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法意】
2018/10/30 20:32:35瀏覽1916|回應0|推薦15

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法意】

舍利弗. 阿難. 迦葉.

文殊.     世尊.

演般若波羅蜜多法.

文殊般若經【卷上】

[正觀如來利益眾生]

1.如來如如相,

2.不異相、不動相、不作相,

3.無生相、無滅相,

4.不有相、不無相,

5.不在方、不離方,

6.非三世、非不三世,

7.非二相、非不二相,

8.非垢相、非淨相。

1.心無所取,亦無不取,

2.非積聚、非不積聚。

1.為一切眾生故,見於如來,而心不取眾生之相。

2.化一切眾生向(於)涅槃,而不取向涅槃相。

3.為一切(12眾生,乃至山河大地)發大莊嚴,而心不見莊嚴相。

4.眾生趣亦不增減。乃至十方諸佛世界,亦復如是。

5.眾生定相不可得故。

6.我說法中,無有一法當可得故。

7.眾生無住,猶如空住。

8.以不住法、無住相,即住般若波羅蜜。

9.不捨凡夫法,不取賢聖法。

10.不見生死,況復厭離?不見涅槃,何況樂著?

11.不見垢惱可捨,(不見)功德可取。

12.一切法心無增減,不見法界有增減(故)

13.法無好醜,離諸相故。

14.法無高下,等法性故。

15.法無取捨,住實際(故)

16.如來自覺一切法空,是可證知。不見諸法有勝如相。

17.不名法器,非化凡夫法;亦非佛法,非增長法故。

18.不見四乘法及相,不可分別是凡夫法(,聲聞法、辟支弗法)。不見諸法有決定相。

19.不見三界、寂滅相,不見有法是盡滅相。

20.不見作恩者、報恩者。

21.不見凡夫法可滅,不見佛法,而心證知。

22.不見法是應住、不應住。

23.不見境界,可取捨相。

24.不取思議相、不思議相。

25.不見諸法有若干相。

26.我及諸佛如幻化相,不見供養及受者。

   不見一法故,不得不住佛乘。但有名字,亦不可見。

27.我即無礙,云何以無礙而得無礙?

28.一切如來不坐道場,現見諸法住實際故。

29.身見如相,非實非不實,不來不去,亦身非身,是名實際。

30.不驚、怖、沒、悔。當知此人,即是見佛。

   我今不見有相、無相,云何(而)言:

   以無相法淨修梵行?

31.我不作凡夫見、聖人見,學見、無覺、無學見,大見、小見。調伏見、不調伏見。非見非不見。

32.不見菩提法,不見修行菩提及證菩提者。

33.云何名佛?即云何為我?但有名字,名字相空,即是菩提,言說菩提二俱空。

   非名非相,性相空寂,無證無知。

34.世尊即是法界,若以法界證法界者,即是諍論。

35.無知者,即無言說。即非有非無,非知非不知。

36.一切諸法不見處所,無決定性故。

37.一切業緣,皆住實際,不來不去,非因非果。

   法界無邊,無前、後、中,三界際。

   諸法中住平等故,犯重不墮地獄,清淨行不入涅槃。

38.不見少法有生滅相,名不退法忍。

39.漏盡名不調,更無所調。過心行名凡夫,不順法界故。

40.阿羅漢,斷求二乘欲。名漏盡。

41.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相菩提,誰能坐者?亦無起者。   故不見四乘坐於道場。

42.增上慢人。菩提即五逆,五逆即菩提。無二相故。

   無學無學者,無見無見者,無知無知者,無分別無分別者。

   若言見有菩提而取證者。

43.如來無有如相可名為如,亦無如來智能知於如。

   如來及智無二相故。空為如來,但有名字,

   如來無決定性,無生無滅,故無所離,無所疑。

44.有如來出現(世)者,一切法界亦應出現。

   諸佛一相,不可思議。恆沙諸佛亦應住世。

但眾生取著,謂有出世,謂佛滅度。

45.如來、阿羅漢、阿鞞跋致三者,不誹謗,不讚嘆。

46.凡夫不思議。一切心相(皆)不思議故。

   不思議法即涅槃,故佛、凡夫,等無異故。

47.如來於諸眾第一,但眾生相亦不可得。

48.如來得不思議法,而於諸法亦無成就者。

49.無盡相,即無上福田,非福田,非不福田,無有明闇生滅等相。深植善種,亦無增減。    

【卷下】

50.一切聲相,非思議、非不思議。思議、非不思議,亦不可說。

51.我即不思議,不見有心能思議者,實無心相而入三昧。

52.繫心一緣,久習成就,更無心想,恆與定俱。

53.不可思議定尚不可得,云何問:有寂滅定乎?

54.一切心相即非心故,是故一切眾生相,及不思議三昧相,等無分別。

55.若我住般若波羅蜜中,即是有想,或無(我)想,便有處所。

56.一切法無相、無作。不思議即法界,即般若波羅蜜,即無生無滅界。

   如來界及我界,即不二相,則不求菩提,離菩提相故。

57.知體本性無所有相。云何能轉法界?

58.本性無體無著、無物、無處所,無依無住。

59.無生無滅,即是有為無為功德。

   無心想者,無知即不思議,是名正智。

   不可比類,名不退智。

60.要行境界,如金鋌先加鎚打。

   不念不著,無起無作,具足不動(,不生不滅)

61.正信:非生死涅槃法,是寂滅行、無動行。

   不斷三毒,亦非不斷。不離生死,亦非不離。

   無盡無滅,不修道、非不修道。

62.有信樂心。若不聞法,則生苦惱。

63.慈心遍覆眾,而無限齊,不作念有眾生相。

64.於一切眾生不起諍論,亦復不取無諍論相,

   一切法同入法界,心無罣礙。

65.不見般若波羅蜜,亦不見其境界,非證非不證。   不作戲論,一切法無盡離盡。

66.無凡夫法、二乘法。佛法非得、非不得,

   不捨生死,不證涅槃。

67.一行三昧,能速得菩提:

法界一相,繫緣法界。

如法界緣,不退不壞,不思議,無礙無相。

繫心一佛,專稱名字。念念相續,即是念中能見三世諸佛。

一佛功德無量無邊,亦與無量諸佛功德無二。

皆乘一如,能速證菩提。

除謗正法、不信,惡業、重罪障者,所不能入。

68.不見法界有分別相,及以一相,亦無得佛。

69.不以因得、非因得。不思議界故。

70.金剛經14品:

   不驚,佛不可得。

   不怖,空法,無四眾法。

   不畏,僧精進勇猛。

   是成就真歸依處。

71.無作三昧無異相故,一切(法)無生無出故。

72.非行即菩提,菩提即法界,法界即實際。

   心不退沒,住不動地。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u0315ku&aid=119011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