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2/04 17:40:11瀏覽95|回應0|推薦0 | |
在某個廣播節目中,聽到心理學專家分析臉書使用者之所以在意貼文被按讚的次數,這是因為人類的天性多是喜歡被肯定和讚美的,甚至為了獲取更多的讚美,刻意發表符合他人期待的貼文,無意間型塑出某種特定的想法或行為模式。 這個論點似乎也呼應了近年來教育思潮的轉變,以往家長或老師為了激勵孩子追求完美,將正確視為理所當然,總關注在少部分的缺失,嚴厲斥責或處罰孩子沒有做好的地方,少一分打一下,錯一題抄十遍,卻忽視了孩子大部分的好表現。而今許多研究發現,多給孩子讚美肯定,其實更能建立孩子的自信,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願意主動追求更好的表現,因此正向鼓勵的教育方式,越來越受到老師和家長的重視。 大人都喜歡被肯定,更何況小孩。然而讚美也非教育孩子的萬靈丹,有時錯誤的讚美時機或方法,也可能造成負面的影響。例如只褒不貶,即便孩子有錯也不指正,甚至為其找理由掩飾,讓孩子產生偏差的價值觀;或者過度讚揚孩子,誇大其表現,讓孩子產生驕傲之心,沒有虛心學習的態度。此外,用相互比較的方式來讚美,也可能不經意的打擊被比較的孩子,造成更多傷害。 讚美的藝術在於真切且恰到好處,那樣的讚美往往才是真正能激勵人心的助力。當中的拿捏並不容易,除了觀察外在行為表現,還要瞭解其背後動機,肯定正確的價值觀,才能持續引導出良善的行為。再者,讚美不只看結果,更要重視過程。資質優異的孩子輕鬆獲得滿分雖然也應肯定,但相對平庸的孩子願意付出更多心力,即便結果不如預期,卻更值得讚賞鼓勵。 撰文者:康軒文教集團董事長 李萬吉 文章出處:康軒文教集團網-鐵人教育夢、中國時報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