裡應外合的第五縱隊土共
當年共軍入閩,只有區區兩個軍單薄兵力 卻能輕易拿下整個福建 靠的就是福建各地組織已久當地土共
但是共軍竟然忘了在金門'紮根'佈局組織第五縱隊 導致登陸金門三個團兵力,就那三個團在戰鬥 沒有當地內應游擊隊夾擊國軍 古寧頭戰役可能是國共戰史的唯一一次 第三個不可思議是 共軍負責進攻金門戰役的編制龐大情報營 實際人數高達八百多人(作者稱人數多到可以成立'小團'了) 竟然從頭到尾,未派任何一人來金門實地勘查
作者百思不得其解 共軍一向不打沒把握的仗 最重視情報收集,來知己知彼 共軍當時佔領的角嶼 離金門本島馬山只有二千三百公尺 情報營卻只是用望遠鏡'看一看' 就以'大海相隔,難以渡海偵查'為由 婉拒派諜報共軍喬裝漁民搭乘漁船,登上金門實地偵察建議 不只如此 共軍計畫進攻的前一天
共軍得知胡璉將軍親率三艘登陸艦來金門支援 共軍指揮官肖鋒竟然不可思議用猜的 猜胡將軍那三艘登陸艦每艘搭載三百名士兵 後來證實是十倍的三千人三艘接近萬人 共軍作者說這也是國共戰役唯一一次共軍用猜來的情報作戰 另一共軍指揮將領葉飛也認為 三艘増援國軍只會讓金門戰役頂多延長三天 共軍作者評論這是沒科學研判的一廂情願作戰決策
代價是地形和華北徐蚌截然不同的金門 才二十二台的國軍戰車 對登陸共軍造成重大傷亡 讓人聯想起西元1519年 西班牙寇蒂斯遠征軍從古巴補給帶來的那16匹馬 對阿茲特克帝國軍隊所造成的重大心理畏懼和無可彌補傷亡
還有因金門地勢平坦 共軍無法炮製徐蚌會戰,全殲國軍精銳裝甲部隊戰術 才剛挖戰壕 國軍金門之熊輕戰車,就輾衝過來 共軍只能跳出戰壕逃命 此章節後敘我不引用 因為只是一面之詞 對者作者說當時金門之熊的國軍戰車部隊 是徐蚌會戰,劫後餘生突圍逃出的國軍殘部 所以對舉槍向國軍戰車投降的共軍 因想到前一年 天寒地凍,大雪封城,飢寒交迫戰,臨死前同袍無辜絕望眼神 幫徐蚌戰場失去弟兄報仇恨意而.. 但國軍是國民革命軍,不可能如此
更要命是共軍登陸渡海途中 因通信器材不足和沒有詳細科學化研究金門潮汐 導致登陸部隊地點混亂失序 造成營長找不到連長 士兵找不到連長的指揮混亂
連帶徐蚌會戰全殲國軍二百五十台戰車三大利器之一 (另兩項因重量太重,無法分解拆裝,沒有裝載上船) 步兵攜行的'反坦克火箭筒' 因此型虜獲自國軍的火箭筒 是拆裝式分為前筒後筒兩部份 是由不同攜帶步兵士兵,到戰場才前後筒組合而成
古寧頭戰役登陸共軍 共攜帶高達八十一具反坦克火箭筒和162發火箭彈 '理論'上,'全殲'那'區區'二十二台金門之熊輕戰車措措有餘 但這種登陸地點和計畫完全不同 任潮水擺布的登陸部隊 就會發生有前筒,無後筒,無法組裝 和有筒無火箭的窘狀 待續 預計寫 共軍現役中將寫的古寧頭戰役讀後感2 部份共軍陣前倒戈國軍原因 共軍現役中將寫的古寧頭戰役讀後感3共軍角度看被俘共軍 |
|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